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景濤
課程改革深入發(fā)展的今天,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習型、研究型、一專多能型的教師已經(jīng)成為每一位教師發(fā)展的目標。這就要求地理教師不但要在專業(yè)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方面不斷提升,而且要善于研究學習,找到更適合學生學習發(fā)展的方式和方法。
從教十幾年來,我逐漸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效的“小組合作”可以在小組成員中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
下面我僅從初中地理課堂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的方法和策略等問題,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異質互補,分組合作
實施小組成員的優(yōu)化組合策略是合作學習能否有效的前提。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中完成的互助性學習。首先,教師要適時調整分組策略。地理教師由于任教的班級多,對于剛剛從小學升入初中新組建的班級,開學伊始,一般不能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因此,這時的分組可采取前后桌四人組合,并選出組長的形式進行。組成這樣的小組是為了在學習過程中更有效地交流、傾聽、解釋、思考,在分享、協(xié)商、碰撞中感受學習成功的樂趣,使學生們都能接受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但這種小組合作,很可能出現(xiàn)組間異質、組內同質的分組。因此在運用4~5周以后,應對學生進行重新分組,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可保證各小組力量均衡,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使學生有機會同別的同學合作,從而使教學過程充滿生氣和新意。
教師依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可靈活采取多種分組形式。
同桌式:地理教學中,地圖的使用是經(jīng)?;?,在地圖中要尋找某一地理要素,如果采取同桌互助,不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在不同的頁面中,尋找地理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時,同桌的兩位同學分別翻到不同的頁面,進行對照,可以減少頁面的翻動。例如:要查“中東”與“西亞”范圍的不同,就可以一位同學翻到中東地圖,另外一位同學翻到亞洲分區(qū)圖,可同時對比二者范圍,答案直觀明了。
并列式:對于幾個平行并列的內容,讓各小組負責一項內容,開展小組間合作學習,然后在課堂上匯報,達到全班共同學習的目的。比如:三大宗教、三大人種、語言和國際組織等內容的學習,采取并列式的分組,都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辯論式:新課程非常注重學生對人文地理部分的掌握,教材也相應增加了篇幅,因此如何加強學生對人文地理的掌握是擺在地理教師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觀點分組,課前搜集資料,在課堂上進行辯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如:人口的增長問題、農(nóng)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問題和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經(jīng)濟發(fā)展問題等都是很好的辯論題目。這時的分組可以采取全班分兩大組進行。
其次,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人數(shù)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shù)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shù)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小組成員應是動態(tài)的??梢允墙M間男女生的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于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fā)展和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
二、精心設計,互動合作
正確實施討論策略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討論是合作學習的一個中心環(huán)節(jié),它直接關系到合作學習的成效。是課堂教學對話中教學環(huán)境最為寬松自由、學生參與度最高的互動行為方式。在討論中,學生各抒己見,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在積極的互動與交流中獲取新知,拓展思維,發(fā)展能力。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討論內容,把握好討論時機,組織好討論過程。讓學生有效地參與合作學習。
在討論過程中,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交流探討的時間。如果不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就立刻宣布“下面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這時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更談不上設計小組活動的獨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組內優(yōu)生一言堂,要么使討論流于形式,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問題提出后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思考,或出現(xiàn)思考障礙,或出現(xiàn)答案不一,此時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好時機,且不可問題一拋出就小組合作。
三、及時評價,調控合作
有效實施評價策略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保障。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課堂上在小組中的表現(xiàn)作深入了解和仔細觀察,對合作較好的小組,組織能力較強的組長,積極參與學習的成員都要及時評價、表揚和激勵,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充分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教師不僅注重學習結果的匯報,更要注意對合作過程的評價,還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激勵。如可根據(jù)小組的表現(xiàn)評出“集體智慧獎”“組合默契獎”“共同進步獎”等,也可根據(jù)小組的成員表現(xiàn)評出“最佳表現(xiàn)獎”“合作標兵獎”等,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能為“合作學習”的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劑。當遇到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時,教師可即時做出妥善處理抓住機會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交流合作與探索。
總之,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教師在新的課程環(huán)境下,必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時刻把握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這根主線,我們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才能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單位:河南省鞏義市大峪溝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