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瑩瑩
好奇、質(zhì)疑既是學生的天性,也是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所在?!稊?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背Q缘溃骸敖淌菫榱瞬唤獭!迸囵B(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技能和素養(yǎng),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和要求。
一、數(shù)學學習中學生動手實踐的現(xiàn)狀
1.學生動手實踐的意識不強
學生雖然具有好奇、質(zhì)疑等特性,但由于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充滿了荊棘和坎坷,再加上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未能有效建立,所以容易表現(xiàn)出消極等畏難情緒。同時,由于部分教師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情感發(fā)展的特點,一味地強制灌輸,使學生的潛能得不到有效挖掘,導致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擺設”。如學習千克、克等重量單位時,由于動手實踐的意識薄弱,學生在感知體驗的過程中不能真正參與,導致對千克、克的直接感受不強烈,影響學習效果。
2.學生動手實踐的持續(xù)性不暢
由于一些教師未能發(fā)揮主導作用,將動手實踐的權力全部交給學生,做“甩手掌柜”,不注重過程指導,導致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不能深入有效地開展,影響和阻礙了學生探究新知的進程。如在探索“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計算”過程中,有這樣一道題:“不規(guī)則圖形,如右圖所示,ABDE是以長方形ABCD的對角線BD為底的等腰梯形,已知三角形BDE的面積是10平方厘米,求長方形內(nèi)半圓的面積?!庇捎谌狈處煹闹笇?,學生在動手分割時容易出現(xiàn)“卡殼”現(xiàn)象,不能將不規(guī)則圖形進行有效分割,導致解答該類型問題時出現(xiàn)難度,影響探究進程。
3.學生動手實踐的效能不高
部分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由于缺少有效探究的策略和方法,導致在解答問題時無從下手。同時,由于學生主動合作的情感和意識薄弱,不善于借助集體的力量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導致對自身的動手實踐活動不能有清晰、深刻、全面的掌握。
二、數(shù)學學習中學生動手實踐的對策
1.重視學生動手實踐情感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嵺`證明,學習情感是學生探究活動有效開展和深入推進的思想保障。針對學生在動手探究過程中能動意識薄弱的原因,教師一方面要利用教學互動的特性,重視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引導學生樹立敢于探索的堅定信念;另一方面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具有生動、趣味、現(xiàn)實意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探究學習情感得到激發(fā)。如在“比和比例”一課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初步感知比和比例的知識時比較陌生,于是利用數(shù)學學科的生活性特征設計問題:“一幅比例尺為1∶1000的平面圖上,一塊長方形草坪的長是5厘米,寬是3厘米,草坪的實際面積是多少?”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情感,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
2.強化學生動手實踐的指導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探究情況,并深入學生當中,對他們動手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難題”進行指導,讓學生在有效指點下深入開展動手實踐活動。如在“時鐘問題”一課教學中,有這樣一道題:“現(xiàn)在是3時整,再過多長時間,時針和分針恰好在3字兩邊,并且與3字距離相等?”由于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較薄弱,解答此題時出現(xiàn)難度。于是教師采用實物演示的方法,向?qū)W生展示時針和分針運動的過程:假設時針是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即分針與時針相向而行,那么兩針相遇的位置恰好與3的距離相等,時針逆時針走的距離就是實際情況下時針順時針走的路程。同時,教師進行強調(diào):“本題解題的關鍵是考慮兩針相向而行時,時針逆時針行走的路程正好是實際情況下時針順時針所走的路程?!边@樣教學,學生探究解答該類型問題時就能游刃有余了。
3.傳授學生有效動手實踐的方法
教師要堅持“授人以漁”的思想,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及時引導他們歸納總結解題的方法和策略,為今后進行有效的實踐探究提供豐富的策略指導。如在“數(shù)字類列方程解應用題”教學活動中,有這樣一道題:“一個三位數(shù)在400和500之間,各個數(shù)字的和是9,若個位數(shù)字和百位數(shù)字對調(diào),所得的新的三位數(shù)是原數(shù)的13 / 24,求原來的三位數(shù)?!痹趯W生探究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向?qū)W生指出:“在解答數(shù)字問題時,一般方法是將三位數(shù)表示成各數(shù)位上數(shù)字與這數(shù)位上計數(shù)單位乘積相加的形式,如三位數(shù)579=5×100+7×10+9?!睂W生在探究問題解決的策略中,解析效能明顯提升。
4.注重學生動手實踐過程的評析
學生作為實踐活動的“當事者”,自我反思能力未能有效形成,不能對動手實踐活動及效果進行實事求是的認識。此時,教師要采用小組評價、生生互評等方式,實時評價學生在動手實踐活動中的表現(xiàn)、解題探析、解題效能等,既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又給學生指明改進的方向,促進學生良好探究習慣的養(yǎng)成。
總之,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動手實踐中的問題和對策進行深入思考,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有效性,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