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在班主任與學生的"交手"中,"智"是一種兵法。班主任通過"保持適當距離","攻心是學生工作的核心思想","保持底線、主動出擊、靈活機動、出其不意"來進行"有效教學"。
關鍵詞:班主任;智慧;攻心;教育;時機
學生工作是教師最重要的工作。一個教師,如果連學生都搞不定,那實在不能算上是成功的教師。但現(xiàn)在的學生,用我們的話說"實在是越來越難搞定了"。那么教師與學生之間,特別是班主任與學生間的關系如何處理才會更高明,才能使班主任這名"將"帶出一群合格的"兵",體驗起來,實在是一件"斗志斗勇"的趣事。幾年的班主任工作總結起來,我個人認為,學生其實就是教師的"對手",而且是一群十分高明、讓你不可小瞧的"對手"。
那么,稱之為"對手",這是否與現(xiàn)在的教育觀念相背呢?其實不然。品味起來,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特殊性,本身就應該具有不斷進取、追求新知的特點,而學生的存在以及他們時不時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讓你應接不暇產生危機感,而不斷激勵自己學習動腦,讓自己進取。因此說,學生正是激勵教師不斷進步的高明對手。而把學生看做對手,其實這本身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高明"一詞則更提高了這份尊重的分量。
學生又怎么會成為教師的對手呢?回想一下,當我們剛剛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或者某些多為調皮搗蛋的學生進入一個班級之初,他們往往會率先發(fā)難,出一些問題給教師解決,如果你處理方法有效,讓他們信服,他們自然會有所收斂對你言聽計從;而一旦被學生試探出"營寨空虛",他們就會一擁而上,教師便會很快敗下陣來。即使班級成立久一些,一切穩(wěn)定,但由于學生正處于沖動和活躍的青春期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會時不時地出一些難題給你。盡管這些都是偶發(fā)事件,不是他們的本意,但也需要教師來解決。所以學生始終是教師的對手,只不過這群對手花樣百出、單純可愛。
在和這群特殊的對手交戰(zhàn)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求同存異,帶領學生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不但要對此有清醒的認識,而且要在交往的過程中,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智慧",做到智勝一籌,以智取勝,讓學生佩服,甘愿做你的"手下敗將"。那么,工作起來就會倍感輕松。具體說來,"智"體現(xiàn)在班主任工作中,就是一種兵法。
1 兵法之一:保持適當距離
保持適當距離,其實是在這種"你來我往"的過程中的教師讓學生信服的一種方法和手段。當自己經驗不足或對環(huán)境不十分了解的時候,如果與學生過于接近,就會被學生一眼看出虛實,甚至"稱兄道弟",那么班主任的威嚴和威信就一定也沒有了。試想,威信沒有了,你談什么學生還能聽呢?
但是距離的保持,并不是說要離學生遠遠的,而是要有一個度,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該威嚴的時候就威嚴,該和藹的時候就和藹,決不能以一種態(tài)度保持始終。有的時候遇到特殊的學生,離得遠遠的教育會沒有什么效果,這時候就必須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打開他們的心扉,讓他們把苦惱和問題統(tǒng)統(tǒng)向你倒出來,問題才好解決。比如班級有一個男同學,非常聰明,但不愛談笑,內向得很。有一段時間很消沉,有不想上學的想法。我知道他是絕對不會和我主動講出他的苦惱的,所以有一天下午我主動找到了他,和他聊了他最喜好的足球、籃球,并敞開自己的心靈,讓他體驗到老師的坦誠,覺得老師是很好的可以交流的朋友,可以袒露心扉。一番了解得知,原來他不想上學是因為他怕同學知道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在一種平等的氣氛中我告訴他這是長輩的問題,自己只能面對現(xiàn)實,他也接受了我的觀點,穩(wěn)定了情緒。
保持適當距離,對教師的要求除了要靈活掌握外,還要求教師知識淵博,在專業(yè)上鎮(zhèn)得住學生;同時,教師還要有幽默感,在幽默中指出學生的問題,化解難題。比如學生遲到了,如果你幽默一下說:"哎呀,是我的表快了,我看你的表幾點了?"這個時候要比你批評學生效果好得多,下一次學生保證會注意這個問題。如果你不會幽默,那就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吧。在活動中,取得學生的好感,如果你有哪方面的特長,不妨露幾手,他們一定會敬佩你的。
2 兵法之二:攻心是學生工作的核心思想
