馬春燕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4
益氣溫陽方治療心腎陽虛型竇性心動過緩經(jīng)驗探析
馬春燕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4
竇性心動過緩屬于中醫(yī)學 “脈遲”“胸痹”“心悸”的范疇,陸峰副教授認為其病因病機大多是心腎陽虛,以胸悶氣短,動則更甚為辨證要點,法以益氣溫陽,方藥采用益氣溫陽方加減,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竇性心動過緩;心腎陽虛;益氣溫陽方
竇性心動過緩屬于中醫(yī)學 “胸痹、心悸”的范疇,早在 《內(nèi)經(jīng)》就有對其癥狀的相關記載: “寒氣入經(jīng)而稽遲”、“其脈遲者病”等。另外 《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對 “驚悸”亦有相關描述,其多見遲脈,并見沉、細、結脈等。 《瀕湖脈學》言 “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脈至還入尺,良久方來”。竇性心動過緩臨床表現(xiàn)不僅有胸悶、心悸、氣短等心氣虛弱證候,也常伴有面色白光白、畏寒、腰膝酸軟等心腎陽虛的癥狀。竇性心率低于60次/min即為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緩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竇性心動過緩一般心率在50~60次/min,常見于正常人睡眠狀態(tài)和體力活動較多的人,無明顯不適,以觀察為主;若心率低于40次/min,常可出現(xiàn)心絞痛、心功能不全或暈厥等,屬病理狀態(tài),需要治療。陸峰副教授,主要從事心臟介入與重癥監(jiān)護工作,擅長治療高血壓、難治性冠心病和心力衰竭、心房顫動、肺動脈高壓、肺栓塞、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對心動過緩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茲介紹如下。
中醫(yī)學認為竇性心動過緩一般為體虛勞倦、七情所傷、藥石不當所致,基本病機是氣血陰陽虧虛,陽氣不充以致胸陽不振,氣機痹阻,血行不暢,故而心動無力,“良久方來”。其病位在心,并與肝、脾、腎、肺四臟密切相關?!稙l湖脈學》曰 “遲來一息至惟三,陽不勝陰氣血寒?!敝赋霰静《鄬訇幨㈥査ブC。本病患者以老年為主,其年近半百,精氣自半,腎氣虛衰。腎為一身陽氣之源,陽氣之根,腎陽充盛則心陽盛,因此溫腎陽為助心陽之基礎。目前對該病的病因病機及辨證分型尚未完全統(tǒng)一。陸老師結合十余載臨床經(jīng)驗認為心腎陽虛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礎。
根據(jù)本病心腎陽虛之病理基礎,陸老師認為治療竇性心動過緩應采用溫腎益氣、振奮心陽之法,遣方用藥多獲效驗。方藥采用自擬益氣溫陽方,整方為:黃芪30g,桂枝12g,淫羊藿15g,桑寄生12g,黃精9g,細辛3g,川芎21g,元胡12g,牛膝9g,三七粉3g,補骨脂6g。黃芪補中益氣,促進血行,為君藥。桂枝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淫羊藿、補骨脂益氣助陽,溫補心腎;桑寄生滋腎養(yǎng)心;黃精以平衡陰陽。以上諸藥共同溫補腎陽,為臣藥?!皻鉃檠畮洝?,陽氣不振易致血瘀,佐以通經(jīng)之諸藥,牛膝以逐瘀通經(jīng);川芎為 “血中之氣藥”,辛散溫通,通達氣血;三七粉活血祛瘀;元胡 “行血中之氣滯,氣中之血滯”,活血止痛。細辛助君臣之藥溫補腎陽,以鼓動心陽,為佐藥。諸藥合用,通補兼施,使補而不留瘀,共奏溫腎益氣,振奮心陽之效。陸老師主張現(xiàn)代中醫(yī)要在繼承基礎上適當?shù)亟Y合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辨證施藥。應用具有加快心率作用的中藥,如黃芪、補骨脂、細辛等,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以求既緩解癥狀又改善生活質(zhì)量。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1-2],黃芪主要含有黃芪總皂苷、黃芪總多糖、黃芪總黃酮等成分,具有利尿作用,能減輕心臟前負荷,擴冠和周圍血管,減輕心臟后負荷,同時黃芪能使心肌cAMP增高,鈣離子內(nèi)流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強。桂枝能降低冠脈阻力,增加冠脈血流,抗動脈粥樣硬化和心律失常[3]。補骨脂、細辛有增強竇房結功能的作用,細辛具有興奮竇房結、提高竇房結頻率、改善竇房結周圍組織的功能[4],川芎提取物川芎嗪對實驗動物有強心作用[5]。
