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書+李計元
摘 要:實驗通過制備陶瓷泥漿與調(diào)整泥漿性能如濃度、流動性等,設計了綜合性實驗項目。實驗中把陶瓷生產(chǎn)工藝從泥漿制備、泥漿性能檢測、制品成型、干燥以及燒成陶瓷制品的整個工藝過程進行有機整合,把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驗內(nèi)容有機地結合。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彼此團結協(xié)作,增進友誼。通過綜合性實驗學生不但鍛煉動手能力,而且加深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最后制得陶瓷作品,使學生從實驗中獲得成就感,激發(fā)學生對專業(yè)的興趣,使其在實驗中得到享受和愉快的體驗。
關鍵詞:陶瓷 泥漿制備 實驗教學 泥漿性能 綜合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TF1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a)-0003-02
材料科學與工程是一個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實驗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他們對本專業(yè)學習的興趣,啟迪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實驗教學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對于實驗中應用到的理論知識,學生理解的更透徹、印象更深刻,應用也更靈活[1-2]。因此,把實驗教學與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不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為將來從事本專業(yè)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陶瓷工藝學課程的實驗實踐教學中內(nèi)容涉及泥料可塑性、先進陶瓷成型方法、燒結溫度測定以及成品性能檢測等實驗項目。內(nèi)容雖然很多,但都是橫向比較,學生理解不深刻,使實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在進行實驗大綱制定時將實驗內(nèi)容重新整合、進行縱向設計,開發(fā)了兩個專業(yè)綜合性實驗項目《陶瓷注漿成型及性能測定》和《泥漿制備及陶瓷可塑成型》,包含了從泥漿制備、模具制作、注漿成型、燒成到成品性能測定等為主線的實驗內(nèi)容。該文對泥漿制備及性能測定的實驗項目進行介紹。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讓學生自己動手配制泥漿,按照教師給定的泥漿性能目標值調(diào)整泥漿的性能,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最后制備出陶瓷樣品,提高學生的興趣,該綜合性實驗項目受到廣泛好評。
1 實驗目的
了解普通陶瓷的原料及坯料的配方設計;掌握泥漿制備、性能檢測和調(diào)整的方法;掌握普通陶瓷燒成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變化;掌握陶瓷燒結性能評價方法;完成從原料制備到最終燒出制品的整個陶瓷生產(chǎn)工藝過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運用專業(yè)知識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精神。
2 實驗原料及儀器設備
2.1 實驗原料
礦物原料有:石英、砂巖、長石、蘇州土、星子高嶺、彰武土、彰村土、瓷粉、山西木節(jié)、唐山木節(jié)、秦皇島瓷石、湛江原礦、依安黑泥、沁陽土、大同土、新會球土、白云石、松陽高嶺土、盛超粘土等?;瘜W試劑:碳酸鋇、堿面、水玻璃、PC67等。
2.2 儀器設備
球磨機(包括瓷磨罐)、電熱干燥箱、燒結爐、電子天平、涂4粘度計、泥漿攪拌機、電子秤、標準篩、石膏模型、秒表、溫度計、數(shù)顯式游標卡尺等。
3 實驗步驟
3.1 泥漿配方的設計與計算
查閱文獻,參考經(jīng)驗配方,通過化學組成、礦物組成的計算,初步擬定坯料配方并按3kg總量計算出泥漿的配料單,測出原料的含水率,計算出實際配料單。
3.2 泥漿制備
