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我們黨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礎性和戰(zhàn)略性地位。而依法治國能否達到預期目標,關鍵取決于依法行政。只有政府行政權力受到法的嚴格制約,執(zhí)法者依法執(zhí)法才意味著法治的真正建立和完善。
關鍵詞:依法行政;法制政府;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5-00-01
一、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必要性
依法行政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也是建設繁榮富強的現代政府必須要遵循的準則。20世紀90年代,我國在全面推進市場經濟的同時提出依法行政,這可以充分反映出依法行政是反映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依法行政的提出,反映了我國政府在行駛權力的時候應該遵循客觀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從行政機關來看,只有推行依法行政才能加強政府的廉政建設,保證行政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的時候能夠做到公平合理。在日常的行政工作中,為了更好地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保證全面貫徹國家的方針政策,必須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內容,同時嚴格依法行政也是實現人民福利的基本保障。依法行政也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國政府提出要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加大法治政府建設進程,以確保依法治國方略的貫徹實施。
二、依法行政關鍵在于實施
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定權力,沒有法律法規(guī)依據不得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
二是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未經合法性審查或經審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討論。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機構人員為主體、吸收專家和律師參加的法律顧問隊伍,保證法律顧問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推進依法行政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決策嚴重失誤或者依法應該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和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三是深化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推進綜合執(zhí)法;理順行政強制執(zhí)行體制;理順城管執(zhí)法體制;實行行政執(zhí)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嚴格執(zhí)行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制度;健全行政執(zhí)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三、依法行政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
法治理念是法治的靈魂,體現了法治的精神實質和價值追求。各級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要牢牢樹立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增強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要樹立對憲法法律的尊重和敬畏,切實做到嚴格執(zhí)法和帶頭守法,引導和帶動全社會增強忠于、遵守、維護和運用憲法法律的自覺意識。要始終堅持執(zhí)法為民。
強化法治思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必然要求各級政府自覺強化法治思維,善于用法治眼光謀劃工作,用法治意識凝聚共識,用法治方式破解難題,用法治規(guī)范鞏固改革發(fā)展成果。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全面加強對憲法法律的學習和掌握,使遵法守法用法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持運用法律精神、法律原則、法律規(guī)范來管理經濟、治理社會、改善民生,牢記法律紅線不可觸、法律底線不可越,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于法有據,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行政的過程中要做到主體合法、權限合法、方法合法、程序合法、內容合法、結果合法的高度統(tǒng)一,讓法治思維滲透到政府工作人員的血液中、骨子里,使法治思維成為各級政府工作人員履職履責的一種常態(tài)。
四、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
(一)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我們知道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它是自主的經濟,是契約經濟,也是自由的經濟,要充分發(fā)揮法治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通過法律來規(guī)范政府和企業(yè)、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的關系,來更好的發(fā)揮市場主體的作用,來更好的發(fā)揮市場在配制資源方面的基礎性的作用,來更好的為市場主體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二)是建設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知道,政治文明的主要方面就是堅持黨的領導,發(fā)揚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tǒng)一。黨的領導在中國實際上就是黨的領導下的人民政府依法行政,這樣來促進我們執(zhí)政黨的依法執(zhí)政。另外,發(fā)揚人民民主也必須需要政府依法行政,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條件。同時,我們法治政府建設也是依法治國很重要的內容,行政機關的執(zhí)法活動,是國家的主要執(zhí)法活動。所以這也是建設我們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
(三)是加強自身建設和反腐倡廉的迫切需要。我們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法治政府,所以對各級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公務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上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了重要講話。他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chuàng)依法治國新局面。”
通過學習以上政策和會議精神,我們可以看出中央在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上的決心、實施和具體目標,從而為下一步實現法治國家與最終實現法治社會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決定》明確了“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方向。各級政府要按照我國深化改革進程中的頂層設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chuàng)新依法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zhí)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從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創(chuàng)新執(zhí)法體制,完善執(zhí)法程序,推進綜合執(zhí)法,嚴格執(zhí)法責任,建立權責統(tǒng)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