孫子曰: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梢姽バ牡闹匾?。學生問題如果用教師的強擊學生的弱,雖然學生表面上會服從,但從長遠看,對學生良好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而教師沖動之下的口不擇言往往會傷害到學生,讓自己的一片愛心付諸東流。所以學生的問題,教師一定要研究他們的心理,思索他們的動機,站在學生的角度體驗他們的感受,對癥下藥,采取措施。這樣采取的方法才會切中學生要害,讓犯了錯誤的學生心服口服,這時候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師強迫,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攻心,我認為首先應該控制自己的內心,冷靜看待自己的不足,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自己失誤了,要坦然承認;做不到的事情不能勉強去做,一個對自己有充分認知的老師,才會讓學生佩服并愿意接受,而一個自不量力的老師只能讓學生敬而遠之。教師還要學會調控自己,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避免與學生發(fā)生正面沖突而降低自己的威信。攻心,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要知道學生的真實想法。"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決定做學生工作之前,一定要把情況了解清楚,并做好詳細計劃,研究學生。攻心,還要隨機應變,經常參加學生的活動,多觀察學生,對學生的變化要予以關注,不要忽略一絲小小的變化,學生的一些反常行為,一定要究其深層次的原因,不能只看表面,要設法打開學生的心鎖。
3 兵法之三:保持底線、主動出擊、靈活機動、出其不意
雖然教育的方法很多,但不論用什么方法,都有一條必須堅守的底線,這就是"公正"。只有恪守公正,才可以讓自己游刃有余地處理好各種突發(fā)問題和偶發(fā)事件。切忌有偏有向。比如當學生違規(guī)的時候,違反一人處罰一人,絕對不可以放過首犯之人。否則,此人將是你的軟肋,試想,一個不公正的老師,如何能讓人信服?
面對學生的問題,教師要主動出擊,要在問題還處在萌芽狀態(tài)的時候將其扼殺。譬如遇到學生說臟話的時候,我就馬上阻止他們,絕不因為這是件小事就放過。但具體到每一個學生的時候要靈活,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自大的學生可以滅一滅他的威風,自卑的學生可以多給一些鼓勵,軟弱的學生給他一些獨立自主的機會,魯莽的學生可以給他一些教訓忠告……教育學生還要注意時機,要善于利用一些大家都關心的事件,或者是他們身邊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大做文章,會有奇效。比如男同學的頭發(fā)問題,我一直很頭疼,怎么讓他們剪就是不同意。結果有一天來面試了,同樣的條件下,有人就沒面試上,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頭發(fā)長的不像"好人",回來后我就大做文章,從頭發(fā)到衣著,再到行為舉止,告訴他們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教育效果,比平時嘮叨要強百倍。
說到靈活,這里還要提到游擊戰(zhàn)中的著名十六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雖然學生不是我們的敵人,但將這十六字方針的精髓靈活運用到班主任工作中,卻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策略。
敵進我退:當學生情緒比較激烈甚至有可能失控的時候,教師要審時度勢,不與學生發(fā)生正面沖突,更不能言辭不當、情緒失控,要知道教師的尊嚴與威信,不是靠強詞奪理或強壓學生樹立起來的,一時沖動的后果只能與我們的教育目標相違背。一時的退卻是為了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敵駐我擾:老師退卻了,一段時間后學生自會冷靜下來,這時你可以"騷擾"一下他,比如,沖動的學生你可以問:你上次怎么那么不冷靜???要有什么后果怎么辦?還可以試探一下他:你那么做對嗎?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方的情緒,千萬不可激怒對方,否則這種教育方法就失效了。
敵疲我打:在教師上述行為的調動下,學生已經從心理上認了錯,所以教師要好好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當學生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也就是他比較"疲軟"的時候,你盡可以放心地批評他教育他,只要講得在理,學生自然沒有話說。
敵退我追:在學生已經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情況之下,不能放過,要一追到底,因勢利導,深刻把握他思想深處的東西,觸及其心靈,否則他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個時候,以前他所犯的錯誤都要"秋后算賬",以顯示自己的明察秋毫,這樣做不但教育了其本人,也教育了其他同學,徹底杜絕了學生再犯此類錯誤的可能性。
說到底,在和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我發(fā)覺教育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工作。這是因為,學生既是激勵我上進的"對手",更是我的老師,是他們激勵我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反省自己的言行,也是他們給了我快樂、工作的興趣和年輕的活力。工作中少些口號,多些實際,用心去體驗這工作的苦樂,熱愛這份工作,因為,花有花的光彩,葉有葉的榮耀,根有根的感受,做一名班主任,讓我覺得快樂。
參考文獻:
[1]曹鴻飛.學情:閱讀課堂教學評價的視角走向[J].語文教學通訊,2008(10) .
[2]施青瀕.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作業(yè)的有效設計[J].上海教育科研,2008(03) .
[3]陳志華."有效教學"的實踐探微[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