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p>
眾所周知,閱讀是課文解讀的“催化劑”,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閱讀是溝通口語和書面語的“橋梁”,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加強閱讀訓練已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改中眾人關注的焦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這些不和諧的一幕幕:有的學生在課堂上不愿舉手讀書;有的學生在讀書時結(jié)結(jié)巴巴,聲音放不開;還有的學生是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
面對這些孩子學習上如此不用心,我在惋惜的同時,不免深刻反思我的課堂。于是,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做了以下一些有意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嘗試。
一、多種形式激閱讀
學生對課本中的同一內(nèi)容采取不同形式的閱讀方式有著濃厚的興趣,我便抓住這一特點,在學生精讀理解課文時,運用對比閱讀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針對課文中的某些重點詞,我用換近義詞的方法進行比較閱讀。如蘇教版六年級《三打白骨精》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這是描寫白骨精搖身變成年滿八旬的老婦人的情景的句子,在理解句中的“閃”字的含義時,我讓學生把“閃”換成“走”進行比較閱讀,思考是否合適。沒想到學生在這一換一讀中,來了閱讀的興趣,原本沉悶的課堂一下有了生機。他們分小組討論起來,并很快理解了這個“閃”字的含義——它恰如其分地寫出了白骨精敏捷的動作,生動貼切。一個年滿八旬且拄著拐杖的老婦人能做出這種動作,說明她的行為與常人不同。如果把“閃”換成“走”,就不能看出白骨精的詭計多端,可以說這個“閃”字用得令人拍案叫絕。
課文中總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句式,如感嘆句、反問句、祈使句等,對這些句子的教學,我嘗試著用改變句型的方式進行比較閱讀。如六年級課文《天游峰的掃路人》中的老人說:“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我讓學生把它改成陳述句:“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舍不得離開這里。”通過這樣不同句式的比較,讓學生在積極的閱讀狀態(tài)中體會到了掃路人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可謂一舉數(shù)得。
二、看圖入境促閱讀
蘇教版教材中,有著許多與課文內(nèi)容密切聯(lián)系的插圖。作為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寶貴的資源,讓學生把身心投入到情境中去閱讀。
學習蘇教版六年級《船長》一課,為了讓學生感悟船長的“沉著鎮(zhèn)定”,我先出示掛圖,讓學生先看圖感悟船長的神態(tài),接著圖文結(jié)合,有感情地閱讀“哈爾威船長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一切似乎都在聽從他的調(diào)遣”這一段文字,再讓學生圖文對照,找找哪些文字的意思一眼就能從圖中看出來,哪些是插圖所不能表達的。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明白了文章不僅要寫出自己的所見,還要寫出自己的所想,這樣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最后,我讓學生集體看圖背誦這段話。此時此刻,一個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船長形象躍然紙上,也植根于學生心中,學生對哈爾威船長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可以說真正做到了有聲有色閱讀,入情入境學文。
三、熏陶感染配樂讀
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要讓學生讀出詩人獨在異鄉(xiāng)的思鄉(xiāng)情懷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學生中很多人既沒有獨自在他鄉(xiāng)的經(jīng)歷,也不明白插茱萸的意義。此時,教師可以播放陳少華演唱的 《九月九的酒》,這首歌通俗易懂,音樂哀怨低沉,配上陳少華沙啞滄桑的嗓音,定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學生聽完這首歌后,感性地體驗到作者一人獨在異鄉(xiāng)的漂泊感、孤獨感,教師再配上音樂讓學生誦讀這首古詩,他們就能體會出王維登高時的思鄉(xiāng)之情。
四、引情入境助閱讀
《負荊請罪》一文中有兩個重要角色:藺相如、廉頗。在指導閱讀時,我分為兩步來指導。第一步,進行分角色閱讀前的鋪墊,在感悟課文時,讓學生歸納出藺相如、廉頗的個性。藺相如——顧全大局、深明大義、胸懷大度;廉頗——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然后,再返回到課文中和具體內(nèi)容一一對應。這一層次的鋪設,在學生腦海中打下了兩個角色各具什么性格的深刻烙印。第二步,我讓學生分角色閱讀,并根據(jù)藺相如和廉頗的個性揣摩出讀兩者的話時應用的語氣、語調(diào),并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角色進行閱讀。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從實質(zhì)上心領神會地讀出了對不同性格的角色的理解,真正做到了形神兼?zhèn)洹?/p>
總之,沒有瑯瑯書聲的課堂是沉悶的課堂,沒有教學生讀好課文的語文課堂是失敗的課堂。因此,我們教師應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關注學生特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把課文讀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有滋有味。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