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名校畢業(yè)生更容易犯罪?
2014年,反腐風暴愈演愈烈,更多的“大老虎”應聲落馬。羊年春節(jié)前一周內,中紀委陸續(xù)宣布了對武長順、隋鳳富、秦玉海、陳川平、王敏五位省級高官及副國級高官蘇榮的雙開決定,并宣布對前一天還在受慰問老干部之列的浙江省政協(xié)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斯鑫良進行組織調查。如此“打虎”節(jié)奏和力度,百姓拍手稱快,官場風聲鶴唳,全國各地的監(jiān)獄恐怕都爆滿了。
這個春節(jié),監(jiān)獄里的落馬高官們過不好,臺上的“蛀蟲”們恐怕也是膽戰(zhàn)心驚,但“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新的一年不知有誰還要被請進監(jiān)獄。這些深陷囹圄、懊悔不已、失魂落魄乃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官員們,是否認真反省過自己跌落人生低谷的根源呢?
現(xiàn)在社會上流行一個說法:今天這些當官的,隔一槍打一個有漏網(wǎng)的,槍槍都打可能有冤枉的,但冤枉的也不是太多。面對如此腐敗大潮,人們普遍會有兩種思考:一種思考是說法制不嚴,制度建設不健全,所以讓人鉆了空子、犯了罪;還有一種思考,就是不“慎獨”。而落馬貪官們聲淚俱下懺悔時,也多是推脫自己不懂法,責怪制度不健全,讓自己不受約束,但很少反思自己其實真不懂的是“慎獨”。
其實,這兩種思考代表了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文化。前一種是西方文化,講的是“他律”。西方文化不相信人本身是可以為善的,認為人性是惡的,因此對于人性之惡就是要用法律、制度去防范,靠別人來約束。西方文化認為“你不能相信他自己約束自己”。而中國文化雖然也說要他律,但他律是第二位的事情。中國文化首先講的是“自律”。所以,“自律”這個概念就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區(qū)別的一個要害。
那么,自律怎么律?自己約束自己!干嘛要約束自己?“自律”這一概念的源頭就來自《中庸》,叫“慎獨”。當你一個人獨處,沒有人知道的時候,或者當你說話沒有人能猜透你心思的時候,這都是處于“獨”的狀態(tài)。如果“獨”的狀況下你都是謹慎的,能夠自我約束,那么,當和他人相處的時候,自己都約束自己了,更何況別人的約束呢?也就無所謂了。
這個社會如果是有慎獨的,那么整個法律系統(tǒng)就可以弱化了。法律成本在美國占到全部國民生產(chǎn)總值的14%。也就是說,因為不慎獨,靠法律相互約束、相互制裁,導致GDP的14%都用于打官司去了,或者都用于建監(jiān)獄、管理監(jiān)獄、請律師、庭審這一整套系統(tǒng)中去了。
那么,消耗了這么多資源,它是不是給美國社會帶來了公平呢?其實,今天美國社會仍然是世界上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仍然是犯罪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更仍然是槍殺率最高的國家(沒有之一)。因為美國允許持槍,但美國人又不慎獨,就容易隨便開槍,導致問題叢生。
但是,特別崇尚西方文化的人,一定對“獨”字非常反感,因為西方文化反對獨裁這個概念。按照西方文化,如果誰被貼上“獨裁”的標簽,他基本上就被否定了;如果一個人有慎獨的功夫,他就有可能會獨裁,為了防止獨裁,就干脆不要提倡慎獨。一個人如果獨處的時候能夠“裁”得很好,那他一旦去承擔領導者的角色,就有可能也“裁”得很好。那么,這不就有好的獨裁者了嗎?但按西方文化的邏輯,無論好的還是壞的獨裁者,只要獨裁,就都要反對。所以,慎獨就是你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這個不也是獨裁嗎?也要反對!受西方文化影響,這么多年來,我們在學校里頭就沒有接觸過慎獨二字,即使聽了也是嗤之以鼻。
今天,凡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接觸過一種觀念:只要不犯法干啥都行,道德是無所謂的。那么,進一步他就有可能發(fā)現(xiàn),法律實際上也是可以違反的,只要不留證據(jù)就行。如果留了證據(jù),能銷毀證據(jù)就可以;如果銷毀不了,轉嫁證據(jù)就可以;如果也轉嫁不了,串通起來,讓證據(jù)出不來也可以。所以,無數(shù)人都自以為聰明,覺得能夠逃避法律的制裁,能夠逃避他律的約束,自己既不自律又不他律,還可以胡作非為。這就是今天很多人的真實心態(tài)。
所以,越是名校的畢業(yè)生,越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為這些學校出來的學生,基本上都走上了各個層次的領導崗位,而這些學校接受的教育都是西化的教育,反慎獨的教育。進一步,中國社會之所以貪腐橫行,道、德、禮、義、廉、恥都喪失殆盡,就是因為我們這幾十年來培養(yǎng)的大學生,接受的都是西方他律思想的教育,或者叫法治思想的教育,都忽視道德、蔑視道德,卻倡導自由地、平等地鉆法律空子。
如果當初受到國學的滋養(yǎng),懂得慎獨的重要性,貪官們豈會有今天的下場?各級黨委、紀委雖然提供了無數(shù)的反面教材和案例,但因缺乏國學視角的剖析,實則對黨政干部警戒作用有限,更難以觸動前腐后繼的社會心態(tài)。所以,很有必要講講“慎獨”的道理。
什么是獨立裁判權?
