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光(河南范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濮陽 457500)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措施
張作光
(河南范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濮陽 457500)
目的 探究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32例作為研究對象,實施院前急救及轉運。結果 經過一系列的院前急救措施,救治成功者27例,猝死4例,轉運途中死亡1例。結論 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搶救的過程中應采取積極的搶救措施,盡量爭取時間,以科學的方式將患者轉送至醫(yī)院,促進搶救成功率提高。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對策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以冠狀動脈病變?yōu)榛A而急劇減少或中斷冠狀動脈供血,使心肌發(fā)生持久、嚴重的急性缺血,猝死率極高[1]。在心肌梗死猝死患者中有40%~60%在發(fā)病1 h內死亡[2],搶救成功的關鍵在于科學、高效地開展院前急救。本研究選取實施院前搶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3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齡48~73歲,平均年齡(53.6±4.8)歲;發(fā)病到就診的時間20~40 min;患者的心肌梗死部位:下壁14例,前壁8例,前間壁5例,廣泛前壁4例,下壁和右室1例;患者在家中病情發(fā)作31例,在公園中發(fā)作1例。
2.1 出診半徑及呼達時間
接到急救電話后,1 min做好調度工作,1 min內急救車出發(fā),1公里半徑內5 min之內抵達。
2.2 電話生命支持
對胸痛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給予電話指導:取平臥或半臥位,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停止活動,將患者情緒穩(wěn)定;對停止呼吸、心跳者及時進行胸外按壓。
2.3 現(xiàn)場急救
對患者病情進行迅速評估,取其平臥位,及時采取吸氧、止痛、心電圖監(jiān)測和穩(wěn)定情緒等措施。
2.4 快速建立有效靜脈通路。
2.5 轉運
將患者盡快轉送至醫(yī)院,告知家屬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并讓家屬在轉運同意書上簽字。
經過一系列的院前急救措施,成功救治27例,猝死4例,轉運途中死亡1例。
4.1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嚴重類型,其發(fā)病急驟,短時間內可使患者身體機能造成嚴重損害,甚至危及生命,迅速有效的搶救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然而由于疾病相關知識欠缺,約有半數(shù)患者在出現(xiàn)先兆表現(xiàn)時不能夠及時就醫(yī),延誤了病情。迅速將120系統(tǒng)(ESM)啟動,患者及家屬需了解一定的急救知識?,F(xiàn)階段的急救系統(tǒng)和宣傳醫(yī)學的知識范圍還尚未達到患者的需求。
4.2 電話生命支持
對患者及家屬通過電話進行力所能及的自救行為指導,及早行心肺復蘇,能夠讓患者在最短時間內接受搶救。
4.3 院前危險性評估
4.3.1 一般情況評估
超過45周歲,男性,吸煙,有慢性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病史或家族史。
4.3.2 癥狀評估
發(fā)生合并癥者為高危狀態(tài),且患者的危險性會隨著合并癥數(shù)量的增多而增大。
4.3.3 評估心電圖表現(xiàn)
高?;颊叩男碾妶D表現(xiàn)為急性Q波心肌梗死、ST段嚴重上移、梗死范圍廣泛及下壁梗死合并胸導聯(lián)ST段廣泛下移等。
4.4 現(xiàn)場急救
院前現(xiàn)場急救要堅持以下原則:(1)監(jiān)測心臟及生命體征;(2)若具備適應征,則應及時使用再灌注療法;(3)降低心肌耗氧量;(4)對癥治療為原則。
4.5 危重癥及心肌梗死并發(fā)癥的處理
4.5.1 心臟驟停
急救現(xiàn)場最危險、最嚴重的情況[3],但此時作為患者家屬,通常無法對患者是否還有心跳、呼吸以及是否喪失意識進行準確判斷。如果第一反應者沒能在早期采取相應搶救措施,將會對患者預后造成嚴重影響。急救人員要重視圍心搏驟停期的救治措施,特別是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的患者,一旦發(fā)生心率迅速減緩,應立即開展心肺復蘇,行胸外按壓、應用腎上腺素,切不可錯過救治的最佳時機。
4.5.2 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
有80~90%的死亡率[4]。在實施院前搶救的過程中向患者家屬講明可能發(fā)生的后果,并以最快速度轉運至醫(yī)院實施主動脈球囊反搏(IABP)和介入治療?;颊哳A后會隨著休克時間的延長而變差,即便是介入治療開通了梗死血管,預后情況也隨休克時間延長而加重。因此院前急救時患者被確認為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切不可將希望寄托于現(xiàn)場的搶救治療,而應迅速送至醫(yī)院。
4.5.3 心律失常
首先將治療的適應癥范圍進行明確,不用處理未處于適應癥范圍內的心律失常。適應癥主要有3種:①因血流動力學障礙而發(fā)生的心律失常;②造成心肌耗氧量上升的心律失常;③預警性心律失常及有可能惡化的心律失常。治療原則:①密切監(jiān)測心電活動,對惡性心律失常要及早發(fā)現(xiàn)并及時處理;②積極、及早進行再灌注;③糾正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心功能不全、血容量低以及缺氧等心律失常的病因;④對β受體阻滯劑加以使用,既能夠對心律失常進行預防與糾正,還可將心肌耗氧量降低,使梗死面積縮小,減少心肌梗死病死情況的發(fā)生;⑤盡可能不對利多卡因進行預防性使用,應選用胺碘酮來防止惡性心律失常的的發(fā)生;⑥先前有應用鈣拮抗劑對心肌梗死進行治療的做法,但研究表明此種方法不會產生治療效果甚至對患者有害[5]。
4.6 患者轉運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了要實施及時恰當?shù)脑呵凹本?,還要將患者迅速安全的轉送至醫(yī)院,這是搶救鏈條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應引起高度重視。
4.7 轉運時機選擇
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轉送至醫(yī)院應遵循先現(xiàn)場急救后轉運的原則。因為若不采取積極的搶救措施,患者在轉運途中很可能發(fā)生危險甚至死亡。
4.8 患者的搬運
搬運過程中禁止患者活動。并明確告知患者疾病的危害以及活動可產生的危險性,要嚴防患者自行走上救護車。在上擔架時不要提抓患者的四肢,而要讓患者躺于褥子上,在抬患者上擔架時拉起褥子,之后送至救護車中。
4.9 途中監(jiān)護
運送心肌梗死患者的救護車應具備心電監(jiān)護儀和除顫設備。途中對患者進行嚴密觀察,積極應對緊急情況。對于可能發(fā)生惡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應該將藥物抽在注射器中,耦合劑放置在旁邊,隨時準備除顫。
4.10 急診室的交接
在轉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時,就要做好與院內的交接協(xié)調工作,將綠色通道開通,使患者由院前急救到院內救治暢通無阻。交接應以書面形式完成并簽字。整理好院前的急救病歷、病危通知書以及院前死亡通知書等急救醫(yī)療文書。
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由于情況緊急復雜,缺乏醫(yī)師的指導和治療設備,時間緊急、任務艱巨,必須抓住重點,沉著應對,措施得當才能盡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所以,實施院前急救的醫(yī)務人員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搶救技術和操作水平,完全、科學地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和預后;對急救設施和藥品的使用方法要掌握熟練;對各種急救方法要靈活運用;將急救的最佳時機把握好,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保障。
本文編輯:盧 嬌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5.032.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