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博物館數(shù)字化的到來,文物攝影在考古與博物館研究領域逐漸起越來越多的作用。由于文物攝影的紀實性特點,文物攝影一直是博物館研究、展覽工作有力的技術支持手段。本文將重點探討博物館的文物攝影。
關鍵詞:文物;攝影技;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5-00-01
一、文物攝影器材
文物攝影器材最好是數(shù)碼相機,它的優(yōu)點是不需要膠片和沖洗,拍攝較為簡便,拍攝的數(shù)據(jù)可直接存入電腦,更好地數(shù)據(jù)化管理。文物攝影中鏡頭一定要有中焦鏡頭和長焦鏡頭,考慮到有些文物體積太小,最好備有一只微距鏡頭。照明用的燈具最好使用電子閃光燈或柔光箱。三腳架是保證文物圖片清晰度的首要因素,所以在拍攝時必須使用三腳架,有利于構圖和調(diào)焦,避免因手持拍攝而引起的抖動,保證圖片質(zhì)量。文物攝影中有時用大畫幅專業(yè)相機,大多沒有內(nèi)側光裝置,需要用外置測光表,要選擇可測閃光和持續(xù)光源的測光表。反光板、粘膠、偏振鏡等都是必備的,這樣工作起來才得心應手。
二、文物攝影用光
除了考古現(xiàn)場攝影外,攝影文物主要依靠室內(nèi)燈光,因此應備有三、四支以上攝影燈,最好是使用柔光箱為好。測光拍攝的文物立體感強,是最理想的光源,背景光是用于背景照明,起到分離背景與文物的作用。光的強弱,應依不同文物的性格而異,光的主次也只能伴隨器物的造型各部位的主次關系而分別安排。不分強弱主次一概采用大量光是沒有藝術表現(xiàn)力的。但是光比也不應太大,太大的反差,會使文物的細部層次損失。盡量做到用光講就,反差適中。光斑的處理。光斑多出現(xiàn)于器物的邊、角、沿及光滑等部位,而且隨燈光的投射方向不同而變化。實踐表明,為消除或減弱光斑,通常使用偏光鏡,投影的處理,在多燈照明下拍攝文物,應避免交錯重跌的投影,與此同時設計一個好的投影,這樣既可使畫面簡潔、美觀,又可以到均衡畫面和增強其空間感的作用。用好主光和輔助光,主光與輔助光的比例、光位的高低等都要控制好。只有用好光才能拍出好的文物圖片。
三、文物攝影構圖
文物攝影構圖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在選擇角度時,就要仔細琢磨和推敲這些古代工匠的用心所在,找出它的最佳角度,盡可能表現(xiàn)出文物的全貌和細節(jié)。
四、文物攝影背景
文物攝影的背景配置應簡潔,色調(diào)素雅,一般采用黑、白、灰三種顏色。主要用以表現(xiàn)器物的質(zhì)地。包括器物與背景以及背景本身的明暗對比,亮的文物用暗的背景,暗的文物用亮的背景,使文物攝影作品的色調(diào)與影調(diào)在和諧中有對比,統(tǒng)一中有變化。
五、文物攝影景深
文物攝影要注意運用好景深,景深指被攝景物中能產(chǎn)生較好清晰影像的最近點至最遠點的距離,要拍好一幅有藝術特色的文物作品,就要用好景深,圖像的清晰范圍不能太大,太大的話背景太清晰,影響主體;清晰范圍也不能太小,太小主體不夠清晰,要根據(jù)不同的作品要求選擇適當?shù)木吧睿撉逦牡胤角逦?,會影響景深的因素有?、光圈大小對景深有影響,光圈大景深小,圈小景深大。2、鏡頭焦距長短對景深有影響,焦距小景深大、焦距長景深小。
六、文物攝影的價值
文物攝影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在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中有著不同尋常的價值。展品價值可以在陳列展覽中與文物同時展出,讓觀眾在現(xiàn)場看到庫房或異地不便展出的展品。印刷品價值:把拍攝的文物制作成印刷品,通過媒體,讓外地和國外的游人也有幸看到本地的文物。因為攜帶方便,甚至可以由衛(wèi)星帶上太空,進行更為廣泛的傳播。藏品價值:文物攝影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因為利于收藏和保管。
七、不同質(zhì)地文物攝影
(一)青銅器、陶瓷器等文物的攝影,要注意表現(xiàn)它們的形狀、質(zhì)感和立體感,例如館藏戰(zhàn)國時期的文物青銅短劍,劍柄與劍身連鑄,劍首為觸角式,形如雙鳥回首啄理自身羽毛,使原器物精美真實再現(xiàn),青銅短劍的凸弦紋的質(zhì)感,首先是用光上由為重要,劍首剖面呈橢圓形,中有鏤空形紋,表示張開的鳥啄。為表現(xiàn)劍的質(zhì)感,突出立體感的重點在于布光,頂光和逆光的恰當運用可勾勒出文物的器形,主光與輔光要注意光比,為了更好的反映青銅短劍本身的真實質(zhì)感,拍攝好這件文物意義深遠,再現(xiàn)歷史文物的科學價值。拍攝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調(diào)動好光線、角度、鏡頭等語言來表現(xiàn)文物。充分運用藝術手段來塑造文物。
(二)瓷器的拍攝 大塊明顯的反光,將大大影響攝影作品的審美效果,然而一點反光都沒有是不可能的。那么我們在布光上做些文章。比如減弱光源直射帶來的反光,增加燈光的柔和性,使器物的反光得以柔化它的強反光。
(三)玉器是文物中的一種。拍攝玉器通常分為白 、青、綠、墨、黃等色。在拍攝時要注意頂燈光線的控制,盡量使背景與器物分離,增加立體感,表達空間深度與環(huán)境氣氛,例:館藏文物清鎏金銅蝠鏈系魚龍形翠磬,該器物由鎏金鏈將鎏金蝙蝠,白玉磬,翠掛牌相連而成,玉質(zhì)較好,整體雕鑿技藝精巧,光澤瑩潤。白玉磬質(zhì)地細膩,雙面鏤刻用樣紋飾,翠牌雙面鏤刻,但紋飾不同,一面龍頭魚身,身型較圓似鯉魚,另一面龍頭魚身,喻意鯉魚跳龍門的故事,象征著吉祥,幸福和,吉慶有余,萬事如意。為讓器物立起來,盡可能用微小、堅固的東西支撐在文物后面,這樣,照片上不會有明顯的支撐痕跡。對一些較大的器物,可準備一塊白色橡皮泥,按需支撐點的大小粘在文物后面,擴大支撐面。
(四)書畫的拍攝要注意透視問題,保證書畫不變形,就要求相機要與書畫完全平行,從取景器中觀察書畫的四條邊框是否變形,如果是上大下小,就是鏡頭上部離書畫的距離小于下部的距離,左右的變形也是統(tǒng)一道理,所以在拍攝時一定要保證相機鏡頭與書畫保證水平。書畫的布光要求整體光線均衡,通過特殊的布光來表現(xiàn)紙張和綾緞的質(zhì)地。
所以說對拍攝的每一件文物都要進行詳細的了解,才能使文物拍攝達到最佳效果。文物拍攝工作的責任非常重大,需要如實再現(xiàn)文物特征,同時也需要有藝術效果,不僅逼真,也要有美感,帶給人藝術享受和想象的空間。文物攝影承擔著傳播歷史文化的重任,能讓人們?nèi)轿坏亓私馕奈?,從而探尋文物的時代背景。在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文明社會得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