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永春
現代教育思想愈來愈多地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維能力的開發(fā)與探究能力密切相關。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應著力通過多種途徑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以期達到學生多種心理機能和綜合性智能的發(fā)展。我結合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與同仁商討。
一、激發(fā)興趣,誘發(fā)探究動機
1.利用演示實驗及增設有趣的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的演示實驗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例如:在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燃燒實驗進行改進,用導氣管向燒杯熱水中緩緩通入氧氣,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后,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后,我讓學生思考三個問題: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而紅磷不能燃燒?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條件才能燃燒?紅磷能不能燃燒?接著再補充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在通風櫥中進行),請學生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最后指示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出燃燒條件。這樣可以提高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開發(fā)家庭小實驗,把課堂教學延至課外,進而誘發(fā)興趣
創(chuàng)設家庭小實驗,把課堂內容延伸至課外,對激發(fā)學生興趣、鞏固知識技能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如我布置家庭小實驗——用玻璃杯、飯碗和小蠟燭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學生開始感興趣,大多數學生在家里動手做了這個實驗,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他們到課堂上七嘴八舌地詢問,經過簡單解釋與指導,有的學生又回家重復做了這個實驗,一旦做成功了,學習興趣也隨之激發(fā)出來。這些家庭小實驗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擴大了視野,培養(yǎng)了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而且對學生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起到了促進作用,而且學生的探究欲望也空前高漲。
3.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學習應用化學知識,提高化學學習的興趣
化學是一門應用科學,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學習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時,要求學生調查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嗎?請問你們的父母,在他們小時候這條河是不是現在這樣臟?學習燃燒與緩慢氧化時,課后布置學生到汽車加油站倉庫觀察“嚴禁煙火”的標志。還開辟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里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干凈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鐵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及水壺內的水垢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覺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
二、巧設“橋梁”,營造探究氛圍
1.創(chuàng)設提問環(huán)境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問,要會問,更要指導學生多問善問。要問得恰當,問在知識關鍵處;還應掌握坡度,問在難易適中處;更應選準時機,問在教學當問處。造就學生感到時時有問題可問,促進聯想,對此思考,設想解決方案,使學生形成開放式探究思維。比如在講NaOH的性質時,我事先準備了一張紙,用酚酞試液在上面寫上“NaOH”字樣,晾干后向學生展示,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張紙,而我用噴壺向上噴上NaOH溶液時,紙上立刻出現了紅色的“NaOH”字樣。我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學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發(fā)出來了,這樣對NaOH的性質的理解和掌握就會更加深刻了。
2.引入矛盾,于無疑處生疑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書上怎么說學生就怎么回答的現象。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有效手段就是教師要適時地引入矛盾,于無疑處生疑,活躍思維,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講到硫酸根離子時,可設計一個實驗,取一溶液(標簽背向學生),加入幾滴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繼續(xù)加入幾滴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然后向學生提問:這種溶液有沒有硫酸根?大多數學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有。這時教師慢慢地將硝酸銀標簽面向學生時,他們感到愕然,轉而恍然大悟。學生興奮了,接著讓學生討論:怎么檢驗這種溶液中有無硫酸根?使學生悟出用氯化鋇做實驗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前提條件。適當地采用質疑的形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平時“不屑一顧”問題的研究興趣,有利于形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課堂結尾巧妙設計懸念
課堂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對涉及到的問題都講清楚,有些問題需要學生課后去思考研究。因此有些講完后,教師需要把課尾作為課內外的紐帶,精心設計“懸念”,把學生的心一下子懸起來,產生解疑的需求,促進他們向課外延伸,深化課堂教學。例如講授“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提出:(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鹽酸,而泡沫滅火器用濃硫酸和濃純堿溶液,為什么?(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有同學不慎把濃鹽酸看做了稀鹽酸,你又該如何處理才能得到較純凈且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呢?問題一提出,教室內立刻熱鬧起來了,結論各異,教師要求學生進一步思考,查閱資料。這樣不僅可以拓寬視野,而且能夠引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探究性學習打破了學生認識過程中的思維定勢,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客觀而事實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不懈進取的精神。因此,探究性學習是一個能使學生獲得“活”的知識,能使他們運用和發(fā)展各種技能的有效途徑。只要教師細心鉆研教材,真心面對學生,就一定會有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