(1)按實際配料單稱量原料,加水,加水量按30%左右計算。并加入球石,可用鵝卵石或高鋁石球,料球比為1∶2,球石的級配為大球:中球:小球=(20%~25%):(30%~50%):(30%~50%)。加入0.1%~0.2%的氯化鈣或醋酸,可促使泥漿凝聚構成較粗的毛細管,從而提高壓濾效率。
(2)研磨3.5 h后,檢測細度。用水篩法測篩余,若過粗,再繼續(xù)研磨,直到350目篩篩余0.7%~0.8%,同時調(diào)整泥漿濃度,目標值達到(356±2)g/200 mL。
3.3 泥漿性能測定
(1)含水率:準確稱量泥漿10~20 g置于蒸發(fā)皿中,在烘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后,冷卻稱重。記錄濕試樣質量W1,干試樣質量W2。則相對水分(X)為(W1-W2)/W1×100%;絕對水分(Y)為(W1-W2)/W2×100%。
(2)細度:取100 g泥漿,緩慢倒入350目篩中,同時置于自來水下沖洗,直至篩下水流不渾濁為止。將篩上殘渣傾入蒸發(fā)皿中,靜置30 min倒出蒸發(fā)皿上部清水,放在烘箱內(nèi)烘干,稱量殘渣重量,細度(或篩余)用殘渣占干料重量的百分比來表示。
(3)濃度:將200 mL比重瓶洗凈、控干水分、烘干后稱重。再將制備好的泥漿倒入容量瓶至規(guī)定刻度于電子天平上稱重,記錄數(shù)據(jù),單位為g/200 mL。
(4)流動性:將泥漿注滿涂4粘度計(100 mL)。在打開出口的同時按下秒表,記錄秒表數(shù)據(jù),即為泥漿的即刻粘度V0。
3.4 注試條和試樣,并燒成
細度和濃度達到要求后,放磨,過80目篩。放入塑料桶中陳腐7天后,利用石膏模具澆注試條和陶瓷半成品(如花瓶等)。將試條和坯體干燥后修坯、坯體施釉,在一定溫度下燒成。
3.5 試條性能測定
(1)收縮率。
用石膏模具澆注試條,開模后用游標卡尺做記號,長度100 mm或150 mm。放入烘箱烘干。烘干后再測量記號長度,計算干燥收縮率,公式如下:
干燥收縮率%=
燒成收縮率%=×100%
總收縮率=(1-干燥收縮率)×燒成收縮率+干燥收縮率
(2)彎曲強度。
計算公式為:
式中:Ra為彎曲強度(MPa);P為作用力(N);L為跨距(mm);D為試條斷口處直徑(mm)。
(3)燒結性。
將燒后的試條作吸紅實驗,測定吸水率、氣孔率和體積密度等指標表征試樣的燒結性。
4 實驗結果與討論
測定泥漿各參數(shù)如細度、濃度、流動度及含水率等;測定試樣干燥收縮率、燒成收縮率和總收縮率;進行試樣吸紅實驗及彎曲強度、氣孔率、吸水率和體積密度等指標的測定,并分析燒成制度對陶瓷制品燒結性的影響。
5 教學組織與成績評定
將參加實驗的學生分組,3人/組。首先安排學生查閱資料,讓學生對實驗內(nèi)容有初步了解;其次討論確定實驗路線和方法。最后,3人協(xié)作共同完成實驗內(nèi)容,每組至少完成一個配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實驗方案和實驗內(nèi)容相對獨立、靈活性強,很難用同一尺度來對學生進行考核。因此,在綜合性實驗的評定過程中,我們重過程輕結果。實驗成績的評定包括:出勤10分、實驗動手能力40分,實驗結果分析20分,實驗報告30分。其中動手能力的考核要求每個學生至少提交一件合格的陶瓷制品。實際每個學生都能完成幾件,有的還非常美觀漂亮。力爭較全面的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研素質。
6 教學效果反饋
該綜合性實驗項目歷時4周,實驗完成后,學生們普遍反映獲得了很多生動的知識,在實踐過程中通過查閱文獻和實際動手,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過程中,使知識融會貫通,既提高了學習興趣,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7 結語
陶瓷泥漿制備綜合性實驗項目的開設是一個較好的嘗試。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關系更加和諧。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加強。制備出合格的陶瓷制品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也增強了對專業(yè)學習的興趣。圖1為同學作品。我們也欣喜的看到學生由被動、枯燥的學習轉變?yōu)橄硎苓@種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 杜娜,郭英,張瑋.改革實驗室開放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J].實驗室科學,2008(3):151-152.
[2] 張冠英.電工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2,15(2):19-21.
