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俊茂
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能力,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他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現在計算得是否正確、迅速和靈活等方面,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對、快、巧。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在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與規(guī)律。
一、培養(yǎng)濃厚的計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一些教學情境,將純理論的計算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動感有趣,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識。
如:下面是一些錯誤的等式,你能只移動兩根火柴使得等式成立嗎?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設計了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課前讓學生準備火柴棒或小棒;第二,出示題目時,先用投影呈現;第三,指名學生讀清題目,弄清題意;第四,要求學生分組選題,合作解決;第五,全班交流,說出思考過程。可見,設計新穎有趣的數學題目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流程,不僅能增強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給予足夠的成功體驗
教師應該不斷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讓每個有特長和潛能的學生都能脫穎而出,發(fā)現真實的自我,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自信心、自尊心。如我針對擅長手工制作而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設計以下實踐題:“一塊布長24米、寬1.5米,可制作幾面底0.6米、高0.5米的三角形小旗?”當大部分學生沿用“總面積÷每面小旗的面積=面數”的模式解答時,這部分學生卻聯系手工制作過程列出了(24÷0.6)×(1.5÷0.5)×2的正確算式,并說出了理由。這一小部分的學生在同學們欽佩的目光中得到了老師的高度贊賞,摒棄了“我不是學數學的料”的觀念,在數學學習上能夠“抬起頭來走路”,激發(fā)了自我提高的學習熱情。
三、持之以恒地常規(guī)訓練
許多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只因為在計算過程中一個小小的疏忽而致使全題皆錯。對于這種現象,許多人都歸咎于學生的粗心,可學生為什么會粗心呢?這就要我們在教學中多替學習的主人——學生想一想。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產生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計算方法模糊。如豎式計算,平時課本上的題目相對簡單,數據較小,步驟較少,而課本外的習題,數據相對較大,步驟較多,一不小心就會做錯。特別是小學生會使用計算器后,在計算過程中偷偷使用計算器,但考試的時候又不允許使用計算器,因此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很容易就出錯了。第二,運算順序模糊了。如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有的學生好多天不做這樣的題型了,有時頭腦就會迷糊,對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學生頭腦中沒有了明確的標準,使得錯誤連連發(fā)生。第三,計算過程中思維的“耐力”不夠。有的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由于年齡小或其他干擾因素,耐心不夠持久,在遞等計算過程中,就會出現上面一行數據遞算到下一行數據時不自覺地改動的現象,連學生自己也覺得錯得莫名其妙。
針對上述情況,我設計了每天一定量的計算練習,并針對問題適時調整題型,不斷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
A.口算天天練。每天利用5分鐘時間加強學生的口算訓練。根據學生的能力,設計相應的練習:單項的計算重點練,難題錯題突出練。練習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接力賽、對抗賽、奪紅旗、口算游戲等。
B.編錯題集。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己計算做錯的題寫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先寫做錯的題目,打上大大的紅“×”,旁邊寫上正確的做法,便于區(qū)分比較,并且讓學生定期交流。
C.改錯練習。我有意識地將學生作業(yè)中的典型計算錯誤整理出來,讓學生自己說明錯誤產生的原因,并說出如何改正。
四、重視計算細節(jié)的培養(yǎng)
1.重視書寫。要求學生認真按格式書寫阿拉伯數字和運算符號,字跡要端正、工整,該用尺的地方一定要用尺,這樣能有效地避免“看錯”毛病的發(fā)生。教師要重視率先垂范,板書規(guī)范,對學生明確要求,精心設計作業(yè),有的放矢。
2.重視觀察。我認為這是計算正確的首要條件,要指導學生觀察數字和符號,并發(fā)現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觀察并思考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在做題前要做到胸有成竹。
3.重視校對。學生抄好題目后,要求學生對所抄寫的題目都要進行校對。重新讀題并再次校對,會大大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4.重視驗算。驗算是一種學習習慣,更是一種能力。要把驗算作為計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來嚴格要求,學生計算完一道題后,采取筆算驗算,或采取口算、估算驗算,數據較大的,也可以用計算器驗算。教師對驗算要有明確和有力的措施,消除學生對驗算的厭煩感覺和抵觸情緒。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握好每個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堅持不懈,靈活采取各項措施,注重評價,一定可以使學生擁有較強的計算能力。
(特約編輯 潘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