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兜是我國傳統(tǒng)服飾中護胸腹的貼身內衣。文章從肚兜的發(fā)展歷程入手,分析了肚兜設計中的色彩、材質、紋飾等和藝術特點;同時分析了肚兜在當前服裝發(fā)展中要考慮的設計因素,包括面料、色彩、搭配方式、結構設計,局部裝飾、紋飾主題、工藝演變等方面。
肚兜古稱兜肚,是保護胸腹避免受寒的貼身內衣,在歷代有抹胸、抹肚、抹腹、裹肚等稱謂,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肚兜除了一定的實用功能外,還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審美性和文化內涵,是中國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肚兜的發(fā)展歷程
肚兜先后被稱作“褻衣”、“抱腹”、“心衣”、“抹肚”,定“肚兜”名于清朝,可作為女子或孩童穿帶的遮擋前胸的服飾,主要起保暖和遮羞的作用。肚兜從形制上也是“抹胸”的一種,以短小貼體、外輪廓菱形、底部倒三角為特點,另外肚兜上有系帶,可穿套于頸部,
并在腰部以兩條長帶系束在背后。肚兜具有悠久的歷史,除了一定的實用功能外,還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審美性和文化精神內涵,也將在我國現階段服飾藝術領域繼續(xù)發(fā)展。
肚兜設計中的元素
肚兜的外形和圖案、裁剪方式獨特而精美,富含特殊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特別是肚兜產生于我國,悠久的歷史和中國文化得以深入的融入肚兜服飾的設計之中,如京劇臉譜、中國畫等。其他如肚兜的色彩、造型、裝飾等方面均蘊含豐富的設計元素,其中色彩具有主色系和配色系;造型結合點和線,從領部、前襟、下擺、袖子、褲腰、褲腿、裙邊等方面進行設計;裝飾從圖案、工藝和配件裝飾方面等進行設計,如圖案裝飾從印花、刺繡等方面分析動植物、人物、工藝品、書畫等元素,工藝裝飾從織錦、刺繡、手繪等方面進行分析。
肚兜的色彩和材質
紅色在我國具有吉祥如意、生活幸福的意義,因而成為肚兜的主要色系;在材質方面包括大眾化的麻布、棉布、紗羅,用以顯示平靜素雅的特點,還包括材質也多為上好的絲綢絹絲類,多為富貴人家所用,工藝上相對復雜,甚至鑲龍嵌銀,刺繡和紋樣飽滿華麗。
肚兜在當前服裝發(fā)展中的設計特點與要求
隨著我國文化的發(fā)展和全方面的融入世界,我國傳統(tǒng)的肚兜服飾設計和產品也逐漸走向國際舞臺,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被國際設計師借鑒,肚兜在中國有了新的發(fā)展。在當前的形式下也展示了新的設計特點和要求。
1. 面料
肚兜的面料有絲、絹、綢、緞等,也有普通的棉、麻、紗、土布和蠟染布等。一般較為貴重的面料選擇絲、絹、綢、緞以顯身份地位,并繡繪華美的圖案;普通百姓選擇的面料相對素雅,另外作為內衣,肚兜的耐洗、耐磨性也需要考慮。后續(xù)又發(fā)展出了棉、麻、滌、氨綸、牛仔布、真絲、綢緞和皮草等面料,并根據刺繡技術的發(fā)展形成不同表現力和時代特征的面料與圖案組合。
2.色彩
肚兜的色彩比較豐富,紅色是主要的色調,其他黃藍綠青白紫金銀等也是常用的色彩,
通過不同色彩組合和圖案色彩顯示差異,并賦予新的內涵。傳統(tǒng)上肚兜采用的紅色象征吉祥,表達熱烈地情感,黃色象征著最貴和吉祥,綠色象征生命旺盛,也寄托對未來的收獲,黑色具有穩(wěn)定、莊重、深沉的蘊意,白色象征純潔,具有平靜、廣闊的特點。不同的顏色多由不同階層人群選擇主要顏色各不相同,富貴人家多選紅黃尊貴色彩,普通人家多選白、褐和藍等色調。不同年齡也有不同,如年輕或者中年婦女可以選用各種不同的顏色。
3.紋飾主題
紋飾是肚兜重要的部分,包括印花和繡花的紋飾技法。印花多是藍印花布,繡花以刺繡為主,也有貼補花紋的方法。紋飾圖案具有增加視覺美和寄予含義的作用,包括多種元素。如人物、動物、幾何圖案、花鳥、魚蟲和吉祥物等。近代漢民族肚兜紋飾題材包括祝福祈祥類、愛情婚姻類、生命繁衍類、求富貴類、求官類、求壽類、辟邪類、戲曲故事等8類。
4.結構設計
肚兜的形狀包括菱形、正方形、長方形和折扇形,上端有帶可以掛于頸部,下端有兩條帶子系于腰間,下擺一般達到小腹部,覆蓋整個胸、肚臍和小肚部分,具有遮羞和保健的功能。菱形肚兜比例最高,并可進行局部的調整和修改,如做成弧形的下端,或者在肚兜周邊加上裝飾物,會有晃動感覺,更顯穿著人身形的婀娜。
5.局部裝飾
肚兜的局部裝飾主要包括花邊、系帶等方面,如邊緣可以將花邊塑形,系帶用繩子之外可以用不同類型的珠鏈、金屬鏈子等替換,如采用絲綢編制吊帶,采用金鏈銀鏈等;并可以采用繡、補、嵌、貼、鑲等方法加以裝飾,達到協(xié)調美觀的裝飾。局部細微的處理和裝飾使得肚兜更佳美觀和絢爛,更彰顯了我國傳統(tǒng)肚兜的魅力。
6. 搭配方式
隨著國際服裝設計和藝術的發(fā)展,肚兜也呈現了新的趨勢,在于其他服裝的搭配方面更佳的多樣化,形成了“重疊穿衣”、“內衣外穿”等不同的搭配方式,并根據社交、走秀、休閑等不同場合出現在了日常裝、晚禮服和沙灘裝等服裝形式上,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搭配方式。
7. 工藝演變
中國傳統(tǒng)服飾大多采用平面的裁剪方式,肚兜也采用此法,不會太凸顯胸部,符合國人含蓄的特點,另外可以通過收省、褶皺等方法進行處理。在傳統(tǒng)肚兜的裝飾中,一些轉角和易磨的部位采用內折、鑲邊、嵌線條、貼縫、鏤花等工藝進行裝飾。肚兜的圖案處理目前多以機器繡花和電腦繡花的方法進行,替代了古時的手工刺繡,或者在面料印染時進行彩印,再進行立體造型處理。
小結
肚兜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服裝藝術形式在古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滿足了古人對內衣的需求。隨著時代的進展和中國越來越多的融入到世界,新型的肚兜表現形式和方法成為新的趨勢。作為服裝設計的三要素,色彩、造型和面料也是肚兜設計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并從其他服裝設計手法、人體工程學、服裝靈感選擇的等方面加強肚兜服裝設計的特點,豐富藝術表現形式,以更好的將肚兜服裝藝術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