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蘭
(鄲城縣婦幼保健院超聲科,河南 周口 477150)
產前超聲篩查診斷胎兒肢體畸形的價值分析
鄭德蘭
(鄲城縣婦幼保健院超聲科,河南 周口 477150)
目的 分析產前超聲篩查在診斷胎兒肢體畸形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于我院做產前超聲檢查的6849例孕婦,均行產前超聲篩查,對胎兒肢體結構、形態(tài)、運動情況及姿勢等進行觀察。結果 共檢出胎兒肢體畸形24例,且均在引產或分娩后證實;有1例足內翻漏診,1例多指漏診。結論 在產前行超聲篩查是胎兒肢體畸形診斷的重要影像學方法,對優(yōu)生優(yōu)育有重要意義。
胎兒;肢體畸形;超聲
胎兒畸形指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一系列原因導致的胎兒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發(fā)育異常的先天畸形,是影響優(yōu)生優(yōu)育的重要疾病,其中四肢畸形發(fā)生率為26%[1],可對患兒形態(tài)美與功能造成嚴重影響。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優(yōu)生優(yōu)育的意識逐漸增強,對于產前診斷水平集超聲篩查胎兒肢體畸形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肢體畸形患兒會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并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嚴重的短肢畸形診斷起來較為容易,但復雜的肢體畸形特別是膝關節(jié)及肘關節(jié)以下的肢體畸形診斷起來較為困難[2],且胎兒畸形的誤診和漏診是引發(fā)醫(y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產前對胎兒肢體畸形予以準確檢查具有重要意義[3]。我院在診斷胎兒肢體畸形時,均采用產前超聲篩查方法,臨床診斷率較高,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在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于我院做產前超聲檢查的6849例孕婦,年齡為23~41歲,平均為(30.4±1.6)歲;孕周為16~35周,平均為(22.3±1.5)周。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產前超聲檢查,所用儀器為德國Siemens antares及韓國medisonX8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為凸陣探頭,在檢查時將探頭頻率設置為3.5 MHz。均采取經腹探查方式,取平臥位,必要時采取側臥位,以常規(guī)檢查方法對胎兒頭部、面部、脊柱、四肢、胸腹壁和臟器、臍帶、羊水及胎盤等檢查,以連續(xù)順序超聲檢測法對胎兒四肢予以重點檢查,觀察四肢是否存在異常。對胎兒各肢體從長軸至肢體近端展開掃查,持續(xù)追蹤到這一肢體最末端,對其肢體和內部長骨有無缺如情況、數目、長短、結構、形態(tài)、位置關系、姿勢及活動等進行判斷,同時展開短軸切面追蹤檢查。當胎兒肢體受壓或被遮擋時,對探頭進行適當加壓使之適度推擠胎兒,或指導孕婦活動身體再行檢查。當發(fā)現胎兒存在肢體畸形時,對其進行測量并加以記錄,將圖像輸入到超聲工作站內儲存。
本次研究共檢出胎兒肢體畸形29例,其中橈骨缺如6例,成骨發(fā)育不全3例,致死性侏儒4例,下肢小腿缺如1例,足內翻4例,肢體姿勢異常2例,一側手掌缺失2例,一側足缺失3例,多指(趾)4例,其中18例患兒合并有其他畸形。本組患兒均在引產或分娩后證實,且有1例足內翻漏診,1例多指漏診。
近年來在人們優(yōu)生優(yōu)育意識不斷提高下,人們對胎兒畸形產前檢查的重視程度日漸提高。與其他系統(tǒng)畸形相比,胎兒肢體畸形相對發(fā)病率低,由于胎兒在宮內的姿勢不固定,而且受胎兒自身和操作者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胎兒肢體畸形產前檢出率偏低[4]。胎兒肢體畸形可導致諸多部位受累,通??杀憩F為多發(fā)性或全身性畸形[5]。胎兒肢體畸形常會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痛苦,因此展開準確的產前診斷有重要臨床意義。B超診斷是基于切面聲像圖的分析而獲得的,切面聲像圖的改變能夠有效反映不同器官和組織結構的變化情況,胚胎發(fā)育進入胎兒階段后(孕周≥11~12周),胎兒體內各解剖結構已經大體成形,此時通過B超能夠顯示絕大多數器官組織的發(fā)育情況[6]。我們采取規(guī)范的產前超聲檢查,應用連續(xù)規(guī)范的追蹤超聲方法全面完整的對胎兒肢體進行檢查和評價,大大提高了胎兒肢體畸形的檢出率。
