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學商學院 姚樹中 宋瑤坤
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會計信息決策有用性的信息觀越來越得到肯定。獨立審計報告作為審計信息的一種重要載體,由最初的私人性質轉換為公共物品,獨立審計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強。獨立審計一般會對財務報表以及其他可能的信息進行檢查或審核,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通常都認為,注冊會計師的意見可以提高信息的可靠度或可信度,它在資本市場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審計鏈條的日益加長,由此引發(fā)的審計質量問題也在變得越來越多發(fā)和復雜,上市公司審計質量成為理論界、實務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文章立足于當前的中國證券市場,在審計質量令人堪憂的這個大背景下,使用修正的瓊斯模型計算被審計單位可操縱的應計利潤以衡量審計質量,對審計質量的可能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試圖探究并解釋審計質量與審計主體相關因素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
(一)國外文獻 (1)事務所排名情況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一類學者認為,排名靠前的事務所的審計質量通常高于相對于靠后的事務所的審計質量,相關的研究包括:Siew Hong Teoh和T.J.Wong(1993)認為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普遍高于其他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其通過對投資者行為的研究發(fā)現,經過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報告通常情況下會受到更多的的重視。Becker和Subramanyam(1998)則從相對更精確的更有代表性的數據出發(fā),通過比較操縱性應計利潤,在這個指標上,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表現優(yōu)于其他事務所。Francis和Krishan(1999)以盈余管理的思想為主導,認為排名靠前的事務所審計質量高于排名相對靠后的事務所審計質量,具體研究同樣通過比較操縱性應計利潤這個指標,但是從審計主體的角度出發(fā),研究發(fā)現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報告該指標時通常更加保守。(2)審計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有的研究結果表明,較長的審計任期通常情況下可以帶來相對較高的審計質量,即審計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是存在的而且影響方向為正。此類研究主要有:Rishnan(1994)對實際發(fā)生的審計失敗案例進行研究,統(tǒng)計其發(fā)生的時間,結果表明,審計失敗發(fā)生在事務所承接業(yè)務前兩年的概率為發(fā)生之后的3倍。Petty(1996)和Myers(2003)的觀點為較高的審計質量可能來源于審計主體的較高素質和對審計客體的較少依賴,而隨著審計任期的加長,注冊會計師可以逐漸獲得以上兩方面的優(yōu)勢,從而帶來審計質量的提高;DeFond和Subramanyam(1998)認為審計主體的獨立性對審計質量至關重要,新任的注冊會計師很可能由于對被審計單位了解不充分而導致獨立性受限。Francis和Wilson(1988)則用真實數據說話,從實證角度印證了這一觀點。同時還有一種相反的觀點認為審計質量與審計任期之間存在的是負相關的關系。DeAngelo(1981)、Watts和Zimmerman(1983)的觀點一致認為較長的審計任期反而對獨立性是一種損害,這是由于注冊會計師在長期接觸中很可能與客戶建立親密關系,甚至產生依賴心理。DeAngelo(1981)同時還認為注冊會計師很難在較長的審計任期中保持獨立性,這是因為在利益的驅使下,通常會在審計的初始階段過后試圖獲取準租金,以此來彌補審計初始階段的低價。(3)事務所規(guī)模對事務所審計質量的影響。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會計師事務所自身的規(guī)模對其審計質量有顯著影響,具體表現在事務所規(guī)模越大,其審計質量越高。相關的研究包括:DeAngelo(1981)從事務所的角度出發(fā),經過對實際情況的了解,發(fā)現規(guī)模較大的事務所能在被客戶選擇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很強的自主性,這是因為大規(guī)模的事務所通常沒有必要為了遷就單個客戶來損害自身的聲譽;Richard等(1998)研究認為,大型事務所出于對品牌聲譽和違規(guī)成本考慮,可能會發(fā)表更為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
