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是怎樣渡過長江的,是橫跨還是穿越?為此,我問10個人,10個人搖頭,都說不清楚。這次渡江前,在我的心中,也是一個謎??!
乘船剛過淮安市楚州,據(jù)說這里的蓼兒洼為施耐庵創(chuàng)作《水滸傳》之地,我一下想起阮小五唱的那支歌:“打魚一世蓼兒洼,不種青苗不種麻?!睂掗煹拇筮\河,突然變成了一條狹長的水槽,行船的兩側(cè)不再是巖石、泥土和綠樹,而幻化成了兩道厚厚的水泥墻。我們從兩道水泥墻中間駛了過去,船尾犁出兩條水浪。水泥槽底下從西向東流去的,是淮河。船向南駛出不遠,又一條東西向的大水橫在船頭,這是著名的蘇北灌溉總渠。我發(fā)現(xiàn),運河之水與總渠的水處在同一水平面,而且交叉處形成了一片廣大水域。西來的水與北來的水交融在一起,有的分流東入黃海,有的南下與長江相連。兩條水相互接濟補充,在淮安城外古老的蓼兒洼畔,進行了一次友好的匯聚。在它們的匯聚與纏綿中,我們的船無聲無息地駛?cè)胄碌暮匠獭?/p>
午夜,航船跟隨高音喇叭的指引,小心翼翼駛?cè)霌P州東郊的施橋閘。等第6條貨船進入后,我們身后的兩扇大鐵閘緩緩關(guān)閉,完全截斷了運河水的流動。同時,面向長江的閘門開啟。因運河水面與長江水面存在落差,我們的船與其它5條船同時開始下落。在關(guān)閘內(nèi),如入深谷,兩邊石壁峭立,什么也看不見。閘壁由石條筑成,每條厚度約30厘米,一塊塊漸次露了出來,待第8塊石條出水,船只停止了滑落。此時,運河水與長江水達到平衡,貨船隨即離閘進入了長江。
啊,原來運河渡江竟是這樣!我根據(jù)石條的厚度測算了一下,這河與長江的水差高度應(yīng)是2至5米左右。
早就知道,江南運河通長江有兩個出入口,一是南京東郊的諫壁閘,一是江陰處于江尾海頭的黃田港,那里有王安石當(dāng)年留下的一首詩:“黃田港口水如天,萬里風(fēng)檣看賈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間魚蟹不論錢。”船過江心,我和船老大的兒子王昌華照老習(xí)慣在江夜里的前甲板上噼里啪啦放了一串鞭炮,慶祝本次渡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