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棄北大讀技?!毙侣勔怀鼍脱杆僖馃嶙h。這相當于一個美女棄“高富帥”而嫁給一個窮小子,違背了世俗的價值觀。但是穿什么樣的鞋子只有穿鞋的腳知道,也只有穿了自己最喜歡、感覺最舒適的鞋,才能最終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周浩放棄北大,是因為不喜歡那里的環(huán)境,就好比一條魚被扔到了岸上,再好的環(huán)境也無法生存一樣,而到了技校,喜歡動手的周浩才是如魚得水。上名牌高校,這是家長們的普遍追求,但是什么才是最適合孩子的路,被人們忽視了。其實,北大與技校的差別,不在于學生的差距,不在于教育本身的差距,兩種教育模式,兩種專業(yè),不存在可比性,沒有孰優(yōu)孰劣,只有哪個更適合。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適合自己的學校才是最好的學校,只有自己熱愛的工作才能堅持走好,并且最終取得成功。不顧孩子的興趣,一味追求名校,用自己的眼光決定孩子的人生,是對孩子天性的抹殺,也是對孩子權(quán)利的剝奪?!澳慵舻袅宋业某岚颍瑓s怪我不會飛翔”,被剝奪興趣和個性的孩子何嘗不是被剪掉翅膀的天使?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發(fā)揮特長,展現(xiàn)個性,這正是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素質(zhì)教育遲遲無法深入實施,除了教育部門的責任之外,更有社會思維、家長心理等原因。市場決定發(fā)展,當家長們依然迷戀學術型教育時,教育市場也只會呈現(xiàn)學術教育,而忽略個性教育。社會和家長們應從學術教育的虛榮中走出來,正視技術型教育,科學家、文學家是人才,挖掘機開得好同樣是人才,同樣能取得成功。人人有特長,行行出狀元,只看人們會不會發(fā)現(xiàn),只看人們是否熱愛。
同時,因為民眾歧視,直接導致了我國技校的發(fā)育不良。在我國成績好的都順理成章地選擇普通高校,技校只是差生們的無奈選擇。正是這種思維造成了高考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造成了一些普通高校專業(yè)人數(shù)過多,或者占了生源,而技校卻只能錄取分數(shù)低的學生,降低了技校的生源水平,讓技校發(fā)展受到制約。
周浩的勇于放棄,勇于選擇,值得我們學習和贊揚,他也為自己找到了一條最適合的道路。技校同樣是陽關大道,我們應該正視技術型人才,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并不比開挖掘機的技工更體面。素質(zhì)教育不僅在學校,更在家庭,正視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選擇,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