(二)國內文獻 (1)事務所排名情況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國內部分學者從事務所排名情況入手研究其對審計質量的影響,部分學者認為,事務所的排名情況,對其審計結果的質量并不產生影響,這類的研究包括:東北財經大學劉明輝(2003)的研究顯示我們公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并沒有優(yōu)于其他事務所,這項研究是以審計意見的類型為切入點進行的。(2)事務所規(guī)模對事務所審計質量的影響。同國外研究類似,我國學者也有研究成果表明,會計師事務所自身的規(guī)模對其審計質量有顯著影響,具體表現在事務所規(guī)模越大,其審計質量越高。例如,章永奎、劉峰(2002)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我國大型事務所有較高的審計質量。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已經對審計質量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僅就審計主體的影響因素來說,主要從會計師事務所排名情況、審計任期、事務所規(guī)模幾個角度運用了不同方法進行研究。就審計質量與事務所排名情況是否相關問題,有的學者認為品牌排名對審計質量有正向影響,有的學者認為二者不存在相關關系;在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的關系問題上,不同學者的觀點甚至是相反的,一些學者認為二者之間正相關,有的學者持相反觀點,認為長期審計對審計質量有負面影響;在規(guī)模問題上,已有研究的觀點趨于一致,事務所規(guī)模和審計質量呈正相關關系這一觀點受到普遍的認可。
(一)審計質量的含義 對于審計質量的概念,至今尚未有明確界定目前已存在的較有影響力的觀點列舉如下:有觀點認為,作為審計結果的載體,審計報告的質量就代表了審計質量。例如,Watts和Zimmerman(1980)的觀點是審計人員在審計的整個過程中發(fā)現并揭露財務報表中違規(guī)行為的概率代表了審計質量。DeAngelo(1981)對Watts和Zimmerman的思想進行了發(fā)展,他指出,審計質量體現為一種聯合概率,即審計人員既能發(fā)現被審計單位在會計制度上的違規(guī)行為,又能公開揭露這種行為。另一種觀點認為,審計質量是整個審計活動過程的優(yōu)劣程度。例如美國審計總署(2003)將審計質量定義為審計人員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嚴格遵循公認審計準則的要求,以合理保證經其審計的報表同時滿足不存在重大錯報且符合會計準則的要求這兩方面要求。本文認為,審計質量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結果上體現為最終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預期的審計目標,二是在過程中體現為審計人員在多大程度上遵循了審計準則。
(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衡量 本文借鑒Myers和Omer(2003)的方法,計算經審計的被審計單位審計當年的可操縱應計利潤,并以其絕對值作為審計質量的衡量指標。國內外之前的研究結果也為使用可操縱應計利潤指標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一方面,使用修正的瓊斯模型計算的可操縱應計利潤能有效代表被審計單位盈余管理的程度,另一方面,大量研究顯示,如果被審計單位審計當年可操縱性應計利潤高,通常會導致事務所遭受訴訟、出具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的概率大。
(三)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影響因素 本文從審計質量的定義出發(fā),即從審計主體發(fā)現問題的概率和報告問題的概率兩個角度進行研究,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總結出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總體來說包括外部環(huán)境因素、審計主體特征(其中包括事務所特征和注冊會計師個人特征)、審計客體因素以及審計主體與審計客體之間的關系,具體的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如圖1所示。
圖1 審計質量影響因素
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受到審計面臨的大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還受到被審計單位經營風險的間接影響,但是審計的大環(huán)境和被審計單位風險因素都是通過影響事務所的行為來影響審計質量的,這正是因為會計師事務所才是獨立審計服務的提供者。因此,實證研究主要是從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這個角度提出研究假設。
假設1:事務所的品牌排名影響審計質量,即前十大的事務所的審計質量高于非前十大事務所的審計質量
假設2:事務所針對某一特定單位的審計任期越長,對其了解越多,相應的經驗越充分,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越高
假設3:會計師事務所規(guī)模越大,審計質量越高,即審計質量與事務所規(guī)模正相關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了上證A股2011-2013的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由于金融行業(yè)上市公司、ST公司以及*ST公司年度報表項目與其他行業(yè)企業(yè)相差較大,可比性較低,故本文剔除了金融企業(yè)的公司和ST公司以及*ST公司;另外由于研究需要審計任期的數據,故剔除了當年新上市的公司。在所有公布2011-2013年年度財務報告的公司中,選取模型中指標數據均可獲得的上市公司,剔除變量缺失和異常值樣本,最后得到有效樣本1871個。
(二)變量定義 本文選取變量如表1所示。
(1)被解釋變量,即審計質量。用修正的瓊斯模型計算的可操縱的應計利潤來代表。其中相關數據來自數據庫中被審計單位的年報數字。修正的瓊斯模型的公式為:
其中,ΔREVt為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審計當年營業(yè)收入變動;PPEt為被審計單位固定資產年平均值,等于年初固定資產價值和年末固定資產價值的平均數。利用SPSS對上式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回歸系數α1、α2、α3帶入
其中,ΔRECt是應收賬款變動額。最后,DAt=ACt-NDAt,其中DAt是可操縱應計利潤,ACt為總應計利潤,等于凈利潤與經營現金產生的流量的差。
