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林
【摘 要】文章以寧夏回族聚居區(qū)5所特殊教育學校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寧夏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提出寧夏民族地區(qū)特校體育發(fā)展的思路對策,以期為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健康發(fā)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寧夏;特殊教育體育;問題;對策
一、前言
體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部頒布的《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guī)程》指出:“特殊教育學校要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和實際需要實施教育”,要使殘疾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具有較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初步掌握補償身心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睂埣矁和倌陮嵤w育教育,不僅使他們掌握體育文化知識、科學健身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而且可以使他們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可見,特殊教育的學校體育從一定意義上講,比普通學校更重要。本文通過實地考察,基于大量數據和文獻,分析寧夏特殊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發(fā)展對策,以期為寧夏特殊教育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參考。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內容和目的的需要,通過對寧夏師范學院圖書館的文獻進行檢索和在中國學術期刊網查尋有關特殊教育理論、殘疾人體育的論文、報刊、書籍,及時了解殘疾人體育教育的研究動態(tài),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撐。
2.問卷調查法
本論文以寧夏5所特殊教育學校為研究對象提出相關的問題,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83份,其中剔除無效問卷5份,有效問卷278份,有效回收率為92.67%。
三、寧夏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1.體育場地設施匱乏,體育經費不足
由于寧夏特殊教育還僅僅處于大力發(fā)展特殊教育學校的數量,提高殘疾學生入學率的階段,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建設遠遠落后于學校數量的發(fā)展。調查結果顯示,寧夏特教學校體育運動場地修建,設施雖然落后于普教,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沒有一所學校有400米跑道的田徑場。但是在調查的學校中有71%的學校有自己的運動場地,有籃、排球場的學校占63.6%,有健身房的學校占22.8%,有單、雙杠的學校占45%,有乒乓球臺的學校占54%(含室內)。其中有2所學校有200米塑膠田徑場。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寧夏特殊教育學校普遍存在經費不足的情況,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
(1)許多學校無固定的體育經費,除了建校時購買了一些必需的體育器材外,偶爾有些單位或個人捐贈一些體育器材,特殊教育學校每年沒有具體的體育經費數目。
(2)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供的教育經費少,特殊教育學校經費緊張,能用于體育方面的經費比較少。
2.缺少與特殊體育有關的圖書資料
閱讀圖書資料不僅能促進體育教師更好的掌握特殊體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而且可以使體育教師了解體育和特殊體育領域的改革和發(fā)展趨勢。調查中發(fā)現,大多數寧夏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方面的圖書資料比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師的自學行為,對體育教師知識的積累和更新極為不利。
3.體育師資知識結構不合理
學齡階段的殘疾兒童處于全面接受教育的階段,學校是他們學習、生活、娛樂的主要場所。在學校中,殘疾學生接受體育文化熏陶,學習體育知識、技能都離不開體育教師的教學和指導,因此,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和鍛煉的效果。調查發(fā)現,寧夏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專業(yè)化程度不高,普遍存在著知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教育管理部門對特殊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不夠重視,沒有很好地利用培訓這一渠道完善體育教師知識結構,彌補其知識缺陷。
4.特殊體育教研活動少,缺乏交流機會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寧夏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研活動不容樂觀,一些體育教師近幾年很少甚至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體育教研活動。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學校數量少,分布廣,體育經費缺乏,特殊體育教研活動的組織有一定難度,再加上大部分學校僅有1位體育教師,工作忙,沒有充分的時間保證。
(2)和普通中、小學體育教師一起參加教研活動,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收獲不大,積極性不高。
5.運動會不能定期召開,學生體育比賽太少
運動會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示學校體育成果和精神風貌的窗口。運動會的召開不僅可以促進殘疾學生積極參與康復鍛煉,還可以豐富殘疾學生的生活,對培養(yǎng)殘疾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調查的結果來看,不到一半的特殊教育學校每年定期舉辦運動會。學校運動會舉辦的減少,分析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以資金投入為基礎。
(2)學校和主管部門對舉辦殘疾人體育比賽的社會效益認識不足。
四、思路與對策
1.提高認識,樹立新的殘疾人體育觀,落實特殊體育教育地位
高揚人道主義旗幟,重視特殊教育的“人權”保障作用,以自由、平等和人道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人權作為特殊教育的根本價值尺度。重視教育過程是“人權實現”的質量保證。因此,更新特殊教育理念,真正重視殘疾學生“人權實現”的過程,努力提高教育過程質量,是民族地區(qū)特殊教育的重要任務。從戰(zhàn)略發(fā)展高度認識特殊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樹立“以人為本”的特殊體育教育觀,從“科教興黔”的戰(zhàn)略高度認識加速發(fā)展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2.從民族地區(qū)實際出發(fā)制定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十年發(fā)展目標
《中國殘疾人事業(yè)“十一五”發(fā)展綱要》指出,“繼續(xù)將殘疾兒童少年教育全面納入國家和各地區(qū)義務教育體系,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籌安排,同步實施……”,根據原寧夏教育事業(yè)目標規(guī)劃,結合民族地區(qū)實際和特殊教育現狀,寧夏民族地區(qū)特殊體育教育在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中應著重于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改革和發(fā)展:①樹立現代的殘疾體育觀,切實落實特教地位;②加大體育經費投入,改善無障礙健身場館建設,建立立體特教資金渠道;③建立民族體育健身體系,改革現有體育教學模式;④開發(fā)鄉(xiāng)土教材,加強健康教育;⑤加強師德建設,建立特教體育教師隊伍管理體系,提高教學質量;⑥將特教管理納入法制軌道,確保經費投入。
3.構建具有民族地區(qū)地方特色的特殊體育教育模式
寧夏是“欠發(fā)達、欠開發(fā)”的“兩欠”自治區(qū)?;刈迦丝诨鶖荡?,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一方面經濟拮據的地方政府很難在短期內修建足夠數量、容量的場館以滿足所有殘疾學生接受體育教育之需;另一方面,在偏遠地區(qū)修建特殊體育場館會因其學生人數少而導致學校規(guī)模過小,利用效益低。因此,決策者應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來構建適應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且具有民族地區(qū)特色的特殊體育教育辦學模式,以保障特殊教育群體受教育權的充分實現,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
4.建立立體的融資渠道,增加辦學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資金困難是特殊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其主要原因是融資渠道單一,除了政府有限的撥款外,幾乎沒有其他來源。因此建立立體的特教融資渠道,是加速特教發(fā)展的關鍵。利用國家對少數民族、殘疾人的政策性優(yōu)惠,特教學校應爭取社會資金以建立自身造血機能,地方政府應把辦好特殊教育學校及其福利產業(yè)納入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進一步規(guī)范教育經費主渠道的法律保障體系;建立殘疾人義務教育基金,專項扶持特殊教育;認真實施“希望工程”、“春蕾計劃”、“體育彩票”,募集社會資金,提高有限經費的利用率,也是緩解民族地區(qū)體育經費不足、挖掘教育資金潛力的重要措施,從而以喚起全社會對受特殊教育學生體質健康的廣泛關注,吸引家庭和社會力量共同支持;體育運動的開展。
注:基金項目:2014年寧夏師范學院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編號:14NXYB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