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文化在日本的國民文化中一直有著特殊地位。
“突然打擾,不好意思。我已經(jīng)在昨日死去。不需要守夜,不舉行葬禮,也沒有墓地。感謝您對我在生時的各種照顧?!比绻l收到好朋友發(fā)來的這樣一條短信,肯定會一笑了之,認(rèn)為這是徹徹底底的惡作劇??墒?,68歲的田口博一收到短信后,打電話過去詢問老友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對方真的已經(jīng)離世,接電話的是他家人。
最近,選擇這種方式告別人世的日本人越來越多。為此,“日本雅虎”網(wǎng)站推出了特別服務(wù),可同時向200人發(fā)送臨終短信。
田口得知朋友的死訊后,再次看著他發(fā)來的臨終短信,不禁淚流滿面。朋友其實早就到了癌癥晚期,但一直沒有告訴田口。即將離世時,他拖著衰弱的身體,在病床上用電腦敲下了臨終短信的每一個字,整整用了兩天,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收到臨終短信后,田口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身后事。他參加過很多次葬禮,各種眼花繚亂的儀式不僅占用了祭奠者大量時間,也沖淡了對逝者的哀思,田口不想要那樣的葬禮。
臨終短信該怎么寫,82歲的日本作家辻(音同石)真先準(zhǔn)備寫上:“平生愛好漫畫、推理小說和溫泉,一輩子做過各種工作,受過很多人照顧。最近,我一說想睡覺,他們就開玩笑說‘你不會長眠吧’。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度過了人生,死后我也想以希望的方式離開,所以不會舉行葬禮和任何儀式。如果你發(fā)現(xiàn)我的主頁3個月沒有更新,哈哈,那就意味著我已經(jīng)悄悄離開了世界。謝謝你們!”
臨終短信還是“文藝一把”的最后機會。有人寫道:“櫻花散,櫻花殘,櫻花在另一個世界又燦爛。”頗具浪漫主義色彩。還有人寫道:“來時不帶來一切,走時也不帶走一切。”
其實,選擇發(fā)送臨終短信的人往往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表明不舉辦任何儀式是自己的想法,與家人無關(guān)。這樣一來,逝者的家人不僅減輕了負(fù)擔(dān),也可以免遭他人非議。
人雖然無法選擇來到世界的方式,但離去時卻可以選擇怎樣給人留下更多溫馨和回憶。從這個角度看,臨終短信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