(2)解釋變量,主要包括:第一,是否為前十大,用BIG10來表示。根據中注協網站公布的會計師事務所在財務報表審計當年的排名來確定,其中排名前十大規(guī)定為1,非前十大規(guī)定為0。第二,審計任期,用TENURE來表示,包括財務報表審計年度在內的連續(xù)審計的年數。第三,事務所綜合得分,用SCORE表示,根據中注協網站公布排名來確定,事務所綜合得分全面考慮了事務所財務報表審計年度的注冊會計師人數以及事務所當年總收入,能很好的反應事務所的規(guī)模。各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
(三)模型構建 本文使用OLS回歸模型來檢驗會計師事務所排名、審計任期和事務所規(guī)模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一)描述性統(tǒng)計 利用SPSS對樣本數據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由表2可知,樣本之間的可操縱應計利潤差異很大,這是由于不同樣本之間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差異較大導致的;1871家公司中有52%聘請的是當年排名前十的事務所對其進行財務報表審計;從表中可以看出,審計任期最長為13年,最短為1年,相差較大,但是平均情況在4.5年;鑒于樣本為剔除當年新上市之后公司,這種情況下審計任期為1表示事務所發(fā)生了變化,也就是財務報表審計當年的事務所是首次接受委托提供審計服務。
表2 描述統(tǒng)計
(二)相關性分析 對樣本變量進行了Pearson相關性分析,見表3。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DAt與BIG10相關系數為0.158,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DAt與SCORE相關系數為0.148,同樣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DAt與TENURE之間相關系數為0.052,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而BIG10與TENURE、SCORE與TENURE之間相關系數較小,BIG10與SCORE之間相關系數相對較大,但是也沒有超過0.8,表明模型結果具有較強的解釋性,因為樣本數據多重共線性概率較小。
(三)回歸分析 表4給出了被審計單位可操縱應計利潤的線性回歸模型的檢驗結果,表4顯示:在2011-2013年的混合數據中,SCORE事務所綜合得分的P值為0.028,與因變量顯著相關,且與預期符號一致;BIG10是否為前十大、TENURE審計任期的P值分別為0.000和0.001,均小于0.01,與因變量相關性極顯著,且與預期符號相同。
表3 相關性分析
表4 回歸分析
(四)穩(wěn)健性檢驗 在之前部分,本文使用的是經計算的被審計單位審計當年的可操縱應計利潤來衡量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在穩(wěn)健性檢驗部分,使用另外一種方法,即審計意見類型和是否受到處罰或訴訟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用這樣一個二分變量OP來衡量審計質量:如果會計師事務出具的審計意見類型為非標準,則OP=1;若為標準審計意見,并且在以后年度該項審計業(yè)務不存在因不實報告引起的處罰或訴訟,OP=1,否則為0。然后建立如下模型:
最后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得到的結果與上文一致,說明本文的相關結論是穩(wěn)健的。
(一)結論 實證結果顯示,BIG10是反映事務所品牌排名情況的變量,它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檢驗,假設1得到證實,說明事務所的品牌對審計質量有顯著影響,審計質量與事務所排名同向變動。具體原因在于,考慮到事務所聲譽和長期的利益,排名靠前的事務所更傾向于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約定,保持獨立性,來提供更高質量的審計服務。TENURE是事務所在之前年度對被審計單位實行連續(xù)審計的時間,它與被審計單位當年的可操縱應計利潤相關性極為顯著,研究說明,審計任期越長,審計質量越高。究其原因,事務所在被審計單位的審計任期越長,與被審計單位往來越多,對其了解程度越高,就更了解其容易產生重大錯報風險的領域,進而提高職業(yè)謹慎,采取相關應對措施,降低被審計單位可操縱應計利潤,有助于審計質量的提高。用中注協網站公布的財務報表審計當年事務所的綜合得分SCORE來代表事務所規(guī)模,來得分使用事務所該年度總營業(yè)收入和總從業(yè)人員數量,經過一定的方法計算得到,故能可靠反應事務所的規(guī)模,SCORE與DAt在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假設3得到證實,說明事務所的規(guī)模越大,其提供的審計服務的質量越高。一是規(guī)模大的事務所往往擁有較多的執(zhí)業(yè)勝任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且一是規(guī)模大的事務所的審計人員發(fā)現重大錯報和舞弊的概率較高,這是因為大規(guī)模的事務所往往可以擁有較多的執(zhí)業(yè)勝任能力強、學歷高且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二是事務所從長期利益來看,更傾向于維護自己的信譽而去規(guī)避低質量審計可能帶來的損失,大規(guī)模事務所更在乎由品牌信譽帶來的豐厚利潤。三是規(guī)模較大的事務所通常已經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的審計程序,而且重視不斷加強內部控制,這些有利于事務所保障其提供的審計服務的質量。