摘 要:實驗通過制備陶瓷泥漿與調(diào)整泥漿性能如濃度、流動性等,設計了綜合性實驗項目。實驗中把陶瓷生產(chǎn)工藝從泥漿制備、泥漿性能檢測、制品成型、干燥以及燒成陶瓷制品的整個工藝過程進行有機整合,把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驗內(nèi)容有機地結合。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彼此團結協(xié)作,增進友誼。通過綜合性實驗學生不但鍛煉動手能力,而且加深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最后制得陶瓷作品,使學生從實驗中獲得成就感,激發(fā)學生對專業(yè)的興趣,使其在實驗中得到享受和愉快的體驗。
關鍵詞:陶瓷 泥漿制備 實驗教學 泥漿性能 綜合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TF1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a)-0003-02
材料科學與工程是一個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實驗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他們對本專業(yè)學習的興趣,啟迪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實驗教學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對于實驗中應用到的理論知識,學生理解的更透徹、印象更深刻,應用也更靈活[1-2]。因此,把實驗教學與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不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為將來從事本專業(yè)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陶瓷工藝學課程的實驗實踐教學中內(nèi)容涉及泥料可塑性、先進陶瓷成型方法、燒結溫度測定以及成品性能檢測等實驗項目。內(nèi)容雖然很多,但都是橫向比較,學生理解不深刻,使實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在進行實驗大綱制定時將實驗內(nèi)容重新整合、進行縱向設計,開發(fā)了兩個專業(yè)綜合性實驗項目《陶瓷注漿成型及性能測定》和《泥漿制備及陶瓷可塑成型》,包含了從泥漿制備、模具制作、注漿成型、燒成到成品性能測定等為主線的實驗內(nèi)容。該文對泥漿制備及性能測定的實驗項目進行介紹。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讓學生自己動手配制泥漿,按照教師給定的泥漿性能目標值調(diào)整泥漿的性能,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最后制備出陶瓷樣品,提高學生的興趣,該綜合性實驗項目受到廣泛好評。
1 實驗目的
了解普通陶瓷的原料及坯料的配方設計;掌握泥漿制備、性能檢測和調(diào)整的方法;掌握普通陶瓷燒成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變化;掌握陶瓷燒結性能評價方法;完成從原料制備到最終燒出制品的整個陶瓷生產(chǎn)工藝過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運用專業(yè)知識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精神。
2 實驗原料及儀器設備
2.1 實驗原料
礦物原料有:石英、砂巖、長石、蘇州土、星子高嶺、彰武土、彰村土、瓷粉、山西木節(jié)、唐山木節(jié)、秦皇島瓷石、湛江原礦、依安黑泥、沁陽土、大同土、新會球土、白云石、松陽高嶺土、盛超粘土等?;瘜W試劑:碳酸鋇、堿面、水玻璃、PC67等。
2.2 儀器設備
球磨機(包括瓷磨罐)、電熱干燥箱、燒結爐、電子天平、涂4粘度計、泥漿攪拌機、電子秤、標準篩、石膏模型、秒表、溫度計、數(shù)顯式游標卡尺等。
3 實驗步驟
3.1 泥漿配方的設計與計算
查閱文獻,參考經(jīng)驗配方,通過化學組成、礦物組成的計算,初步擬定坯料配方并按3kg總量計算出泥漿的配料單,測出原料的含水率,計算出實際配料單。
3.2 泥漿制備
(1)按實際配料單稱量原料,加水,加水量按30%左右計算。并加入球石,可用鵝卵石或高鋁石球,料球比為1∶2,球石的級配為大球:中球:小球=(20%~25%):(30%~50%):(30%~50%)。加入0.1%~0.2%的氯化鈣或醋酸,可促使泥漿凝聚構成較粗的毛細管,從而提高壓濾效率。