初診患者,女,45歲,2015年2月5日因“間歇性胸悶一月余”前來就診?;颊咭辉虑俺科鸷蟪霈F(xiàn)胸悶癥狀,并伴有胸骨左后方壓榨樣疼痛。自覺有痰難咯,近5天勞累后出現(xiàn)頭暈頭痛癥狀,勞累時血壓為120/80mmHg,平時血壓為90/60mmHg,現(xiàn)癥見:胸悶氣短,面色白光白,神疲畏寒,四肢欠溫,每分鐘48次,無惡心嘔吐,納可,眠差,二便調(diào)。舌暗紅苔薄白,脈沉緩。陸老師認為該患者屬竇性心動過緩的心腎陽虛證型,治以溫腎益氣,振奮心陽之法。處方:黃芪30g,桂枝12g,淫羊藿15g,黃精9g,茯苓15g,厚樸花12g,細辛3g,川芎21g,元胡12g,桑寄生12g,懷牛膝9g,三七粉3g(沖服),補骨脂6g,14劑,水煎服,日一劑。
二診(2015年3月4日)病史同前,癥狀減輕,偶有胸悶,余無明顯不適。兩天前生氣時胸悶,偶發(fā)胸痛,納眠可,二便調(diào),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緩,血壓為104/72mmHg,心率每分鐘52次,律齊。處方:上方去細辛,改桂枝15g,補骨脂9g,川芎24g,黃精12g,加郁金12g,繼服14劑,水煎服,日一劑。
三診(2015年3月19日)病史同前,諸癥大減。現(xiàn)癥見偶有胸悶,余無明顯不適,納眠可,二便調(diào),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緩,血壓為108/80mmHg,心率每分鐘55次。經(jīng)過仔細望聞問切,陸老師認為該患者病情已基本穩(wěn)定,繼服上方14劑,兩日一劑,進一步鞏固治療。
按:該患者年近半百,精氣自半,腎陽不足,故心陽不振,出現(xiàn)心動過緩,神疲畏寒,四肢欠溫,面色白光白等癥狀,上方在自擬益氣溫陽方的基礎上加厚樸花、茯苓,全方黃芪、桂枝、淫羊藿、補骨脂、桑寄生、黃精益氣溫腎;牛膝、川芎、細辛、元胡疏通經(jīng)脈;三七通瘀助陽;厚樸花理氣化濕,茯苓性平和,寧心安神,健脾化濕,二者相配合以化咽喉難咯之痰,并助安眠。二診諸癥均有所緩解,加大滋腎和助陽的力度以求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患者因生氣而胸悶,故加郁金以行氣解郁。全方隨癥加減,藥無虛設,標本兼顧,故有良效。
[1]張全貴.黃芪治療充血性心86例[J].中華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雜志,1998,1(2):81-83.
[2]汪德清,沈文梅,田亞平,等.黃芪活性提取成分對膜脂質(zhì)過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中藥雜志,1996,21(12):746-749.
[3]敬群,羅曉星,王四旺,等,桂皮醛對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特點[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1):34-36.
[4]伊書紅,宋菊梅.益氣升陽湯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36例 [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22,(105):48.
[5]欒天竹,趙秀琴,韓迪.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的臨床研究概況 [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5,3(11):997-1000.
R256.21
A
1007-8517(2015)20-0028-01
201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