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臘梅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探究是開發(fā)家庭親子關系的一個良好的項目。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指導孩子把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延伸到家教當中,組成學校、家庭寫作的教與學的模式。那么,利用信息技術指導實施家庭中的綜合實踐活動,有必要成為信息社會的家長必須具備的一項新的家教技能。
【關鍵詞】信息技術;兒童;家庭;綜合實踐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2001)“課程結構”第五條: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作為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之一,《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明確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要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與實施過程之中?!毙畔⒓夹g不僅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重要內容。作為教育部門,落實《指導綱要》的主要單位指向學校為主。但是,如果參照國外的基礎教育,我們發(fā)現“動手課程”在家庭教育中有著很大的分量,甚至是開發(fā)家庭親子關系的一個良好項目。這個不少關心親子教育的家長或多或少是得知一些案例的。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指導孩子把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延伸到家教當中,組成學校、家庭寫作的教與學的模式。那么,利用信息技術指導實施家庭中的綜合實踐活動,有必要成為信息社會的家長必須具備的一項新的家教技能。
一、信息技術拓寬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內涵
1.教給信息技能,激勵參與
(1)使用設備,采集音像。搜集、積累和保存資料對開展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除搜集書本、網站上的文字、圖片資料外,錄音、錄像、照相等信息技術都是值得家長鼓勵兒童們使用的方法。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同學們對于這些音像設備已不再陌生,拿起DV機、照相機、錄像機即時“捕捉”活動中收獲的點點滴滴。我的做法是先預知家長,請家長教會同學按照要求學會采集照片,并會用數據線傳輸到電腦,統(tǒng)一保存在我所提供照片保存的平臺,即博客的相冊(網址:http://wzlwycsx.blog.163.com)。
(2)搜索資料,分類保存。在以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當兒童遇到搜集資料的問題時,第一而唯一想到可能就只有查書和問家長,但是不少家長一問三不知甚至粗暴地拒絕回答這些“幼稚問題”,這對孩子的打擊無疑非常嚴重。而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一些兒童們對于新科技的敏感度和接受能力運用能力遠遠超過普通家長?!靶畔⒓夹g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四大指定領域之一。如何引導兒童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搞高他們搜集信息、辨識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任務。而學校開展的許多綜合實踐主題活動需要從網絡上獲取信息。家長何妨改變理念,抽出時間,指導兒童對搜尋到的信息進行分類、篩選,按照不同的要求制作不同的文件夾歸類備用。
(3)整理資料,匯報展示。信息技術比較好的家長,可以將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整合,使大部分兒童能夠完成得比較有質量一點。畢竟善于繪畫的兒童不是很多。尤其是對于男生來說,可能更愿意通過計算機文字排版軟件或幻燈片軟件來展示成果。比如:電腦手抄報、小型板報、調查問卷、調查報告等等。利用各種計算機軟件,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分類、整理等,繼而制作表格、統(tǒng)計圖、調查問卷等,形象地分析與表達兒童的體驗與收獲,比如《感恩父母》活動中,兒童就是通過計算機軟件word制作、打印調查問卷,收集問卷后,分析問卷答案,調查出高年級學生感恩父母的現狀。
2.提供網絡平臺,合作探究
信息技術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可以令教學方式由學校為中心轉向以兒童為主體。網上資源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的限制,它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性的學習資源,學習者可以在網絡中任意地學習、研究,自主確定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可以查閱資料,也可以進行對話等,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
創(chuàng)建多種網絡學習平臺,是實現信息技術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重要條件。網絡平臺的創(chuàng)建極大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打造自主的信息化環(huán)境。
二、信息技術轉變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模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強調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和勇于實踐,注重兒童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要求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式的變革。讓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教學的整合不僅可以體現各學科知識的協作和滲透,無論是家長的引導協助還是學生的學習,都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
1.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合作學習是最常用的學習方式。無論是活動方案的設計、分工,還是活動的具體實施,以至于活動現象的分析與交流,到最后交流活動收獲,都離不開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家長與學生、學生與社會之間的密切合作。學生通過合作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小組成員之間通過討論與辯論、結成伙伴、競爭等形式,使得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活潑和豐富多彩。網絡平臺為學生表現自我,展現活動成果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如將小制作、書畫作品、獲獎證書、活動過程等成果利用拍照、掃描、資源整理等信息化手段上傳到校園網站進行公開展示,也極大激勵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活動的熱情。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兒童由于年齡的限制,或多或少會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種植草莓活動中,浸種需要生根粉和種子,這些在家長生活中很難購買到,那么家長要幫助兒童在網絡上購買,并且統(tǒng)一用生根粉兌水、浸種、清洗、瀝干、播種等。即便是家長包辦了,也要通過照片展示的方式,讓兒童知道這個過程,并做好種植記錄。再比如:采集工作,需要采集工具,數碼相機或手機比較貴重,一般家長不愿意或不放心讓兒童帶到學校,學校通過校訊通跟家長做溝通,使家長盡全力配合。
2.變“獨樂樂”為“眾樂樂”
信息技術比較好的家長,可以將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整合,使大部分學生能夠完成得比較有質量一點。例如,對于不善繪畫的學生,可能更愿意通過計算機文字排版軟件或幻燈片軟件來展示成果。比如:電腦手抄報、小型板報、調查問卷、調查報告等等。同時家長可以提供上傳、展示資源的平臺,比如:浙江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習平臺(網址是http://xxpt.xxjs.zjer.cn)。這樣,可以做到幫助弱勢群體,也能夠有機會展示成果,變“獨樂樂”為“眾樂樂”。
三、信息技術打破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模式
信息技術的有效、科學、合理使用,將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民主。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強調:“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肯定學生與世界交流的多元方式?!币虼耍u價者可以是學校,也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社會力量。通過浙江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習平臺,實現了學生的自我評價、生生之間、活動小隊之間的互評,還可以讓學校、家長和其它社會人士參與其中,參與者可以通過上網瀏覽相關的資料,對被評價者每一次主題活動進行客觀、綜合的評價。而學生個體則可隨時進入網站進行查詢和了解,以便修正今后活動中的言行,開展網上交流以達到再學習的目的。通過平臺的評價功能,進行自評、互評、師評、家長評,最后結合實踐過程中的態(tài)度情感表現,進行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