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摘 要]任務意識是指個體對自身所應完成的任務及要求的覺察與認識。培養(yǎng)幼兒的任務意識與完成任務的能力,能夠增強幼兒的責任心、獨立性、堅持性,使幼兒各項能力得到發(fā)展,這也是做好大班幼兒入小學前各種能力準備的重要目標之一。由學前過渡到學齡,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轉(zhuǎn)折點之一,銜接尤其關鍵。大部分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在入學后一段時間內(nèi)明顯存在著許多不適應,主要表現(xiàn)為:不能夠記住老師布置的任務;缺乏完成任務的責任感;缺乏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這些都是任務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xiàn)。由此可見,入學問題不是知識與技能的問題,而是心理準備的問題,對幼兒進行任務意識的強化勢在必行。
[關鍵詞]幼兒;任務意識;幼小銜接
一般說來,任務意識強的人工作、學習的目標意識也較強,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更能積極主動地克服困難,實現(xiàn)預期目標。對于即將入學的學前兒童來說,樹立一定的任務意識,可以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在心理上將學習和自由玩耍分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做!兒童習慣養(yǎng)得不好,終身受其累。”顯而易見,幼兒完成任務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對其一生的發(fā)展都有重大意義。那如何讓有效提高幼兒的任務意識呢?
一、培養(yǎng)初步的責任心,樹立完成任務的意識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從心理上更加渴望獨立,成就感也在不斷增強,他們希望成為活動的主人,所以對一些活動表現(xiàn)出很高的積極性。因此,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活動來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和任務意識。
(一)加強值日生工作,明確值日生的主要任務
當值日生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教師在指導幼兒值日時,要注意落實值日生的具體工作,使他們有事可做,并便于同伴和老師進行評價。我們班采用分組輪流制度,每位幼兒每周都有機會當值日生,值日生每天的任務是:監(jiān)督小朋友洗手,檢查小朋友每天餐盤的洗刷是否干凈,椅子是否擺放整齊,提醒違反班級規(guī)則的小朋友等,教師對值日生任務的完成情況要及時進行評價。
(二)建立責任區(qū),明確責任區(qū)的任務
我們把班級的活動區(qū)進行了分配,每個活動區(qū)都由幾個幼兒一起負責,幼兒自愿選擇所要負責的區(qū)域,負責該區(qū)的玩具材料的整理及監(jiān)督工作,教師隨時進行提醒督促、表揚鼓勵。
(三)通過大帶小活動增強幼兒的責任感
大班幼兒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參與能力較強,讓他們到小班去,他們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一種去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感。如:可以讓大班孩子在午睡時幫助小班孩子穿脫衣服,一對一地教小班孩子畫畫、領著小班小朋友外出春游。在活動中,他們感受到弟弟妹妹對自己的依賴,體驗到了成功感,也激發(fā)了他們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從而認真地完成所承擔的任務。
二、通過生活習慣,教幼兒學習并記住一些完成任務的方法
孩子一種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要經(jīng)過成人無數(shù)次的提醒和要求,同樣。要讓孩子養(yǎng)成善于記憶任務的能力也要經(jīng)過多次的教育和訓練。我們可以采用了圖示提醒孩子完成某些任務,如午睡前的五件事——放圖書、搬椅子、喝水、小便、洗手,我們設計了相應的圖示,張貼在教室門口。每位幼兒在離開教室去寢室之前都會看到這張圖,參照圖示想想是否已經(jīng)做好了這些事情。同樣,我們也可讓孩子自己動手設計一些圖示來記錄一些任務,如:請幼兒第二天帶一盆植物,幼兒會在紙上用自己看得懂的圖畫記錄這些任務。我想,孩子能自行設計圖案表示某種具體的任務,也就能在初入小學時用自己的方法記住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和任務。
三、通過口頭任務布置,及時檢查、表揚,培養(yǎng)幼兒任務意識的持久性
孩子的短時記憶明顯優(yōu)于長時記憶,對于當天或第二天應完成的任務可能記得,而對一周前或更長時間之前的任務則很難記得,因此我們在口頭給孩子布置任務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上午布置下午的任務,今天布置明天的任務,這周布置下周的任務。教師要及時溝通,適時評價,逐步強化完成任務的責任感從而培養(yǎng)幼兒任務意識的持久性非常重要。
四、在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注意培養(yǎng)幼兒完成任務的能力
在一天的活動中,我們幾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會給全體或個別幼兒布置一定的任務。要提高幼兒完成任務的能力,布置任務時就要具體明確,讓幼兒能聽清并理解交待的任務。如:在課間活動時可以給在拼插飛機的幼兒布置“拼插三架不同的飛機”的任務;在戶外活動之前,讓幼兒在5分鐘之內(nèi)收拾整理好自己的責任區(qū)。離園時,我們還可以通過讓幼兒向家長復述老師布置的任務,加深幼兒對任務內(nèi)容要求的理解、記憶,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務。另外,我們要注意多利用游戲的方式,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增強幼兒完成任務的主動性,如:讓幼兒分類整理玩具圖書時,比一比“看誰記得牢”、“看誰做得對”等等。
五、通過家長會等形式爭取家園配合,形成合力
教師在掌握幼兒任務意識和能力的基本情況后要及時召開家長會,將初步統(tǒng)計的結(jié)果公布給家長,使家長了解到幼兒每次完成任務的具體情況,爭取家長們的理解與配合。在家長會上向家長們介紹了每次留任務的時間、內(nèi)容、幼兒按時完成情況,將教師做的前期工作告知家長,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此事重視的態(tài)度,并進一步引導家長以正確的方式,如多詢問、多鼓勵等來督促、提醒幼兒自己完成任務。此外,還要定期利用家園共育園地,以書面表格形式向家長及時反饋全班幼兒按時完成任務的情況,特別備注上任務的難易程度,并與上一次完成任務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做一比較。這樣,可讓家長及時看到留給幼兒任務難度的不斷遞進,了解到幼兒任務意識的不斷提高,家長們看到孩子們的進步就會更加支持幼兒園的工作。如:我們要求幼兒在雙休日能獨立完成一項任務,在家長欄中把涉及的任務、內(nèi)容、具體的要求、完成的時間都寫清,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周一幼兒來園時紛紛介紹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家長也詳細地介紹了他們是怎樣鼓勵孩子去完成此項任務的。我們還建議家長在家中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塊供他自己學習與生活的小天地,進行自我管理能力訓練。有了家長的積極配合。我們布置的任務幼兒均能完成,使孩子的任務意識有了質(zhì)的飛躍。
總之,培養(yǎng)孩子的任務意識,要從孩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我們成人更要做有心人,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從小就有責任感。愿意接受任務,能夠按要求積極地完成任務,這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是當今教育界存在的實際問題。通過強化幼兒的任務意識,能使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良好的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和認真負責的完成任務的責任感,減小幼小銜接的“坡度”,使幼兒以最佳的心態(tài)邁進小學的大門,快速適應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zhuǎn)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