在現階段優(yōu)生優(yōu)育政策不斷推廣下,降低先天性畸形患兒出生率已成為實現優(yōu)生優(yōu)育目的的重要工作內容[7]。已有臨床研究證實,超聲檢查在胎兒畸形早期診斷中意義重大,現如今產前超聲檢查已成為胎兒肢體畸形篩查首選方法。我院在為孕婦進行產前檢查時,均采取產前超聲檢查對胎兒肢體畸形加以篩查。由于常規(guī)超聲檢查僅能對胎兒股骨長度予以測量,故而其在嚴重短肢畸形檢查中相對簡單,然而在其他關節(jié)之下的肢體畸形檢查時則很容易出現漏診現象。因此在產前超聲檢查中,我院采取順序追蹤檢查法對胎兒四肢進行檢查,可將胎兒明顯肢體畸形有效檢查出來,從而提高肢體畸形檢出率。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于對6849例孕婦進行產前檢查后,共檢出胎兒肢體畸形24例,其中橈骨缺如6例,成骨發(fā)育不全3例,致死性侏儒4例,下肢小腿缺如1例,足內翻4例,肢體姿勢異常2例,一側手掌缺失2例,一側足缺失3例,多指(趾)4例,其中18例患兒合并有其他畸形,且均在引產或分娩后證實,這一結果證實產前超聲檢查在胎兒肢體畸形篩查中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然而產前超聲檢查在臨床中應用時仍有一定局限,在胎兒肢體末端檢查中容易出現漏診。在本次研究中共有2例胎兒漏診,其中1例為足內翻漏診,1例多指漏診。胎兒某節(jié)段肢體異常、手及足部等姿勢異常等在產前超聲診斷中難度較大,其中足內翻是常見類型,超聲檢查在對胎兒小腿骨骼長軸切面予以顯示的同時,可對足底特別是前足足底平面予以顯示,若胎兒肢體因體位因素無法清楚檢查,應指導孕婦起床展開30min活動,之后變換體位進行檢查。之所以會出現多指畸形漏診,是因為胎兒多為握拳姿勢,而在產前檢查中往往不能等待其手掌打開后再行檢查,同時羊水少及胎位等因素也會對多指檢查造成影響[8]。為進一步提高胎兒肢體畸形檢出率,超聲工作人員應對各孕周內胎兒聲像圖特點予以準確把握,準確掌握胎兒各畸形最佳檢出時間并展開認真檢查,同時和臨床分析結果相結合后作出明確診斷。
綜上所述,在產前行超聲篩查是胎兒肢體畸形診斷的重要影像學方法,可對胎兒肢體畸形予以盡早發(fā)現,可降低畸形兒出生率,對優(yōu)生優(yōu)育有重要意義。
[1] 沈美珍,楊忱,奚美敏,等.超聲診斷胎兒肢體畸形的價值[J].上海醫(yī)學影像,2009,18(4):333-335.
[2] 宋鳳菊.規(guī)范產前超聲檢查診斷胎兒肢體畸形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1,19(2):104-105.
[3] 雷培姣.胎兒肢體畸形產前超聲診斷方法與價值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17):93-94.
[4] 宋鳳菊,孫小平,呂臻.規(guī)范產前超聲檢查診斷胎兒畸形的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0):184-186.
[5] 詹林,文桂瓊,林毅,等.產前超聲篩查診斷胎兒肢體畸形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18(3):213-216.
[6] 田秀英,鄭軍,王曉鵬.420例巨大兒血象特點及其與臨床關系[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09,36(3):253-257.
[7] 姜川,匡能瓊,鄭遠琴,等.產前常用超聲切面檢查在98例胎兒畸形篩查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10,39(3):342-344.
[8] 官輝煜.超聲診斷系統(tǒng)檢測常見問題及建議[J].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2009,33(6):441-444.
R445.1;R714.5
B
1671-8194(2015)10-01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