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環(huán)氧樹脂( EP) /碳纖維(CF)復合材料的特點及其應用;總結了EP /CF復合材料的成型工藝及每種成型工藝的優(yōu)缺點。指出隨著CF制備技術、表面處理技術,以及EP制備技術和固化工藝的發(fā)展,采用環(huán)保、簡便、快捷且價廉的成型工藝生產性價比更高的EP /CF制品是EP /CF復合材料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環(huán)氧樹脂;碳纖維;復合材料;成型工藝;應用
環(huán)氧樹脂( EP)/碳纖維(CF)復合材料是CF增強復合材料的一個重要分支。近年來,隨著人們對EP/CF復合材料認識的不斷深入,其優(yōu)異的性能不斷凸現(xiàn),促使其用量不斷上升。20世紀70年代以前, EP/CF復合材料被視為昂貴的材料,價格約為玻璃纖維(GF)增強復合材料的10倍,只用于軍工、宇航等尖端技術行業(yè)。20世紀80年代以后, CF工業(yè)和EP工業(yè)迅速發(fā)展, EP/CF復合技術不斷進步,加入到EP中的CF比例不斷上升,目前CF的體積分數(shù)已可達60%以上,使EP/CF復合材料的質量提高而價格下降,拓寬了其應用領域,進一步促進了EP/CF復合材料的發(fā)展。
一、CF及其EP復合材料的基本特點
(一)CF的特點和基本成分CF主要是由碳元素組成,其含碳量一般在90%以上。CF具有耐高溫、耐摩擦、導電、導熱及耐腐蝕等特性,與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各向異性顯著,柔軟,可加工成各種織物,沿纖維軸向表現(xiàn)出很高的強度。制備CF的主要原材料有人造絲(粘膠纖維) 、聚丙烯腈( PAN)纖維和瀝青等。通常制備高強度、高模量CF多選用PAN為原料。制備CF需經(jīng)過拉絲、牽伸、穩(wěn)定、炭化、石墨化5個階段。
(二)EP基體的作用
EP具有優(yōu)良的加工性能和力學性能,其固化收縮率低,粘結性能優(yōu)異。復合材料中EP的主要作用是把CF粘在一起,分配CF間的載荷,保護CF不受環(huán)境影響。
(三)EP/CF復合材料的特性
EP /CF復合材料的特性主要取決于CF、EP及EP與CF之間的粘結特性。EP /CF復合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性能,與鋼相比, EP /CF復合材料的比強度為鋼的4. 8~7. 2倍,比模量為鋼的3. 1~4. 2倍,疲勞強度約為鋼的2. 5倍、鋁的3. 3倍,而且高溫性能好,工作溫度達400℃時其強度與模量基本保持不變。此外還具有密度和線膨脹系數(shù)小、耐腐蝕、抗蠕變、整體性好、抗分層、抗沖擊等,在現(xiàn)有結構材料中,其比強度、比模量綜合指標最高。在加工成型過程中EP /CF復合材料具有易大面積整體成型、成型穩(wěn)定等獨特的優(yōu)點。
二、EP/CF復合材料的成型工藝
(一)手糊成型
手糊成型是依次在模具型腔表面涂布或鋪迭脫模劑、膠衣、粘度適中的EP (膠衣凝膠后涂覆)和CF,手持輥子或刷子使EP浸漬CF,并驅除氣泡,壓實基層。鋪層操作反復多次,直到達到制品的設計厚度。該工藝的主要優(yōu)點是可室溫成型,設備投資少,模具折舊費低;可制造大型制品。主要缺點是屬于勞動密集型生產,制品質量由工人技術熟練程度決定;手糊用樹脂分子量低,通常可能較分子量高的樹脂有害于人的健康和安全。
(二)樹脂傳遞成型
將CF置于上下模之間,合模并將模具夾緊,在壓力條件下注射EP, EP固化后打開模具,取下制品。必須保證EP在凝膠前充滿型腔,壓力促使EP快速傳遞到模具內并浸漬CF。該工藝為低壓成型工藝, EP注塑壓力為0. 4~0. 5MPa,當制造高CF含量(體積分數(shù)超過50% )的制品時壓力甚至可達0. 7MPa。有時可預先將CF在一個模具內預成型(帶粘結劑) ,再在第二個模具內注射成型。為了提高EP浸漬CF的能力,可選擇真空輔助注射[ 7 ] 。當EP一旦將CF浸透,要將EP注入口封閉,以使樹脂固化。注射與固化可在室溫或加熱條件下進行。模具可以用復合材料與鋼材料制作。若采用加熱工藝,宜用鋼模。該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復合材料中CF含量可較高,未被EP浸潤的CF非常少;閉模成型,成型周期較短,生產環(huán)境好,生產成本較低;制品可大型化,強度可設計。主要缺點是不易制作較小制品,因要承壓,故模具較手糊與噴射工藝用模具要笨重和復雜。
(三)真空袋法成型
此法是手糊法與噴射法的延伸。將手糊或噴射好的積層在EP的A階段與模具在一起,在積層上覆以真空袋,周邊
密封,然后用真空泵抽真空,使積層受到不大于101 kPa的壓力而被壓實、成型。該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采用普通濕法鋪層技術,通??色@得高CF含量的復合材料; EP 可較好地浸漬CF。主要缺點是額外的工藝過程增加了勞動力和成本,并且要求操作人員有較高的技術水平;生產效率不高。
(四)樹脂膜熔浸成型
將CF與EP片交替鋪放在模具內。用真空袋包覆鋪層,使用真空泵抽真空,將空氣抽出。然后加熱使EP熔化并浸漬CF,然后經(jīng)過適當?shù)臅r間使EP固化。該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復合材料的空隙率低,可精確獲得高的CF含量;鋪層清潔,有利于健康和安全,并且生產成本低。主要缺點是目前僅用于宇航工業(yè),還未獲得大規(guī)模的推廣;模具要求能經(jīng)受
