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珍
聽話教學和說話教學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學生的聽話能力增強了,也為說話訓練做好了鋪墊,打下了基礎(chǔ),所以說話教學應該在抓好聽話教學的基礎(chǔ)上進行。小學的說話教學,應重在指導學生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思想,把話說通、說清、說透,做到吐字清楚,意思完整,條理清晰,并逐步養(yǎng)成說話得體、文明有禮的好習慣。
根據(jù)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我在說話訓練時千方百計地使學生動起來,動口說,動腦想,動手演。下面,我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1.表揚鼓勵,開展說話競賽。小學生學習說話,首先要讓他們敢說、想說,然后才有可能把話說好。為此,我在班上舉行了“發(fā)言小能手”的競賽活動,設(shè)立競賽卡,讓學生自己記錄發(fā)言情況,定期評出發(fā)言積極分子,獎勵小紅花。對在朗讀、答問、評述和口頭作文中踴躍發(fā)言的學生,我及時表揚鼓勵,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獲得發(fā)言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不但能消除不愿說、不敢說的心理障礙,而且會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地要求發(fā)言。
2.指導讀書,學習規(guī)范的語言。小學生學習說話,操練口才,除了要以口頭語言為基礎(chǔ)之外,還需要從課文、兒童讀物里學習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使口頭表達準確、規(guī)范。我引導學生各設(shè)一本《語言采蜜集》,啟發(fā)他們像蜜蜂采蜜那樣,廣泛地吸取書本的語言精華,把好詞好句摘錄到《語言采蜜集》里,積累和儲存起來。這樣,在進行口頭表達時,學生運用的詞匯逐步增多了,語言也逐步豐富多彩了。
此外,我還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復述課文或配樂朗讀。朗讀是語言訓練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朗讀,能讀準字音,學習普遍話,能有效地控制語調(diào)、語氣和語速,體會語言的韻律、感情色彩。
3.走出課堂,在交際中學習說話?,F(xiàn)在,不少學生缺少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缺少社會生活、社會交往等方面的知識。這樣不利于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也不利于他們今后適應充滿競爭的商品經(jīng)濟社會。
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里,他們應該與社會接觸,到社會中進行語言實踐。從口頭語言的功能出發(fā),小學生的說話訓練應該變封閉式為開放式。我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到街道小巷、某宿舍大院等地鍛煉口才。年齡較小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在家主動招呼客人;在上學的路上向別人問路或回答別人的問話時,要考慮對方的年齡、身份,使用禮貌用語。對年齡大一點的學生,我則組織他們到菜場、商店等地進行考察,讓他們給居民、離退休老人口述考察見聞,贊揚社會新風尚,批評社會的一些弊病。這樣做,意在讓學生從容自如地當眾說話,大膽陳述,增強說話的連續(xù)性和條理性。
4.從圖入手,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小學低年級教材幾乎每篇課文都有插圖,在教生字前,我先引導學生看圖,想一想、說一說,這樣既可增加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又給學生提供了說話的機會。例如,在教學“一、二、三、四、五”這五個生字時,我是這樣從圖入手的: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
生1:圖上畫的是香蕉、蘋果、桃子、荔枝、梨。
師:它們分別有多少個?你最喜歡吃的是什么水果?
生2:有一根香蕉、兩個蘋果、三個桃子、四顆荔枝、五個梨。我最喜歡吃的是蘋果。
師:“一根香蕉”的“一”字怎么寫?
經(jīng)過談話,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上來了,更可貴的是訓練了語言能力,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5.在情景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的有意注意力是比較弱的。如果一味地由老師教學生如何讀、如何寫,很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但如果能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語言情境,那情況就不同了。如在教學“多”字時,我安排了這樣的說話內(nèi)容:
師:“多”字是什么意思?課文的插圖,哪邊多哪邊少?
生1:左邊多,右邊少。
師:教室里,什么多什么少?
生2:學生多,老師少。
生3:穿紅衣服的人多,穿綠衣服的人少。
6.在拓詞造句中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組詞、擴詞、口頭造句等練習,使之不斷積累詞匯。例如,在教學“山”字時,我啟發(fā)學生說出了許多詞:“石山、大山、山水、高山、山頭、山峰、虎頭山、山村……”又如,在教學“愛”字時,我安排了這樣的說話練習:
師:課文講誰愛什么?
生1:少先隊員愛國旗。
生2:我們愛國旗。
師:我們還愛什么呢?
生3:我們愛老師。
這樣進行說話訓練,學生思維活躍,發(fā)言很積極,說話能力提高得比較快,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