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津津
在控制論看來,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這一可控系統(tǒng)的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他們之間是互相控制和被控制的關系,這一系統(tǒng)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習反饋作為信息流在各要素之間傳遞,從而達到學習最優(yōu)化的目的.所謂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控制,就是師生耗費最合理的課堂教學時間取得盡可能大的教學成效.從當下我省的教育現(xiàn)狀來看,重分數(shù)、輕等級的問題日趨嚴重,為了提高分數(shù),很多學校甚至提出了“血拼語數(shù)外”的口號,作為只計等級的物理學科則日趨邊緣化.因此,如何用最少的時間、精力,獲得最優(yōu)的教學收益,是擺在我們每一個物理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何才能實現(xiàn)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筆者就如何實施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控制作了如下幾點思考.
一、激發(fā)興趣,使學生快樂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應在學生心靈中激起求知欲望和點燃熱愛知識的火花.這“欲望”和“火花”就是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激發(fā),學生一旦有興趣,所產(chǎn)生的學習動力是無窮無盡的.由于高中物理知識相對抽象、能力要求較高,學生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使物理的學習難于推進.物理本是一門生動有趣、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與許多重大科技成果密切相關的基礎科學,如果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能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上多下功夫,使學生能“疑”中生“奇”,“疑”中生“趣”,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化到主動地獵取知識,必然能夠促使學生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下快樂學習,真正達到教學效益最優(yōu)化的目的.激發(fā)興趣需要落實于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很多物理知識的學習都與“圖”分不開,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固定死板的知識轉化為立體、動態(tài)的知識;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借助“掛圖”、“視頻”、“簡筆畫”、“圖像法”等手段,可以聲情并茂地引入新課,引領學生興趣盎然走進科學、探索求知,筆者曾剪輯航天員劉洋太空授課的片斷來導入新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化物理理解
課堂教學逃避不了的一個問題是書本知識過于枯燥與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容易,但能否持久是物理教學中需要有所謀略的.隨著教學過程的深入,如果學生在知識的理解上出現(xiàn)了問題,會使學生因為理解困難而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做每個學生的知已,善于洞察不同學生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根據(jù)學生遇到的障礙,創(chuàng)造性的模擬實驗或情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境、實物、實事入手,采取做實驗、做游戲、放錄像等形式,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物理情景,既降階物理問題的思維難度,又引領物理的學習走進生活,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
例題 吊床用繩子拴在兩棵樹上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設吊床兩端系繩中拉力為F1、吊床對該人的作用力為F2,則().
A.躺著比坐著時F1大 B.坐著比躺著
時F2大
C.坐著比躺著時F2大 D.躺著比坐著
時F2大
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人坐著與躺著有什么區(qū)別,可以動手用塑料膠帶及黑板擦在黑板上模擬上述兩種情景,學生也可以自已在課桌上用“橡皮”模擬“人”做實驗助已理解,容易確定B項正確.
三、捕捉信息,智慧化課堂生成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是情感完善的過程.因此,教師不能拘泥于預設的教學目標和導學案進行教學,而要適時地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導學案作出積極的調整,這需要教師有一個“開放”的心態(tài)、敏銳的眼光,很強的信息捕捉、整合加工能力,智慧處理課堂“意”,順勢而為地重新確定課堂教學的生長點,悄無聲息地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最優(yōu)控制”,構建異彩紛呈、活力綻放的課堂.
例如高三一輪復習中,當與學生共同探討類似圖1所示的“加速度不同的系統(tǒng)”問題時,學生對應用“系統(tǒng)牛頓第二定律法”得出“用F推動A使其加速下滑后地面仍無摩擦”這一結論提出異議,學生的這一異議,提得非常好,很有深度.實際上,這一方法在解決定性問題時,確實易于誤導解題者犯直覺性錯誤,學生異議就促使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要明確區(qū)分“定性問題”與“定量問題”,通過實踐比較使同學意識到,“系統(tǒng)法”是基本方法,尤擅“定量計算”,但易產(chǎn)生錯覺,“隔離靜物分析法”則長于解決“定性分析”,從而升華了學生對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的認識.
正如葉瀾教授所說:“課堂教學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雖然解答學生的質疑是非預設的教學活動而占用了一定教學時間,但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從尊重學生的獨特視角“控制”了教學,無疑將收獲精彩的課堂,盤“活”每一個學生的物理學習.
