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武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事業(yè)的興衰直接與教師緊密相連。而師愛是教師獲得成功的基礎,是溝通師生關系的紐帶。作為一名教師,怎樣協(xié)調(diào)好與學生的關系,把愛無私地獻給每個學生呢?筆者認為應從幾個方面來努力:
一、一視同仁,平等師愛
在班級建設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學生遵守紀律,不遲到,不早退,教師首先就做到這些。師德之魂在于“愛”,愛是師生交往的粘合劑,作為一名教師,要懂得熱愛學生,因為愛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師對學生的愛和理解,可以使學生感覺到溫暖和關懷,能有效地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教師的愛應面向全體學生,既包括對優(yōu)等生的培育、一般生的促進,還包括對后進生的偏愛和特殊生的特別關懷。愛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如了解他們的性格、興趣、愛好、家庭情況和學習情況等,做好學生的個別教育和思想工作。我班有一個學生經(jīng)常逃課、打架,對于他的這種作為,我沒有急于批評,而是進行多方面觀察,與他交談。在交談中我發(fā)現(xiàn)他有一種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仿佛別人都欠他似的。有幾次我發(fā)現(xiàn)他中午不回家,在班里泡方便面吃,吃完上街閑逛,這更讓我感到奇怪。后來我了解到他是因為父母離異才天天不想回家的。像他這樣的孩子如不及時教育,給予關愛,會使他失去學習的信心,發(fā)展下去有可能走上邪路。為了讓他盡快轉(zhuǎn)變,我經(jīng)常找他談心,鼓勵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對待家庭問題。記不清楚多少次和他促膝談心,多少次和他一路同行。最后,我的關心教育終于融化了他冰冷的心,他開始變了,變得有禮貌、懂事了,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學習成績也比以前大有進步。
二、寬容理解,分享師愛
理解是一種更重要的愛,對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的關心,與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會使他們把不愿同父母、家人講的話講給教師聽。比如,有的學生會在作業(yè)本中悄悄寫上這樣一句話:“老師,有時間您能不能和我談談?”這樣的溝通,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師生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教師把愛奉獻給學生的同時,自己也在收獲著學生的愛。教師愛學生,要愛學生的一切,愛一切學生:關愛學生的一切是指從不同角度來關心學生,優(yōu)點要不斷鼓勵,缺點要提出來改正;愛一切學生就是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某些原因而對學生產(chǎn)生偏見,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三、嚴格要求,理智師愛
愛學生要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前提下進行,不能因為愛學生而只看到他的優(yōu)點卻對缺點視而不見。當發(fā)現(xiàn)學生有了缺點和問題之時,仍然要幫助其克服缺點,解決問題。我班曾有一名女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老師都很喜歡她。但她身為班級干部,卻從來不關心班級里的事。于是我找她談心,指出她是班集體中的一員,作為班干部要主動關心班集體和需要幫助的同學,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是她的職責。后來她真的做到了,成為師生公認的好學生,為師生之間關系和睦、班級形成團結和諧的氛圍發(fā)揮了表率作用。
四、尊重信任,體驗師愛
在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過程中,教師要尊重、信任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愛,創(chuàng)造和諧的班級氛圍。在學生汲取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觀察總結,對進步的學生、優(yōu)秀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和獎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并將其轉(zhuǎn)化為追求新的成功的動機與力量;對落后的學生要幫助其分析原因并及時提出解決的方法,鼓勵他們上進,增強自信心。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人都有一顆成為好人的心?!睕]有一個學生愿意犯錯,教師要幫助他們找出錯誤的原因,正確地引導,千萬不要高聲訓斥,或是用不科學的手段來達到教育目的。
五、培養(yǎng)興趣,感受師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某一學科產(chǎn)生興趣,就會由此愛上教這一學科的教師,教師也會借此機會與學生拉近距離。為此,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不妨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課堂上,教師要保持飽滿的熱情,多鼓勵表揚,少批評挖苦,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的語言應力求生動、形象、親切、自然,富有啟發(fā)性和幽默感,使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教師還可以在師生互動上多下力氣,不斷變換教學方法,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規(guī)教法,重視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極大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允許和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解放學生的思維和個性,滿足他們表現(xiàn)自我的愿望,從而引發(fā)興趣,感受師愛。
六、平時生活,滲透師愛
列寧曾經(jīng)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苯處煂W生真誠的愛,能喚醒學生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情感,達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學效果。意識到了這一點,教師不妨把愛滲透在點滴生活中:學生生病時,細心關照;學生來不及吃飯,遞上一塊面包;學生遇到困難,及時伸出援手……愛人者人恒愛之,生活中教師對學生的愛,換來的是學生對教師的信任,不知不覺間,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建立起來。
教師只有把愛無私地獻給每個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掌握思想教育的主動權,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較高的威信,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