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公共圖書館所服務的弱勢群體讀者作出了簡要闡述,指出了對其開展特殊服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結合本館對不同類型弱勢讀者群體所開展的特殊服務做出了實例描述,提出了在特殊服務中應加強服務隊伍建設,努力提高特殊服務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讀者;特殊服務;
中圖分類號:G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5-00-02
一、弱勢群體的分類及特征
(一)何謂弱勢群體
所謂弱勢群體,是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因各種因素所致,處于不利和弱勢的劣勢群體。從廣義上看,弱勢群體是泛指社會中的弱者,即需要人們給予特殊關懷和援助的人群。從狹義上講,是指在經濟上處于貧困,在生活質量上處于低層次,在精神、肢體活動(行動)上處于受限狀態(tài)的社會群體。如殘疾人群體;下崗失業(yè)群體;老人及兒童群體等。
(二)弱勢群體基本特征
就目前公共圖書館所面臨服務的弱勢群體,主要包括:殘疾人群體;下崗失業(yè)群體;進城農民工群體;退休老人群體;城鎮(zhèn)低保群體;少兒群體等。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在獲取圖書資料及信息方面與一般群體相比明顯趨于劣勢。但他們作為社會成員的一部分,需要社會的尊重,具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因此全社會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和關愛。作為社會文化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公共圖書館,在為讀者服務的實踐中,應該對弱勢群體給予有針對性的特別服務。
二、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為弱勢群體提供特殊服務是圖書館的神圣使命和基本職責
國際圖聯(lián)在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明確指出:“每一個人都是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對因故不能享用圖書館常規(guī)服務和資料利用的用戶,例如少數(shù)民族用戶、殘疾用戶、醫(yī)院病人或監(jiān)獄囚犯,必須向其提供特殊服務和資料”。國際圖聯(lián)制定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也指出:所有公共圖書館服務都應盡可能地為殘疾人和困在家中的讀者,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提供便利。因此,弱勢群體歷來都是圖書館服務的重要對象之一,是體現(xiàn)圖書館實行公平公正的一種社會責任。從古代孔子倡導的“有教無類”,到今天圖書館提出以“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都是充分體現(xiàn)了公共圖書館面向大眾的社會服務準則,也包括對弱勢群體社會服務的責任。
(二)為弱勢群體提供特殊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如何認識與對待弱勢群體問題,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從對弱勢群體服務理念的角度看,尊重、理解、保護、支持弱勢群體,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援助性服務是文明社會應盡的社會責任。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服務性、社會教育性機構,作為社會文化服務的重要窗口,作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理應以服務弱勢群體為已任,關心和扶助他們,對他們實施知識援助,消除他們與常人之間的知識鴻溝。維護他們做人的尊嚴,是民主法制社會通過圖書館社會服務,予以他們的社會關愛與救助。
三、沙區(qū)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實踐與探索
(一)為老年讀者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服務手段
離開工作崗位后的離退休老人,一般有一定的失落和寂寞感。他們多數(shù)希望保持同社會聯(lián)系,加強交流,參與社會活動。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迎合和滿足老年人這種心理需求,讓圖書館成為老年讀者相互交流的中心,和聯(lián)系社會的窗口。很多老人在崗期間就喜歡讀書看報,了解國家大事。而圖書館有著豐富的館藏信息資源,加上安靜、舒適、寬敞、明亮的閱讀環(huán)境,自然就成為吸引老年人閱讀的場所。老年人因時間較為充裕,閱讀報刊的個人喜好相對固定,彼此相約來館,長年累月逐漸形成了一支穩(wěn)定的老年讀者隊伍,構成本館讀者隊伍中的重要組成群體。
沙區(qū)圖書館根據(jù)老年讀者的不同需求,訂購有符合其閱讀需求的書刊資料,內容涉及包括歷史、文化、養(yǎng)生保健等大量書刊供其閱覽,盡力滿足其閱讀需求。另外,經常組織一些適合老年人情趣的活動,諸如作品賞析、生活常識、醫(yī)療保健等免費講座活動,由此吸引大量老年人來館,使本館成為老年人閑情怡志、陶冶情操,了解國家大事和天下趣聞的交流場所,幫助他們提高了晚年生活質量。為擴大服務的輻射面,我館還定期利用流動圖書車為轄區(qū)福利院老人們免費送書送刊,同時上門辦證,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質量,受到老人們的熱烈歡迎。
(二)努力為殘疾讀者提供便利,多途徑開辟特殊服務
考慮到殘疾群體對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知識的渴望,沙區(qū)圖書館特在陣地服務中為其開辟綠色通道,提供殘疾人服務所必需的設施設備,如設有輪椅通行坡道、帶有凹凸條紋的盲道,專設殘疾人閱覽區(qū),備有殘疾康復人士專用坐椅,設置殘疾人專用衛(wèi)生間等,從硬件設施上,保障、方便殘疾人來館閱讀、獲取信息。