四、培養(yǎng)習慣,優(yōu)化物理學習
習慣指積久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于左右了很多學生的學習.教學實踐中,總有一些學生是“一聽就會、一做就錯”,他們也困惑于他們?yōu)槭裁磳W不好物理.筆者多年的觀察與總結發(fā)現(xiàn),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在習慣上出了問題,如果教學中不斷塑造他們良好的習慣,那么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成績,實現(xiàn)每一個同學物理學習的最優(yōu)化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例如高一物理的新課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逐步
適應高中物理學習的思維習慣與解題習慣,筆者提出“一審,二畫,三解”的口號,特別是突出“二畫”即畫好“情景圖”“過程圖”等各種圖,引導學生養(yǎng)成在審題的基礎上借助“圖”進行充分分析、推理,再去建模答題的習慣,而不將思維停留于問題的表面而糾結不前.亞里士多德指出“總以某種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養(yǎng)成習慣”,為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每每重復同樣的步驟以固化這一行為方式,滲透影響到學生使其固化為習慣.
總之,為了實現(xiàn)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需要教師加強自我控制,即所謂“自我控制”,不斷探尋最優(yōu)化“管控”物理課堂的教學策略,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金方,策略來自于實踐、服務于學生,能激發(fā)興趣、降低難度、迸發(fā)激情、促成習慣的做法一定是可以努力的方向.endprint
在控制論看來,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這一可控系統(tǒng)的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他們之間是互相控制和被控制的關系,這一系統(tǒng)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習反饋作為信息流在各要素之間傳遞,從而達到學習最優(yōu)化的目的.所謂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控制,就是師生耗費最合理的課堂教學時間取得盡可能大的教學成效.從當下我省的教育現(xiàn)狀來看,重分數(shù)、輕等級的問題日趨嚴重,為了提高分數(shù),很多學校甚至提出了“血拼語數(shù)外”的口號,作為只計等級的物理學科則日趨邊緣化.因此,如何用最少的時間、精力,獲得最優(yōu)的教學收益,是擺在我們每一個物理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何才能實現(xiàn)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筆者就如何實施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控制作了如下幾點思考.
一、激發(fā)興趣,使學生快樂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應在學生心靈中激起求知欲望和點燃熱愛知識的火花.這“欲望”和“火花”就是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激發(fā),學生一旦有興趣,所產(chǎn)生的學習動力是無窮無盡的.由于高中物理知識相對抽象、能力要求較高,學生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使物理的學習難于推進.物理本是一門生動有趣、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與許多重大科技成果密切相關的基礎科學,如果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能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上多下功夫,使學生能“疑”中生“奇”,“疑”中生“趣”,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化到主動地獵取知識,必然能夠促使學生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下快樂學習,真正達到教學效益最優(yōu)化的目的.激發(fā)興趣需要落實于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很多物理知識的學習都與“圖”分不開,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固定死板的知識轉化為立體、動態(tài)的知識;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借助“掛圖”、“視頻”、“簡筆畫”、“圖像法”等手段,可以聲情并茂地引入新課,引領學生興趣盎然走進科學、探索求知,筆者曾剪輯航天員劉洋太空授課的片斷來導入新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化物理理解
課堂教學逃避不了的一個問題是書本知識過于枯燥與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容易,但能否持久是物理教學中需要有所謀略的.隨著教學過程的深入,如果學生在知識的理解上出現(xiàn)了問題,會使學生因為理解困難而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做每個學生的知已,善于洞察不同學生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根據(jù)學生遇到的障礙,創(chuàng)造性的模擬實驗或情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境、實物、實事入手,采取做實驗、做游戲、放錄像等形式,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物理情景,既降階物理問題的思維難度,又引領物理的學習走進生活,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
例題 吊床用繩子拴在兩棵樹上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設吊床兩端系繩中拉力為F1、吊床對該人的作用力為F2,則().
A.躺著比坐著時F1大 B.坐著比躺著
時F2大
C.坐著比躺著時F2大 D.躺著比坐著
時F2大
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人坐著與躺著有什么區(qū)別,可以動手用塑料膠帶及黑板擦在黑板上模擬上述兩種情景,學生也可以自已在課桌上用“橡皮”模擬“人”做實驗助已理解,容易確定B項正確.