EP膜片的工藝溫度。
(五)預浸料成型
預先在加熱、加壓或使用溶劑的條件下,用EP預浸漬CF。預浸料在環(huán)境溫度下貯存一段時間后仍能保質使用,當要延長保質期時須在冷凍條件下貯存材料。樹脂通常在環(huán)境溫度下呈臨界固態(tài),故觸摸預浸料時有輕微的粘附感。預浸料用手工或機械鋪于模具表面,通過真空袋抽真空,放入熱壓罐中成型。通常加熱使樹脂重新流動,最終固化。該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可精確地調整EP /固化劑配比和EP在CF中的含量,得到高含量CF;由于制造過程采用可滲透的高粘度樹脂,樹脂化學性能、力學性能和熱性能是最適宜的。主要缺點是熱壓罐固化復合材料制品的耗費大、作業(yè)慢、制品尺寸受限制;模具需能承受作業(yè)溫度并且生產成本較高。
(六)低溫固化預浸料成型
該工藝完全按預浸料方法制備, EP的化學性質使其得以在60~100℃固化。在60℃時,材料可操作保質期可小于1個星期也可延長到幾個月。樹脂體系的流動截面適于采用真空袋壓力,避免采用熱壓罐。該法除具有傳統(tǒng)預浸料成型的優(yōu)點外,因為僅需真空袋壓力,固化溫度低,模具材料較便宜且能耗低,采用簡單的熱空氣循環(huán)加熱室便可容易地制造大型結構。主要缺點是復合材料成本仍高于預浸織物;模具需能經(jīng)受高于環(huán)境溫度的溫度;因需高于環(huán)境溫度固化故仍有能耗。
(七)拉擠成型
該工藝是指將浸漬了EP的連續(xù)CF經(jīng)加熱模拉出形成預定截面型材的過程。程序是: ①使CF增強材料浸漬樹脂; ②CF預成型后進入加熱模具內,進一步浸漬、基體樹脂固化、復合材料定型; ③將型材按要求長度切斷。該工藝中, EP浸漬CF有兩種方式:其一為膠槽浸漬法。即將增強材料通過樹脂槽浸膠,然后進入模具,通常采用此法;其二為注入浸漬法。GF增強材料進入模具后,被注入模具內的樹脂所浸漬。該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制造速度快,拉擠成型材料的利用率為95% (手糊成型材料的利用率僅為75% ) ;樹脂含量可精確控制;由于纖維呈縱向,且體積分數(shù)可較高(40% ~80% ) ,因而型材軸向結構特性可非常好。主要缺點是模具費用較高;一般限于生產恒定橫截面的制品。
參考文獻:
[1]孫酣經(jīng).化工新型材料,1998(4):42- 44.
[2]賀福,等.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1- 32.
[3]張健康,等.工程塑料應用,2002,30(6):12-15.
[4]Paulo DJ,et al.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64(2):289- 297.
[5]馬青松,等.材料科學與工程,2000,18(4):92-97.
[6]MurphyM J,etal.Composites Part A:App lied Science andManu2facturing,2000,31(4):361-371.
[7]Sadeghian R,et al.Composites Part A:App lied Science andManu2facturing,2006,37(10):1787-1795.
[8]KangM K,et al.Composites PartA:App lied Science andManufac2turing,2001,32(11):1553-1560.
[9]李斌太,等.航空材料學報,2006,26(3):222-225.
[10]Raju J,et al.Composite Structures,1999,47(1-4):471-476.
[11]張彥中.纖維復合材料,1997(1):26-30.
[12]Wingard CD.Thermochimica Acta,2000,357/358:293-301.
[13]Pannkoke K,et al.Cryogenics,1998,38(1):155-159.
[14]趙稼祥.高科技纖維與應用,2000,25(1):33-38.
[15]黃克均,等.工程塑料應用,1997,25(3):54-57.
[16]Carlsson A,et al.Composites Part A:App lied Science and Manu2facturing,1998,29(5-6):585-593.
[17]Creighton CJ,et al.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60(4):525-533.
[18]朱波,等.山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32(1):10-12.
[19]陸峰,等.材料工程,2003(4):39-43.
[20]周亞明,等.工程塑料應用,1998,26(2):18-20.
[21]劉建軍,等.工程塑料應用,2002,30(5):32-34.
[22]李志君,等.工程塑料應用,1999,27(5):16-18.
[23]靳武剛.工程塑料應用,1999,27(11):20-21.
[24]祝偉,等.蘇州城建環(huán)保學院學報,2001,14(1):85-87.
[25]陳立軍,等.合成樹脂及塑料,2007,24(2):78-81.
作者簡介:
曹山,出生年:1989,性別:男,工作單位:西華大學,職稱:學生,研究方向:汽車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