(2)研磨3.5 h后,檢測細度。用水篩法測篩余,若過粗,再繼續(xù)研磨,直到350目篩篩余0.7%~0.8%,同時調(diào)整泥漿濃度,目標值達到(356±2)g/200 mL。
3.3 泥漿性能測定
(1)含水率:準確稱量泥漿10~20 g置于蒸發(fā)皿中,在烘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后,冷卻稱重。記錄濕試樣質量W1,干試樣質量W2。則相對水分(X)為(W1-W2)/W1×100%;絕對水分(Y)為(W1-W2)/W2×100%。
(2)細度:取100 g泥漿,緩慢倒入350目篩中,同時置于自來水下沖洗,直至篩下水流不渾濁為止。將篩上殘渣傾入蒸發(fā)皿中,靜置30 min倒出蒸發(fā)皿上部清水,放在烘箱內(nèi)烘干,稱量殘渣重量,細度(或篩余)用殘渣占干料重量的百分比來表示。
(3)濃度:將200 mL比重瓶洗凈、控干水分、烘干后稱重。再將制備好的泥漿倒入容量瓶至規(guī)定刻度于電子天平上稱重,記錄數(shù)據(jù),單位為g/200 mL。
(4)流動性:將泥漿注滿涂4粘度計(100 mL)。在打開出口的同時按下秒表,記錄秒表數(shù)據(jù),即為泥漿的即刻粘度V0。
3.4 注試條和試樣,并燒成
細度和濃度達到要求后,放磨,過80目篩。放入塑料桶中陳腐7天后,利用石膏模具澆注試條和陶瓷半成品(如花瓶等)。將試條和坯體干燥后修坯、坯體施釉,在一定溫度下燒成。
3.5 試條性能測定
(1)收縮率。
用石膏模具澆注試條,開模后用游標卡尺做記號,長度100 mm或150 mm。放入烘箱烘干。烘干后再測量記號長度,計算干燥收縮率,公式如下:
干燥收縮率%=
燒成收縮率%=×100%
總收縮率=(1-干燥收縮率)×燒成收縮率+干燥收縮率
(2)彎曲強度。
計算公式為:
式中:Ra為彎曲強度(MPa);P為作用力(N);L為跨距(mm);D為試條斷口處直徑(mm)。
(3)燒結性。
將燒后的試條作吸紅實驗,測定吸水率、氣孔率和體積密度等指標表征試樣的燒結性。
4 實驗結果與討論
測定泥漿各參數(shù)如細度、濃度、流動度及含水率等;測定試樣干燥收縮率、燒成收縮率和總收縮率;進行試樣吸紅實驗及彎曲強度、氣孔率、吸水率和體積密度等指標的測定,并分析燒成制度對陶瓷制品燒結性的影響。
5 教學組織與成績評定
將參加實驗的學生分組,3人/組。首先安排學生查閱資料,讓學生對實驗內(nèi)容有初步了解;其次討論確定實驗路線和方法。最后,3人協(xié)作共同完成實驗內(nèi)容,每組至少完成一個配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實驗方案和實驗內(nèi)容相對獨立、靈活性強,很難用同一尺度來對學生進行考核。因此,在綜合性實驗的評定過程中,我們重過程輕結果。實驗成績的評定包括:出勤10分、實驗動手能力40分,實驗結果分析20分,實驗報告30分。其中動手能力的考核要求每個學生至少提交一件合格的陶瓷制品。實際每個學生都能完成幾件,有的還非常美觀漂亮。力爭較全面的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研素質。
6 教學效果反饋
該綜合性實驗項目歷時4周,實驗完成后,學生們普遍反映獲得了很多生動的知識,在實踐過程中通過查閱文獻和實際動手,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過程中,使知識融會貫通,既提高了學習興趣,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7 結語
陶瓷泥漿制備綜合性實驗項目的開設是一個較好的嘗試。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關系更加和諧。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加強。制備出合格的陶瓷制品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也增強了對專業(yè)學習的興趣。圖1為同學作品。我們也欣喜的看到學生由被動、枯燥的學習轉變?yōu)橄硎苓@種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 杜娜,郭英,張瑋.改革實驗室開放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J].實驗室科學,2008(3):151-152.
[2] 張冠英.電工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2,15(2):19-21.
