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達娃次仁
怎樣上好一堂課,這是每個教員必須不斷探討研究的課題。我認為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努力。
一、認真?zhèn)湔n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是教員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保證上課質量和提高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俗話說:“預則主”,做任何工作都要有認真的準備,只有認真而充分的準備,才能達到預定的目的,并收到較好的效果。教學工作也是這樣,只有充分的備課,深入研究教材、教學大綱,廣泛閱讀參考資料,才能在上課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圍繞中心展得開、收得回,才能將抽象生硬的東西講得具體形象,使教條似的概念、定律等變得通俗易懂。
備課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它不但是教員對知識的自我認識,自我轉化、改造、構思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員怎樣將知識更有效地傳遞給學員及教學方法、教學實施步驟的設計過程,有的教員認為,備課就是寫教案,這種理解是不確切的,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備課和寫教案不能等同。寫教案只是備課的一部分,是備課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是在認真鉆研教材,分析教材和深入了解學員情況的基礎上形成的。
教學的實踐經驗證明,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員備課好,學員負擔就輕,教員講起來也就流暢,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也就好。教員在觀摩教學時,一般的教學效果都比平時好,主要原因是教員在備課時下了功夫。在上課之前教學內容達到了“懂、透、化”的程度。所謂“懂”,是指對教材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都弄清楚、搞明白了?!巴浮本褪菍滩牟粌H懂了,而且很熟悉,能夠運用自如?!盎本褪墙虇T的邏輯推理和教材的科學性熔化在一起。
綜上所述,可見上課效果的好壞與備課是否充分,關系極大。只有教員做到認真?zhèn)湔n,才能使教學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和教學目的的圓滿實現。
二、科學的安排課堂結構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也就是說,備好課并不能保證完全會上好課。為什么有些理論和實踐水平都很高的人,在教學時卻收不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呢?這是因為上課也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藝術。因此,上課要講究方法,在備好課的前提下,還要科學的安排好一堂課的結構。
課堂講授的結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講授開始、系統(tǒng)講授和講授結束。
講授開始。教員需要完成兩個教學法的任務。一是使學員回憶起上一課講的基本內容,使將要學習的內容和已學過的內容銜接起來,以保證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二是明確新課的講授目的、重點、難點與要求。為完成這兩個內容,教員在講授開始時,可以簡要地概括前一講的主要內容,引出新的課題,并引出本課的講授目的、重點、難點與要求。使學員對聽課的線索做到心中有數,以自覺的態(tài)度接受新知識。有的教員在講授開始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起學員的積極思維活動,在學員積極尋求答案的心理狀態(tài)下開始新課。變學員被動的學習心態(tài)為主動的尋求知識的自覺性,這樣能增強學員的學習動力,提高教學效果。
系統(tǒng)講授。這是課堂講授的主要階段,要求教員有計劃、有重點地講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員可以用敘述的方式講述問題的要領,可以用論述的方法解釋概念、規(guī)律或思想的實質,以引起學員的積極思維??梢灾v解的方式解釋學習的難點和新的名詞術語。有時還可以用談話的方式向學員提問和回答學員的提問,促使學員思維活動的深化,形成教員、學員之間的思想交流,及時取得學員的反饋??傊?,無論用那種方式進行講授,都要充分發(fā)揮學員學習的主動性,盡力做到深入淺出,所謂“深入”,就是指要深入教材的內容本質,抓住教材的重點和精華,深刻地加以分析和講解。所謂“淺出”就是說教員要用具體、生動、形象和通俗易懂的內容,或者用恰如其份的比喻去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講清教材中的重點和精華。
講授結束。講授結束時,最好能簡要概括、總結本課的全部內容,突出重點內容和結論,以使學員抓住重點,便于自學。
總之,要上好一堂課,不僅要備好課,而且還要對一堂課的主要內容進行妥善安排,使各個步驟和環(huán)節(jié)井然有序,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整個課的進行要有高度的計劃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什么時候講; 什么時候練;什么時候演示教具和做實驗以及什么時候板書,課前都要進行合理的安排。所謂方法得當,就是使教學方法不僅選擇得當,而且運用也要得當。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課堂教學的生動、活潑生動的局面,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