三、捕捉信息,智慧化課堂生成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是情感完善的過程.因此,教師不能拘泥于預設的教學目標和導學案進行教學,而要適時地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導學案作出積極的調整,這需要教師有一個“開放”的心態(tài)、敏銳的眼光,很強的信息捕捉、整合加工能力,智慧處理課堂“意”,順勢而為地重新確定課堂教學的生長點,悄無聲息地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最優(yōu)控制”,構建異彩紛呈、活力綻放的課堂.
例如高三一輪復習中,當與學生共同探討類似圖1所示的“加速度不同的系統(tǒng)”問題時,學生對應用“系統(tǒng)牛頓第二定律法”得出“用F推動A使其加速下滑后地面仍無摩擦”這一結論提出異議,學生的這一異議,提得非常好,很有深度.實際上,這一方法在解決定性問題時,確實易于誤導解題者犯直覺性錯誤,學生異議就促使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要明確區(qū)分“定性問題”與“定量問題”,通過實踐比較使同學意識到,“系統(tǒng)法”是基本方法,尤擅“定量計算”,但易產(chǎn)生錯覺,“隔離靜物分析法”則長于解決“定性分析”,從而升華了學生對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的認識.
正如葉瀾教授所說:“課堂教學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雖然解答學生的質疑是非預設的教學活動而占用了一定教學時間,但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從尊重學生的獨特視角“控制”了教學,無疑將收獲精彩的課堂,盤“活”每一個學生的物理學習.
四、培養(yǎng)習慣,優(yōu)化物理學習
習慣指積久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于左右了很多學生的學習.教學實踐中,總有一些學生是“一聽就會、一做就錯”,他們也困惑于他們?yōu)槭裁磳W不好物理.筆者多年的觀察與總結發(fā)現(xiàn),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在習慣上出了問題,如果教學中不斷塑造他們良好的習慣,那么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成績,實現(xiàn)每一個同學物理學習的最優(yōu)化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例如高一物理的新課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逐步
適應高中物理學習的思維習慣與解題習慣,筆者提出“一審,二畫,三解”的口號,特別是突出“二畫”即畫好“情景圖”“過程圖”等各種圖,引導學生養(yǎng)成在審題的基礎上借助“圖”進行充分分析、推理,再去建模答題的習慣,而不將思維停留于問題的表面而糾結不前.亞里士多德指出“總以某種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養(yǎng)成習慣”,為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每每重復同樣的步驟以固化這一行為方式,滲透影響到學生使其固化為習慣.
總之,為了實現(xiàn)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需要教師加強自我控制,即所謂“自我控制”,不斷探尋最優(yōu)化“管控”物理課堂的教學策略,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金方,策略來自于實踐、服務于學生,能激發(fā)興趣、降低難度、迸發(fā)激情、促成習慣的做法一定是可以努力的方向.endprint
在控制論看來,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這一可控系統(tǒng)的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他們之間是互相控制和被控制的關系,這一系統(tǒng)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習反饋作為信息流在各要素之間傳遞,從而達到學習最優(yōu)化的目的.所謂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控制,就是師生耗費最合理的課堂教學時間取得盡可能大的教學成效.從當下我省的教育現(xiàn)狀來看,重分數(shù)、輕等級的問題日趨嚴重,為了提高分數(shù),很多學校甚至提出了“血拼語數(shù)外”的口號,作為只計等級的物理學科則日趨邊緣化.因此,如何用最少的時間、精力,獲得最優(yōu)的教學收益,是擺在我們每一個物理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何才能實現(xiàn)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筆者就如何實施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控制作了如下幾點思考.