摘 要:實驗通過制備陶瓷泥漿與調(diào)整泥漿性能如濃度、流動性等,設計了綜合性實驗項目。實驗中把陶瓷生產(chǎn)工藝從泥漿制備、泥漿性能檢測、制品成型、干燥以及燒成陶瓷制品的整個工藝過程進行有機整合,把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驗內(nèi)容有機地結合。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彼此團結協(xié)作,增進友誼。通過綜合性實驗學生不但鍛煉動手能力,而且加深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最后制得陶瓷作品,使學生從實驗中獲得成就感,激發(fā)學生對專業(yè)的興趣,使其在實驗中得到享受和愉快的體驗。
關鍵詞:陶瓷 泥漿制備 實驗教學 泥漿性能 綜合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TF1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a)-0003-02
材料科學與工程是一個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實驗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他們對本專業(yè)學習的興趣,啟迪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實驗教學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對于實驗中應用到的理論知識,學生理解的更透徹、印象更深刻,應用也更靈活[1-2]。因此,把實驗教學與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不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為將來從事本專業(yè)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陶瓷工藝學課程的實驗實踐教學中內(nèi)容涉及泥料可塑性、先進陶瓷成型方法、燒結溫度測定以及成品性能檢測等實驗項目。內(nèi)容雖然很多,但都是橫向比較,學生理解不深刻,使實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在進行實驗大綱制定時將實驗內(nèi)容重新整合、進行縱向設計,開發(fā)了兩個專業(yè)綜合性實驗項目《陶瓷注漿成型及性能測定》和《泥漿制備及陶瓷可塑成型》,包含了從泥漿制備、模具制作、注漿成型、燒成到成品性能測定等為主線的實驗內(nèi)容。該文對泥漿制備及性能測定的實驗項目進行介紹。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讓學生自己動手配制泥漿,按照教師給定的泥漿性能目標值調(diào)整泥漿的性能,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最后制備出陶瓷樣品,提高學生的興趣,該綜合性實驗項目受到廣泛好評。
1 實驗目的
了解普通陶瓷的原料及坯料的配方設計;掌握泥漿制備、性能檢測和調(diào)整的方法;掌握普通陶瓷燒成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變化;掌握陶瓷燒結性能評價方法;完成從原料制備到最終燒出制品的整個陶瓷生產(chǎn)工藝過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運用專業(yè)知識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精神。
2 實驗原料及儀器設備
2.1 實驗原料
礦物原料有:石英、砂巖、長石、蘇州土、星子高嶺、彰武土、彰村土、瓷粉、山西木節(jié)、唐山木節(jié)、秦皇島瓷石、湛江原礦、依安黑泥、沁陽土、大同土、新會球土、白云石、松陽高嶺土、盛超粘土等?;瘜W試劑:碳酸鋇、堿面、水玻璃、PC67等。
2.2 儀器設備
球磨機(包括瓷磨罐)、電熱干燥箱、燒結爐、電子天平、涂4粘度計、泥漿攪拌機、電子秤、標準篩、石膏模型、秒表、溫度計、數(shù)顯式游標卡尺等。
3 實驗步驟
3.1 泥漿配方的設計與計算
查閱文獻,參考經(jīng)驗配方,通過化學組成、礦物組成的計算,初步擬定坯料配方并按3kg總量計算出泥漿的配料單,測出原料的含水率,計算出實際配料單。
3.2 泥漿制備
(1)按實際配料單稱量原料,加水,加水量按30%左右計算。并加入球石,可用鵝卵石或高鋁石球,料球比為1∶2,球石的級配為大球:中球:小球=(20%~25%):(30%~50%):(30%~50%)。加入0.1%~0.2%的氯化鈣或醋酸,可促使泥漿凝聚構成較粗的毛細管,從而提高壓濾效率。
