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晴好,暖陽溫煦,小區(qū)的“曬陽角”里聚集了許多老人。笑嘮家常的,踢腿掄胳膊的,領(lǐng)著小孫子玩兒的……匯成了一個活色生香的“銀發(fā)世界”。
“這位老姐,面生得很,剛搬過來?”“是啊,這不,閨女買了這里的房,我就跟著搬過來了?!蔽衣犃诵睦镆粍樱ψ哌^去,笑問道:“你們都跟孩子住啊?”“是啊,我住兒子家?!薄拔易∨畠杭?。”操著天南海北的口音,老人們七嘴八舌地回答。
一股感動的暖流從我心底涌起。都說有媽的地方就是家,其實,對垂垂老去的爸媽來說,孩子在哪,哪就是家呀!
“媽,媽,該回家吃藥了!”一個中年女子高聲喊著快步走來?!安怀浴!币晃话装l(fā)蒼蒼的老太太執(zhí)拗地回應(yīng)?!皨?,我們回家吃了藥再來玩。”中年女子笑著哄著,牽著老太太的手回家了。旁邊的人說,老太太88歲了。這女子是兒媳婦,可孝順了,硬是把臥床不起的婆婆,服侍得能走路……
孩子在哪,哪就是家,這樣的老人很多。他(她)們跟著兒女,就像以前兒女跟著他(她)們那樣。哪怕住房逼窄,粗茶淡飯,那一份安心、妥帖、踏實,是千金難買的。
我的母親去世后,我不忍心年邁的父親形只影單、孤寂冷清,就把父親接到我家,一住就是17年。這期間,我搬了3次家,父親一直跟著我們遷徙。他維護(hù)我家、眷戀我家,偶爾回老家住兩天,就吵著要回來。他在小區(qū)散步的時候,常常會對新結(jié)識的老年鄰居說:“我家住四樓,到我家來玩兒?!睂习謥碚f,女兒在哪,哪就是家!
不談?wù)魏屯饨?,我認(rèn)為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有一點讓老人們感動的地方,那就是他把老岳母接進(jìn)了白宮。媒體說米歇爾的媽媽進(jìn)白宮,是為了照顧奧巴馬的兩個孩子。其實,對總統(tǒng)來說,給孩子什么樣的照顧沒有條件?可奧巴馬和米歇爾給了母親兒孫繞膝、其樂融融的家。
我們年少時,父母的懷抱就是家;父母老了后,孩子的肩膀就是家。父母走不快了,我們挽著,攙著慢慢走;父母站不穩(wěn)了,我們就是拐杖,撐著慢慢起;父母的生活無法自理了,我們就是護(hù)士和保姆;父母癡呆了,那是父母回歸到兒童時代,我們得像當(dāng)年父母養(yǎng)育我們一樣,充滿慈愛地當(dāng)老爸老媽的“父母”。
親情是世界上最溫暖的陽光,在這溫暖的親情陽光中,最暖、最美、最令人心動的那一縷,就是親情的輪回,從“有媽的地方就是家”,輪回到“孩子在哪,哪就是家”。今天、明天和后天,永遠(yuǎn)相互照應(yīng),相互溫暖!
插圖:劉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