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形容夫妻和睦,常使用一個詞——相敬如賓。
有人對“相敬如賓”不以為然。有篇文章提出質(zhì)疑,如果夫妻之間相處就像對待家里的客人一樣,尊敬、敬重、客氣,那么,夫妻之間的愛擺在什么位置?如果夫妻之間只剩下“相敬”,那就沒法“相愛”了。
這個觀點我是認(rèn)同的,總覺得現(xiàn)代社會了,“相敬如賓”有些不合時宜,一個“敬”字,會把許多夫妻間的情趣都給抹掉。后來,我又改變了這種觀點。
事情緣于一位剛新婚不久的小兄弟,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夫妻吵架的事向我訴苦:“你知道我這人脾氣急,聽不得錐心的話,聽到了就要反駁,就要以更惡毒的話回?fù)羲??!蹦憧?,這不是沒一點兒紳士風(fēng)度嗎?脾氣誰都有,作為男人,應(yīng)該更有肚量。
后來,我給小兄弟出了一個“藥方”:吵架時做到不聽不聞,實在不行,就暫時到外面走走,冷處理一下,應(yīng)該就沒什么事了。當(dāng)然,出門前應(yīng)該對老婆聲明一下:不是有意不理她,是不想跟她吵架,出去走走,一會兒就回家。這一招還真管用。
其實,只要是想做夫妻的,沒有誰會刻意把吵架的事記住一輩子。但就有這么一些人,記性特別好。我以前采訪過一位男士,這位男士與妻子都是二婚,剛開始就互相防著對方,女的找男的拿過多少次錢,總共拿了多少,男的都記得一清二楚,詳細到某月某日某時拿了多少,連零頭都記著。還有哪天雙方吵架時對方說了一句當(dāng)時看來不過是句氣話的話,過了許久,居然還屢被提及。后來我放棄了這個采訪,因為這個男人太絮叨,太女人氣,非但不懂得夫妻之間的相互謙讓,甚至比小女人還錙銖必較。
見識過這些事,我對“相敬如賓”有了重新的認(rèn)識。夫妻間的“相敬如賓”并不過時,如今的表現(xiàn)就是在夫妻間要相互謙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與朋友與陌生人互相謙讓,為什么夫妻之間就不能互相謙讓呢?謙讓是一種美德,更是一門藝術(shù),把握好了,婚姻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