慎獨就是獨立地判斷,就是沒有跟他人商量過,自己根據(jù)內心的道德去做獨立的判斷。是慎重地對待獨立行使的權利,還是濫用這個獨立行使的權利,這是要害。所以,慎獨就是慎重地使用獨立行使的權利。
其實,慎獨無處不在。做一個好父母、好老師、好醫(yī)生、好司機、好領導,都需要慎獨的功夫。
養(yǎng)育嬰兒的母親需要慎獨。孩子哭的時候,是把他扔一邊兒,還是立刻去哄他?這就是個獨裁權。其實哄他也行,把他晾一會兒也行,作為母親是有這個獨立裁判權的。如果首先得跟父親商量商量,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實際上是不太行的。因為母親不知道,父親可能也不知道的。同一個情景出現(xiàn),究竟怎么好,誰都沒主意的時候,就處理了再說。而孩子一天會因各種情形哭鬧很多次,母親都需要獨立帶,獨立帶可不就是獨裁嗎?所以,獨立地處理各種復雜的情形就叫獨裁。
老師也有獨裁權。老師講課是五千個漢字的自由組合,再加上手勢和表情,自由度高得很。他既可以這樣講,也可以那樣講;既可以這種表情,也可以那種表情;既可以講得好,也可以講得不太好;但他都是老師。你碰上了不太好的,也只能郁悶;碰上了好的,那算運氣。所以,老師在課堂上就處于一個獨立裁判的位置。點名,點誰的名,叫誰發(fā)言;鼓勵誰,表揚誰,批評誰,打擊誰,都是老師的獨裁權。
醫(yī)生也有巨大的獨裁權。同仁堂有副對聯(lián)寫得好,叫“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什么叫“修合無人見”?就是我怎么學習,怎么研究,怎么看病,有人看見嗎?我怎么炮制中藥材,怎么采制中藥材,怎么組方,有人看見嗎?而中藥就像千軍萬馬一樣需要調度、配伍,如果再加上數(shù)量變化,那就復雜極了。比如,當歸用了十克,黃芪用了三十克,阿膠用了五克,為什么不是黨參二十克、阿膠三十克?這個數(shù)量是誰定的?都是中醫(yī)定的。這就是中醫(yī)的獨立裁判權。
西醫(yī)也有獨裁權。為什么病人要給醫(yī)生送紅包?病人到了手術臺上,能和醫(yī)生討價還價嗎?西醫(yī)的外科手術實際上是一個良心活,可干好、可干壞,可干徹底、可不徹底,可要錢多、可要錢少。西醫(yī)順便把病人的一些息肉、囊腫都給拿出來,他可以不跟病人說。要不然,手術隔一段時間就叫外面的家屬,“來,你看有這個東西,拿不拿出來?”如此討價還價。
法官也有獨立裁判權。許多人以為,在西方的司法體系下,有無數(shù)清清楚楚的法律,法官只能依法斷案。實際上,案情往往非常非常復雜,一個案子牽涉到方方面面,牽涉到各種微妙的判斷,所以就必須有一個概念叫“自由裁量權”。什么叫“自由裁量權呢”?自由裁量權就是法官的獨裁權。他可以判你有罪,也可以判你無罪;他可以判你20年,也可以判你10年,就看他對案情、對法條怎么進行解釋。怎么判都行,或者說審判的自由度相當大。為了減小法官的獨裁權,就得不斷地豐富法條,清晰司法解釋??墒牵痉ㄐ视肿兊煤艿?。
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講,其實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獨裁權,就是怎么對待自己的身體。比如,今天社會上勸酒的風氣很盛。別人說“來來來,再喝一杯,感情鐵喝出血”,你喝還是不喝?其實你真不喝了,對方頂多說不夠意思。但是有的時候,他也不好意思說你不夠意思,他說“理解理解,還是身體第一”,他也就退了。你也可以說賭一把,一杯就下去了。所以,既可以喝也可以不喝,就是身體的獨裁權。司機更是個獨裁者。快,還是慢?避讓這輛車,還是不避讓?走哪條線路?……其實司機都有巨大的獨裁權。所以,我們上了一輛大巴車,其實就把我們的生命交給了一個獨裁者。最近媒體報道了一些英雄司機的故事。比如,某司機眼看要出車禍了,為了不讓全車人受傷,他寧可自己受傷或者犧牲,也要在自己咽氣之前把車剎住,保證了全車人的安全。我們一定認為這個是好司機??扇绻@個司機沒這么好的話,這一車的人就都完蛋了。這事兒不是很危險嗎?所以,司機作為獨裁者,就要上駕校,要懂交規(guī),要懂得運用司機的權利,要會慎獨。優(yōu)秀的司機不單能保證全車人的安全,還可以讓這輛車三十萬公里無大修,甚至九十萬公里無大修。這得省多少錢!其實,司機既可以猛地加油,猛地剎車,不停地加油、剎車,也可以既會保養(yǎng)又能省油。這個權力全在司機身上,就叫司機的獨裁權。
