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沒有把悔罪作為法定從輕處罰的情節(jié),也就是說有悔罪能作為酌情懲罰的一個情節(jié),最終量刑還要結(jié)合案件具體情況。像劉鐵男從一審到宣判在法庭上一直都有哭訴懺悔,但是實際沒有影響對他的判刑 “懺悔書”作為貪腐官員向黨組織和辦案機關(guān)交代內(nèi)心獨白與自我反思的一種獨特“文體”,近年來通過媒體的報道,已成為普通公眾了解“落馬”官員的一種公開化的“私人檔案”,有的還成為地方黨政官員的學(xué)習材料。雍正批示貪官悔過書:你怕死才是真 懺悔相當于現(xiàn)代人所說的“檢討”,是中國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古代皇帝的筆下就是“罪己詔”?!白锛涸t”也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書。雖然將檢討追溯到皇帝“罪己詔”的說法難以自洽,但是官員的悔過書古已有之卻是有據(jù)可查,大貪官和坤落入牢獄之后,就曾寫過一份詩歌體的悔過書,但他并沒有如實交代家里的金山銀山是怎么得來的,反而不無驕矜地感嘆道,“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生”。意思就是:想想以前的事我就感到難過,哥的一生敗就敗在太有才了。 如今每當貪官落馬,總有許多人聲淚俱下地博取同情,作秀可以,演技不過關(guān)可不行。如清代有個官員犯了罪,在獄中給雍正寫悔過書,以期得到赦免,內(nèi)有“辜負天恩,羞懼交并”兩句話,雍正看后在一旁批道:知汝懼死實甚,然羞則未也。意思就是說“知道你害怕得要死,不過羞愧與否倒不一定”。 當然,也不是個個都如此,有的寫得確實很感人。宋代宿州太守陳潘,任期5年,因貪污被處極刑,臨刑前索筆作《懺悔詩》:“積玉堆金官又崇,禍來倏忽變成空。五年榮貴今何在,不異南柯一夢中?!彼赖脚R頭,他終于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一個教訓(xùn):貪贓枉法得來的富貴只是南柯一夢,是不會長久的。只可惜為時己晚。貪官懺悔最愛說“是農(nóng)民的兒子” 根據(jù)近年來的公開報道發(fā)現(xiàn),至少有53名落馬官員進行公開懺悔。懺悔形式一般有當庭發(fā)表自白、書寫悔過書。因官員不同,表現(xiàn)方式也不同。貪官懺悔分為三個時間段:“雙規(guī)”、庭審和入獄后。“雙規(guī)”階段,問題官員希望以懺悔逃過司法,而到了司法審理階段,則是先懺悔后翻供屢有發(fā)生。而等到入獄后的懺悔,那就會在報紙和專題片上體現(xiàn),并成為反面教材。其懺悔方式分為六大類型,即聲淚俱下型、請罪求情型、引經(jīng)據(jù)典型、表功型、憶苦型、避重就輕型。在講述時,有14人以“我是農(nóng)民的兒子”開頭,總結(jié)自己從一個貧苦出身的孩子到當官后腐化的墮落過程。而在陳述貪腐理由的時候,有近三成的人歸咎于朋友或者是人情世故,也有人歸咎于無人監(jiān)管或者私欲膨脹等,5人在當庭懺悔時哽咽流淚。
“苦孩子”和“高官”,是兩個對比極為鮮明的詞匯,我們無法去深究這些官員是如何滑落貪腐這一罪惡的深淵的。但單就他們雷同的懺悔套路來看,以身份為托辭確有博同情之嫌,在位時高高在上,落馬時卻以靠近群眾博同情,實在可笑! 此外,六成人都在懺悔中,詳細地講述自己的貪腐成長史,剖析貪腐原因。46人書面懺悔清晰有條理。比如,原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張澤忠的懺悔書就寫得非常條理清晰、系統(tǒng)全面。而《檢察日報》曾在2012年2月全文公開湖南省株洲碩士女處長尹春燕的懺悔書,被網(wǎng)友大贊“最有文采”。至于多有文采,你讀了才知道?;谶^情節(jié)鐿否作為認罪表現(xiàn)獲輕判? 北京大學(xué)法學(xué)院教授、刑訴法專家陳永生分析,貪官的最后陳述有三種情況:首先只能表明他的一種想法和態(tài)度,往往不影響最后的定罪量刑。比如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生活困難、因為妻子或情婦的原因等等,這些對量刑沒有什么影響。其次,也有可能影響量刑的,比如以往在工作中比較認真,只有某一次或比較少的幾次貪腐,在量刑時根據(jù)其最后陳述也可適當考慮。最后,從法律上可以影響定罪的內(nèi)容,比如有些在偵查起訴階段,甚至在法庭調(diào)查和法庭辯論時也沒有的事實,在最后陳述時,被告人說了出來,這就會影響量刑。 但是我國刑法沒有把悔罪作為法定從輕處罰的情節(jié),也就是說有悔罪能作為酌情懲罰的一個情節(jié),最終量刑還要結(jié)合案件具體情況。像劉鐵男從一審到宣判在法庭上一直都有哭訴懺悔,但是實際沒有影響對他的判刑。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有些錯誤一旦犯下,所帶來的惡果是無法彌補的,這不得不讓我們帶著更為“犀利”的眼光去對待落馬官員的懺悔,究竟是真心懺悔還是隨波逐流抑或有其他意圖,也只有貪官自己心中清楚,百姓所能真切體會到的是仍然在位的官員能否在如此之多的警示之下做出改變,早日明白“我是農(nóng)民的兒子”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不要再讓其成為“諷刺”的“臺詞”。(資料來源:澎湃新聞、搜狐網(wǎ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