(2)研磨3.5 h后,檢測細度。用水篩法測篩余,若過粗,再繼續(xù)研磨,直到350目篩篩余0.7%~0.8%,同時調(diào)整泥漿濃度,目標值達到(356±2)g/200 mL。
3.3 泥漿性能測定
(1)含水率:準確稱量泥漿10~20 g置于蒸發(fā)皿中,在烘箱內(nèi)烘干至恒重后,冷卻稱重。記錄濕試樣質量W1,干試樣質量W2。則相對水分(X)為(W1-W2)/W1×100%;絕對水分(Y)為(W1-W2)/W2×100%。
(2)細度:取100 g泥漿,緩慢倒入350目篩中,同時置于自來水下沖洗,直至篩下水流不渾濁為止。將篩上殘渣傾入蒸發(fā)皿中,靜置30 min倒出蒸發(fā)皿上部清水,放在烘箱內(nèi)烘干,稱量殘渣重量,細度(或篩余)用殘渣占干料重量的百分比來表示。
(3)濃度:將200 mL比重瓶洗凈、控干水分、烘干后稱重。再將制備好的泥漿倒入容量瓶至規(guī)定刻度于電子天平上稱重,記錄數(shù)據(jù),單位為g/200 mL。
(4)流動性:將泥漿注滿涂4粘度計(100 mL)。在打開出口的同時按下秒表,記錄秒表數(shù)據(jù),即為泥漿的即刻粘度V0。
3.4 注試條和試樣,并燒成
細度和濃度達到要求后,放磨,過80目篩。放入塑料桶中陳腐7天后,利用石膏模具澆注試條和陶瓷半成品(如花瓶等)。將試條和坯體干燥后修坯、坯體施釉,在一定溫度下燒成。
3.5 試條性能測定
(1)收縮率。
用石膏模具澆注試條,開模后用游標卡尺做記號,長度100 mm或150 mm。放入烘箱烘干。烘干后再測量記號長度,計算干燥收縮率,公式如下:
干燥收縮率%=
燒成收縮率%=×100%
總收縮率=(1-干燥收縮率)×燒成收縮率+干燥收縮率
(2)彎曲強度。
計算公式為:
式中:Ra為彎曲強度(MPa);P為作用力(N);L為跨距(mm);D為試條斷口處直徑(mm)。
(3)燒結性。
將燒后的試條作吸紅實驗,測定吸水率、氣孔率和體積密度等指標表征試樣的燒結性。
4 實驗結果與討論
測定泥漿各參數(shù)如細度、濃度、流動度及含水率等;測定試樣干燥收縮率、燒成收縮率和總收縮率;進行試樣吸紅實驗及彎曲強度、氣孔率、吸水率和體積密度等指標的測定,并分析燒成制度對陶瓷制品燒結性的影響。
5 教學組織與成績評定
將參加實驗的學生分組,3人/組。首先安排學生查閱資料,讓學生對實驗內(nèi)容有初步了解;其次討論確定實驗路線和方法。最后,3人協(xié)作共同完成實驗內(nèi)容,每組至少完成一個配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實驗方案和實驗內(nèi)容相對獨立、靈活性強,很難用同一尺度來對學生進行考核。因此,在綜合性實驗的評定過程中,我們重過程輕結果。實驗成績的評定包括:出勤10分、實驗動手能力40分,實驗結果分析20分,實驗報告30分。其中動手能力的考核要求每個學生至少提交一件合格的陶瓷制品。實際每個學生都能完成幾件,有的還非常美觀漂亮。力爭較全面的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研素質。
6 教學效果反饋
該綜合性實驗項目歷時4周,實驗完成后,學生們普遍反映獲得了很多生動的知識,在實踐過程中通過查閱文獻和實際動手,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過程中,使知識融會貫通,既提高了學習興趣,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7 結語
陶瓷泥漿制備綜合性實驗項目的開設是一個較好的嘗試。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關系更加和諧。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加強。制備出合格的陶瓷制品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也增強了對專業(yè)學習的興趣。圖1為同學作品。我們也欣喜的看到學生由被動、枯燥的學習轉變?yōu)橄硎苓@種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 杜娜,郭英,張瑋.改革實驗室開放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J].實驗室科學,2008(3):151-152.
[2] 張冠英.電工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2,15(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