此外, 沙區(qū)圖書館通過與區(qū)殘聯(lián)辦合作的方式,為盲人讀者開辟有盲文圖書閱覽室,為盲人讀者提供盲文圖書和有聲讀物的閱覽和外借服務。并在盲文圖書借閱室內配備安裝盲人專用電腦。盲人通過語音提示,就可以實現(xiàn)網上瀏覽,為盲人讀者打開了融入社會,觀察世界的窗口。
另外,沙區(qū)圖書館還和區(qū)殘聯(lián)辦聯(lián)合舉辦了“迎新春,送圖書”等愛心助殘活動,盡力豐富殘疾人的文化生活。通過這些服務,努力吸引了更多殘疾讀者來館學習,也為促進殘疾朋友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平臺。
(三)多舉措為城鎮(zhèn)下崗失業(yè)人員和農民工開展讀者服務
城鎮(zhèn)下崗失業(yè)人員和農民工因為經濟條件、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上網獲取信息的機會受限。為此,沙區(qū)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特地為這一群體讀者免費開放。另還通過舉辦電腦培訓講座,使他們學習到電腦基本知識,從而通過網絡學習,獲取所需信息,幫助他們彌補與社會群體之間的知識鴻溝。
(四)將開展少兒活動納入圖書館業(yè)務工作,以體現(xiàn)社會關愛
少年兒童因為年齡小,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此圖書館通過健康向上的館藏資源,引領他們讀好書,培育他們良好的心智,輔導他們形成健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圖書館發(fā)揮人文關懷和社會作用的重要內容。由此,本館少兒閱覽室針對少兒的特點,努為打造適合少兒閱覽的讀書環(huán)境場地,并提供豐富的少兒圖書資料,開展各項豐富多彩的少兒活動。
“親子閱讀”是一種父母與孩子間溝通與交流的新方式,讓父母與孩子在閱讀中共同體驗快樂、增進感情、共同成長。作為這一活動嘗試,于2013年8月24日,沙區(qū)圖書館在少兒閱覽室首次舉行了“親子閱讀”“家庭故事會”活動。8組3-6歲寶貝家庭在本館開展共度“書香周末”。家長們與閱讀指導老師們共同開展溝通與交流,老師以示范故事為藍本,為家長介紹了“親子閱讀”的益處、方法與技巧,鼓勵家長堅持“親子閱讀”,讓8組“寶貝家庭”在現(xiàn)場感受“親子閱讀”的過程與樂趣。為了長期堅持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沙區(qū)圖書館成立了“妙妙屋”親子快樂閱讀俱樂部,并在現(xiàn)場進行會員招募,凡是家中有0-6歲的孩子,家長如能重視寶貝閱讀興趣與習慣培養(yǎng),并定期到館參加其俱樂部活動的孩子與家長均可報名參加。受到現(xiàn)場觀摩了活動的孩子們與家長們積極響應。有家長表示,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同時提高了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終身受益。
此類少兒活動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形式豐富多彩。如利用每年“4.23”世界讀書日、“六.一”、雙休日、寒暑假舉辦各種新穎的、有趣的讀書活動,以及讀書征文、演講比賽等活動,多舉措地吸引了少年兒童來到圖書館,促進他們學會了利用圖書館,增長了知識。對那些低幼兒童讀者,沙區(qū)圖書館為他們提供娛樂場所及豐富的圖文并茂的低幼讀物。讓小讀者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此外,還利用寒暑假挑選部分10左右的少兒讀者參與到少兒室圖書的管理中,發(fā)揮小管理員作用,讓他們學會自己管理自已,培養(yǎng)他們的組織能力,激發(fā)他們對圖書館的熱愛。
四、關于為弱勢群體服務的隊伍建設
除了從硬件上為弱勢群體提供必要的服務保障外,圖書館還必須注重對館員的教育和培訓,使他們具備充滿愛心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意識和技能。
(一)提高圖書館館員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意識。
弱勢群體在社會上常常是受歧視的對象。在圖書館中,這種現(xiàn)象也偶爾有發(fā)生。因此,圖書館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應提高圖書館館員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意識,杜絕歧視,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關愛意識。由此,指導開展對這一群體的創(chuàng)新服務。
(二)努力提高圖書館服務人員的專業(yè)化
要強化圖書館館員為弱勢群體服務的知識面和服務技能。針對弱勢群體的特殊情況,對館員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使他們了解國家有關弱勢群體的法規(guī)政策;弱勢群體的心理特點;弱勢群體使用圖書館的模式和習慣;對服務和信息的需求特征;以及有效交流的方式、辦法等,從而提高圖書館服務的水平和效果。
總之,弱勢群體是我們圖書館服務對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對弱勢群體的特殊服務工作是圖書館整體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值得我們不斷地進行探索與思考。
參考文獻:
[1]昊紅梅.論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的服務質量效益[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7(13)
[2]陸寧.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歷程[J].農業(yè)圖書館情報學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