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月
看過的一個笑話,編的很有意思。在一個國際夏令營里,讓孩子們討論一個問題,題目是“世界糧食匱乏問題”,孩子們都不明白這個題目,但原因不同。美國孩子問:什么是世界?他太狂了,美國就是一切,不知道美國之外有世界。非洲孩子問:什么是糧食?他太窮了,沒有見過糧食。歐洲孩子問:什么是匱乏?他太富了,不知道有匱乏這種事。中國孩子問什么呢?他問:什么是問題?這是諷刺中國孩子不會提問題,沒有好奇心。
是誰偷走了孩子們的問題?是什么抹殺了孩子們的好奇心?
人們追問這些問題時,似乎不約而同地把矛頭指向了教育。教育,本是啟人心智的一項活動,現(xiàn)在卻飽受詬病。中國的教育怎么了?
思始于疑,人們在追問、思考,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教師更應(yīng)該追問、思考。一個敢于深層追問的教育者,才是一個對教育有更高要求的人,他絕不會滿足于以教書為工作糊口,滿足于備、講、輔、批、考、評、補的辛勞,滿足于學生考試成績的優(yōu)秀。他必將向更高處追尋,向更深處探究。他的眼光必不會囿于當下教育對象的考試成績,他的理想絕不會停留于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自我滿足。一個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是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為民族的長足進步傾力。他必將去質(zhì)疑,去思考,去實踐。
“教育到底要培養(yǎng)怎樣的人?教育該怎樣培養(yǎng)人?”這是思者的追問。
“沒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沒有責任擔當?shù)慕逃菧\薄的?!边@是《教育的使命與責任》一書的封面上一段耐人尋味而蘊涵哲理的話。教育猶如一艘承載信念與希望的巨輪,航行在茫茫大海上,這艘巨輪所承擔的是整個民族的未來。如果沒有責任與使命,這艘巨輪揚帆將要何處去?教育的目標應(yīng)該是培養(yǎng)健康、善良的生命,孕育豐富、高貴的靈魂,打造活潑、智慧的頭腦,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如果這樣,教育就真正成功了。一切教育都可以歸結(jié)為自我教育,學歷和課堂知識均是暫時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卻是一筆終身財富。
目前高中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教學模式紛呈。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無疑是高瞻遠矚的,它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以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國際型人才為目標?!帮L物長宜放眼量”,這是一種大智慧、一種大胸襟。
“疑探中呼吸自由空氣,合作中培養(yǎng)世界公民。經(jīng)過三疑三探模式訓練和培養(yǎng)起來的學生,必定能夠為中國乃至世界未來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公民?!北睅煷髤^(qū)域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黃堅教授這樣評價。
“沒有問題是教育最大的問題。”“最精湛的教學藝術(shù),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边@是智者的思考。
智育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wù),學生在學校里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接受知識方面的教育。現(xiàn)在對智育流行一種狹隘的理解,就是把它僅僅理解為知識的灌輸,甚至歸結(jié)為考試的分數(shù)、職業(yè)的技能,這樣做就是把寶貴的頭腦當成了一個容器、一個工具。智育的目標是實現(xiàn)頭腦的價值,是讓學生的智力得到健康生長,是使他們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樂。
在人的智力品質(zhì)中,最重要的品質(zhì)是好奇心。人類所有智力活動的形式,比如,哲學、科學,都是從好奇心開始的。好奇心是天生的,每個人在智力生長的一定階段上都會顯現(xiàn)出來。在教育中,興趣又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育第一要保護和鼓勵的東西。學習有沒有成效,關(guān)鍵是有沒有興趣。一個人在學習和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時,精神處在一個非常快樂的狀態(tài),他在享受智力活動本身的快樂。一個善于享受這種快樂的人,他的心智始終處于活潑狀態(tài),這樣的人是最容易出成就的。
所以,教育所要做的就是尊重人的成長規(guī)律,盡最大可能保護孩子們的這種好奇心及學習興趣。三疑三探課堂模式是基于對以上理念的充分認識創(chuàng)設(shè)的,以疑導學,有別于傳統(tǒng)課堂的滿堂問,問題是由學生提出的。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就像狄仁杰,動不動就問“元芳,你怎么看”,而三疑三探的課堂,是學生自己設(shè)疑、自己學習、自己展示、自己評價、自己總結(jié)、自己編題,真正是“我的地盤我做主”。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他們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許,孩子們最想對今天的教育說的就是這樣一句話:“不要擋住我的陽光?!倍扇秸n堂模式,正在努力把陽光還給孩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