(二)相關建議 在上述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為提高審計質量的幾點建議。(1)完善外部相關約束機制。為了全面保障事務所的審計質量,監(jiān)管者必須致力于完善外部監(jiān)管約束機制,具體來說,可以從這幾方面來完善:加重事務所和審計人員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法律責任、放寬針對事務所或審計人員的訴訟條件、加大監(jiān)管部門對審計執(zhí)業(yè)質量核查的頻率和處罰力度等??傊?,要通過約束機制,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增加處罰的威懾力,來促使事務所提高審計服務質量。(2)加強對審計任期的控制。實證分析結果顯示,由于針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經驗的限制,過短的審計任期會對審計質量產生不利影響,但是對于現階段的監(jiān)管者來說,直接采取強制連任的做法是不恰當的。筆者認為,監(jiān)管者可以參照其對事務所變更問題已采取的措施,加強對較短審計任期的這部分審計事項的監(jiān)督控制,例如規(guī)定審計年限低于某一規(guī)定年限情況下,被審計單位要對該審計事項作出充分的信息披露。(3)推動事務所做大做強。一方面,推動創(chuàng)建大規(guī)模的事務所。監(jiān)管者可以出臺相關政策以支持引導事務所之間進行橫向合并,同時放寬對新進入的事務所的審批。事務所數量不斷增加并經過合并擴大規(guī)模,形成的大所可以突破規(guī)模不經濟的臨界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審計質量;同時也會使審計市場上出現壟斷競爭的局面,縮小客戶選擇空間,有利于事務所保持應有的獨立性。
(三)局限和展望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實證研究的靜態(tài)局限性,各因素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是動態(tài)的過程而非靜態(tài)的影響,現有的研究由于數據獲取的局限性以及動態(tài)過程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在實證研究時造成誤差。二是本文研究的審計任期最長的為13年,研究結論不一定能夠推廣更長審計任期的情況。三是衡量指標的間接性。在實際研究中只能選取一些間接指標來代替審計質量和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因此難免造成指標對研究項目解釋力的不足,從而影響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在靜態(tài)研究的基礎上,考慮進來動態(tài)的因素,從審計過程的實際出發(fā),在過程動態(tài)中研究審計質量;不斷探索更加精確的衡量審計質量和各影響因素的變量,讓定量研究更加精確;另外,試圖從各影響因素入手,進一步判定該影響因素影響的是審計人員發(fā)現錯報的能力還是報告錯報的能力。這些都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1]劉行健、王開田:《會計師事務所轉制對審計質量有影響嗎》,《會計研究》2014年第4期。
[2]洪敏:《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評價——基于中注協會計事務所綜合評價體系》,《財會通訊》2011年第12期。
[3]徐科英:《CPA審計質量若干影響因素研究》,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碩士論文。
[4]劉明輝、李黎、張羽:《我國審計市場集中度與審計質量關系的實證分析》,《會計研究》2003年第7期。
[5]章永奎、劉峰:《盈余管理與審計意見相關性實證研究》,《中國會計和財務研究》2002年第1期。
[6]J.R.Francis,E.Wilson,Auditor Changes:A Test of Theories Relating to Agency Costs and Auditor Differentiation,The Accounting Revier,1988.
[7]DeAngelo,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ournal of Economics,1981.
[8]Ross L.Watts,Jerold L.Zimmerman,Agency Problems,Auditing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Some Evidence,Journal of Law&Economics,1983.
[9]Siew Hong Teoh,T.J.Wong,Perceived Auditor Quality and the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Accounting Review,1993.
[10]Becker C.L,Defongd M.L,Jiambalvo J&Subramanyam K.R,The Effect of Audit Quality on Earnings Management,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1998.
[11]J.Francis,J.Krishnan,Accounting accruals and auditor reporting conservatism,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9
[12]Krishnan,J,Auditor Switching and Conservatism,The Accounting Review,1994.
[13]Myers J.N.Myers,L.A.Omer T.C,Exploring the Term of the Auditor-Cli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Quality of Earnings:A Case for Mandatory Auditor Rotation,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