當然,最重要的獨裁權是作為領導者的獨裁權。領導者見什么人、不見什么人,上什么項目、不上什么項目,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看上去是有規(guī)則、有討論的,可往深處一看,全需要一個優(yōu)秀領導者的獨立判斷權。如果真的把輕重緩急、先后順序全都交給會議去討論的話,就是“一鍋粥”。這個企業(yè)就沒方向、沒靈魂,這個國家就沒方向、沒靈魂。
所以,獨立裁判權廣泛地存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懂得慎獨,才能成為好家長、好老師、好醫(yī)生、好法官、好司機、好領導。
如何行使好獨立裁判權?
如何慎獨?老祖宗告戒我們要“誡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簡單說,首先要懂得敬畏。我們要對天地、自然,對人類的歷史,對社會的共同體保持一種敬畏之心。不要以為只要不犯法,我們想做什么都行。“人在做,天在看”,“抬頭三尺有神明”。
做任何事情其實都是跟別人相關的,都有各種復雜微妙的聯(lián)系和影響。20世紀前期,人類了發(fā)明農(nóng)藥、化肥。從看得見、摸得著的角度看,是好事。因為蟲子消滅了,蔬菜瓜果保住了;化肥一用,產(chǎn)量也上去了。所以,農(nóng)藥、化肥逐漸被大量使用。但我們忘了“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其實,人類當時對大自然復雜神秘的因果關系茫然無知,不知道打農(nóng)藥雖能殺死害蟲,但也使一些農(nóng)民農(nóng)藥中毒,殺死了一些農(nóng)民;而蟲的抗藥性更強了,農(nóng)藥毒性也得不斷增強。我們更不知道,且不說農(nóng)藥污染環(huán)境,就算農(nóng)民不中毒,消費者吃了后積累十幾年,也會得癌癥。化肥雖然可以提高產(chǎn)量,但留下的亞硝酸鹽在體內積累就會導致癌癥。這些都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檢驗,我們才懂得的道理。
古人也許過份謹慎了。他們不太贊成創(chuàng)新,可能是因為不知道創(chuàng)新會造成什么破壞。我們過去有黃歷,黃歷說幾月初幾不宜動土、不宜嫁娶、不宜上房等等。搞得我們一動不敢動,束縛過頭了,這是一種極端。我們現(xiàn)在不看黃歷了,什么事兒都敢干,美其名曰“創(chuàng)新”,美其名曰“解放思想”,很可能走向了另一種極端。
比如說,輿論熱議的轉基因問題。轉基因比農(nóng)藥、化肥的危害可能更嚴重。但是,一些農(nóng)業(yè)專家就出來說:“轉基因是創(chuàng)新。反轉基因就是反對創(chuàng)新。反轉基因就是遏制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動力。所以,反轉基因的都是一群保守、僵化、不懂現(xiàn)代科技的人。我們要對未來抱有信心,要相信科學、相信未來、相信技術創(chuàng)新?!钡绻f創(chuàng)新要是讓我們人體得病了呢?他們會說,得病了是科學產(chǎn)生的問題,讓科學去解決,未來會有更好的科技成果解決轉基因帶來的疾病。但是,這套思路就違背了“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的基本原則,完全無視、破壞和踐踏了大自然內在非常精妙復雜的機理。