一、激發(fā)興趣,使學生快樂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應在學生心靈中激起求知欲望和點燃熱愛知識的火花.這“欲望”和“火花”就是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激發(fā),學生一旦有興趣,所產(chǎn)生的學習動力是無窮無盡的.由于高中物理知識相對抽象、能力要求較高,學生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使物理的學習難于推進.物理本是一門生動有趣、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與許多重大科技成果密切相關的基礎科學,如果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能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上多下功夫,使學生能“疑”中生“奇”,“疑”中生“趣”,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化到主動地獵取知識,必然能夠促使學生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下快樂學習,真正達到教學效益最優(yōu)化的目的.激發(fā)興趣需要落實于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很多物理知識的學習都與“圖”分不開,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固定死板的知識轉化為立體、動態(tài)的知識;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借助“掛圖”、“視頻”、“簡筆畫”、“圖像法”等手段,可以聲情并茂地引入新課,引領學生興趣盎然走進科學、探索求知,筆者曾剪輯航天員劉洋太空授課的片斷來導入新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化物理理解
課堂教學逃避不了的一個問題是書本知識過于枯燥與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容易,但能否持久是物理教學中需要有所謀略的.隨著教學過程的深入,如果學生在知識的理解上出現(xiàn)了問題,會使學生因為理解困難而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做每個學生的知已,善于洞察不同學生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根據(jù)學生遇到的障礙,創(chuàng)造性的模擬實驗或情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境、實物、實事入手,采取做實驗、做游戲、放錄像等形式,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物理情景,既降階物理問題的思維難度,又引領物理的學習走進生活,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
例題 吊床用繩子拴在兩棵樹上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設吊床兩端系繩中拉力為F1、吊床對該人的作用力為F2,則().
A.躺著比坐著時F1大 B.坐著比躺著
時F2大
C.坐著比躺著時F2大 D.躺著比坐著
時F2大
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人坐著與躺著有什么區(qū)別,可以動手用塑料膠帶及黑板擦在黑板上模擬上述兩種情景,學生也可以自已在課桌上用“橡皮”模擬“人”做實驗助已理解,容易確定B項正確.
三、捕捉信息,智慧化課堂生成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是情感完善的過程.因此,教師不能拘泥于預設的教學目標和導學案進行教學,而要適時地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導學案作出積極的調整,這需要教師有一個“開放”的心態(tài)、敏銳的眼光,很強的信息捕捉、整合加工能力,智慧處理課堂“意”,順勢而為地重新確定課堂教學的生長點,悄無聲息地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最優(yōu)控制”,構建異彩紛呈、活力綻放的課堂.
例如高三一輪復習中,當與學生共同探討類似圖1所示的“加速度不同的系統(tǒng)”問題時,學生對應用“系統(tǒng)牛頓第二定律法”得出“用F推動A使其加速下滑后地面仍無摩擦”這一結論提出異議,學生的這一異議,提得非常好,很有深度.實際上,這一方法在解決定性問題時,確實易于誤導解題者犯直覺性錯誤,學生異議就促使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要明確區(qū)分“定性問題”與“定量問題”,通過實踐比較使同學意識到,“系統(tǒng)法”是基本方法,尤擅“定量計算”,但易產(chǎn)生錯覺,“隔離靜物分析法”則長于解決“定性分析”,從而升華了學生對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的認識.
正如葉瀾教授所說:“課堂教學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雖然解答學生的質疑是非預設的教學活動而占用了一定教學時間,但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從尊重學生的獨特視角“控制”了教學,無疑將收獲精彩的課堂,盤“活”每一個學生的物理學習.
四、培養(yǎng)習慣,優(yōu)化物理學習
習慣指積久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于左右了很多學生的學習.教學實踐中,總有一些學生是“一聽就會、一做就錯”,他們也困惑于他們?yōu)槭裁磳W不好物理.筆者多年的觀察與總結發(fā)現(xiàn),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在習慣上出了問題,如果教學中不斷塑造他們良好的習慣,那么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成績,實現(xiàn)每一個同學物理學習的最優(yōu)化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例如高一物理的新課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逐步
適應高中物理學習的思維習慣與解題習慣,筆者提出“一審,二畫,三解”的口號,特別是突出“二畫”即畫好“情景圖”“過程圖”等各種圖,引導學生養(yǎng)成在審題的基礎上借助“圖”進行充分分析、推理,再去建模答題的習慣,而不將思維停留于問題的表面而糾結不前.亞里士多德指出“總以某種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養(yǎng)成習慣”,為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每每重復同樣的步驟以固化這一行為方式,滲透影響到學生使其固化為習慣.
總之,為了實現(xiàn)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需要教師加強自我控制,即所謂“自我控制”,不斷探尋最優(yōu)化“管控”物理課堂的教學策略,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金方,策略來自于實踐、服務于學生,能激發(fā)興趣、降低難度、迸發(fā)激情、促成習慣的做法一定是可以努力的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