過去,社會里最有智慧、最有權威的是老人,但是隨著“創(chuàng)新”這個概念的提出,老人的老話就可以不聽了。因為老人往往是守舊的。但老人很可能對于復雜的、微妙的事物有更多的感知。年輕人往往是就事論事,所以更容易肆無忌憚。老人的智慧被廢棄掉,也就是東方型的智慧被廢棄掉,一頭倒向西方,去“相信科學、相信未來”,就把“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的傳統(tǒng)忘掉了。
在社會生活中的創(chuàng)新問題更大。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F(xiàn)在誰還聽老人言?沒長大的孩子自說自話,不服管教,美其名曰自由,美其名曰獨立。結果,賭博的、吸毒的、打架斗毆的、同性戀的,問題少年比比皆是。家庭破碎了,癌癥高發(fā)了,頭腦發(fā)熱了,心靈浮躁了,欺騙橫行了,腐敗成潛規(guī)則了。害人害己?。?/p>
怎么辦?只能存敬畏之心,老老實實去體會人生、社會和大自然內在的奧秘。作為一個領導干部,就要懂得敬畏歷史,敬畏人民,敬畏黨紀國法,否則私欲潛滋暗長,終有自我爆炸的一天。
什么是慎獨的高境界?
中國人本來都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但是,日常生活中太多的反例了。鄰居那個流氓干了那么多壞事,怎么變得有房有車了?自己老老實實,啥虧心事都不做,怎么還是窮光蛋一個呢?思來想去,最后還是見錢眼開吧。于是,只要沒人看見,只要不犯法,怎么來錢怎么干。壞習慣真積累起來,到了“惡有惡報”的時候,已經(jīng)晚了。
所以,一般理解,慎獨就是要防微杜漸,把壞傾向、壞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這已經(jīng)是不錯了。
但是,慎獨的高境界是獨處之時做好事,積小好事為大好事。
比如做一個好醫(yī)生,怎么才是慎獨?其實要做一個庸醫(yī)也很好辦,病人頂多說你看得沒啥效果,下回不到你這來看了。不來了也沒啥關系,中國13億人,糊弄他萬分之一,一輩子就夠吃夠喝了。好醫(yī)生則不然。每個病人的病情起伏都得關懷在心,都得想辦法搞清楚原因,找到解決辦法。甚至是對那些喝藥效果很明顯的病人,也要去想一想,他今天的反應跟昨天的反應怎么不一樣,其中的區(qū)別在什么地方;我用藥是過量了還是不足,哪一味藥該減,哪一味藥該加。所以,不斷去反省、不斷去學習,這才叫慎獨。
再比如做一個好家長,該怎么慎獨?孩子眼前的事,無非是吃喝拉撒睡。養(yǎng)成的習慣好壞,要到長大以后才顯示出來。如果不顧長遠,不考慮什么讓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類的事情,怎么養(yǎng)不是養(yǎng)?希望將孩子培養(yǎng)成材,既不能溺愛,又不能撒手不管,這難度就大了。
當一個好學生怎么慎獨?當學生的慎獨就意味著要真的去理解習題,真的讀到字里行間去,去領會思想,去舉一反三??糠磸途毩暤膶W生,一段時間內成績可能很好。但長期來說,內在領悟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才能掌握真知,而且學得輕松,甚至樂在其中。這就是學生的慎獨。
當好老師,該怎么慎獨呢?首先要反躬自問,你熱愛學生嗎?你熱愛教育事業(yè)嗎?有此前提,認真地授課,不斷地觀察學生的反應,時刻跟學生換位思考,跟學生交朋友,逐漸在十年、二十年以后就有可能成為好老師。
這些內心狀態(tài),沒有人會知道,也與掙錢無關,只與熱愛有關。有了這份熱愛,就有了對社會生活以及對大自然當中非常復雜、非常精妙的關系的認識,我們就會變得謙虛,生活會變得豐富精彩。這是高境界的慎獨。相反,現(xiàn)在無數(shù)的有錢有權者,只知道眼前的吃喝玩樂,卻缺乏對生活細致的體驗和觀察,無法享受工作的樂趣,看上去很榮耀,內心空虛迷惘,人生如同白開水一般索然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