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生活的要求上也有所提高,對文化生活要求更多,在各種文化娛樂活動中,最常見的是群眾舞蹈。群眾舞蹈作為廣場文化,多數(shù)以集體舞為主,是一種集自娛自樂和健身為一體的群眾舞蹈活動。群眾舞蹈不僅給參與舞蹈的人們帶來身心上的愉悅,同時也掀起了廣場文化的熱潮。
關鍵詞:群眾舞蹈 自娛自樂 群眾文化
群眾舞蹈是以自發(fā)方式而進行的群眾性娛樂方式。作為群眾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廣場舞蹈正在快速興起并發(fā)展著。廣場舞蹈不但豐富廣大群眾的生活,也愉悅了跳舞者的身心。舞蹈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有西方集體舞、自編健身操、民間傳統(tǒng)舞蹈等。大部分廣場舞是集體舞,沒有人數(shù)限制,具有很強的自娛性和隨意性。廣場舞已經遍布每個城市,有的還進行舞蹈團體的劃分,他們享受著自己舞蹈團隊的文化氛圍,不但美化心情、自娛自樂,還掀起大眾文化的新高潮。
一、廣場舞蹈的起源與內涵
(一)群眾舞蹈的起源
人類最初的舞蹈是通過對神靈祭拜和大自然進行祈福,這種舞蹈儀式是在廣場上舉行的,可以說是群眾舞蹈的最初雛形,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如今的群眾舞蹈成為社會生活中群眾釋放自己情感的公共場所,人們在生活內容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并發(fā)展成為一種廣場文化。
(二)群眾舞蹈的特征
從其內容和形式來說,群眾舞蹈是舞蹈作為群眾生活文化的一種形式,遍布城市的每一個廣場角落,其主要特征為:
1.自娛性、健身性、表演性兼容。在群眾舞蹈中,曲調主題以歡快為主。參與的群眾舞蹈者都是以自娛自樂為目的,廣場上四面都是觀眾。因此,群眾舞蹈的動作在自娛性舞蹈的基礎上,增加了健身和表演性的色彩。群眾舞蹈通過肢體語言把文化內涵傳遞給觀眾。因此,群眾舞蹈又被稱為“廣場舞”、“情緒舞”,其內容多以輕松舒緩,歡快喜悅為基調。
2.時尚健身與地域特色兼容。如今,更多的群眾舞蹈,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地域風格,透出濃濃的地方風情和特色。如:在東北,群眾舞蹈以秧歌舞為主,而在江南,人們以采茶舞為主,到了一些中原地區(qū),群眾舞蹈又增加了花鼓舞等地域文化特色的內容。如今群眾舞蹈又加入時尚元素,在地域特色的舞蹈里又加入了時尚流行的動作和內容,由于加入時尚元素,群眾舞蹈有了新發(fā)展,在內容和表現(xiàn)上,更具有時代色彩。
3.集體性、直接性、隨意性兼容。由于群眾舞蹈是群眾以集體舞的形式出現(xiàn),參與者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其場地多以文化廣場等群眾娛樂場所為主要空間,所以集體性參與的形式整體統(tǒng)一性很重要,同時,參與者的直接性和隨意性空間很大,其靈活性使得人數(shù)可多可少,時間可長可短,隨來隨走,完全體現(xiàn)出主客觀的參與性能。
二、群眾舞蹈的發(fā)展趨勢
(一)群眾舞蹈帶來的群眾文化機遇
人們對群眾舞蹈的需求,引發(fā)廣場文化受到關注,作為社會行為,群眾舞蹈,也成為廣場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是城市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活動內容。群眾舞蹈在各個公共空間的活躍,點綴著群眾文化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成為祖國文化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因其獨有的特征,使其得到更為廣泛的發(fā)展。
(二)群眾舞蹈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文化具有凝聚社會的力量,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內涵所在,群眾文化是和諧文化的前提和基礎。群眾舞蹈運用自身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對人類思想和社會生活的每個方面予以反映,是融合和發(fā)展身心、智慧、情感、精神、教育等元素元素的一種藝術載體,是群眾文化中至關重要的方式。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生活的進步,讓文化、經濟、政治的發(fā)展彰顯出時代的特征,人們需要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這就要求群眾舞蹈要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時俱進。群眾舞蹈一定要以社會需要為前提,將群眾舞蹈和專業(yè)舞蹈相互融合、借鑒,創(chuàng)造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群眾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將觀賞性、藝術性、思想性統(tǒng)一在一起,挖掘人們的潛能,提高活躍因素,讓群眾身心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1.因其利導,推廣群眾舞蹈活動的多層次化和多樣性,使群眾舞蹈更具有文化意義。群眾舞蹈具有社會性和業(yè)余性;廣場文化的兼容性和公共性,是群眾舞蹈多層次和多樣性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同時廣場文化的大公共性決定了其平民化,兼容性意味著群眾舞蹈沒有性別、年齡、地位、學歷、職位的限制,任何層次群眾都能夠參與到群眾舞蹈中來,這群眾舞蹈的多層次化和多樣性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會成為群眾舞蹈發(fā)展的主要趨勢。
2.結合區(qū)域傳統(tǒng)文化,突出群眾舞蹈活動的歷史文脈和地域特點。歷史文脈和地域特點是每個城市的文化寶藏,也是游客和市民產生記憶的場所和建筑空間,通過對文化繼承和保護古建筑的場所和空間的重視,推廣群眾舞蹈的積極作用,讓厚重的文化氛圍和歷史時空的連續(xù)感成為城市發(fā)展的一張名片。相信不久的將來,群眾舞將城市的文明和歷史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使傳播文化傳統(tǒng)的窗口。
3.強身健體,增強群眾舞蹈在社會中的發(fā)展和對人的關懷。群眾舞蹈滿足人們人際交往、延年益壽、強身健體、自娛自樂的需要,提高人們欣賞水平、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開闊人們的視野、增長人們的知識,對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團結、實施人文關懷具有良好的推進作用。
根據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通過發(fā)展創(chuàng)新群眾舞蹈的文化內涵,對群眾文化和廣場文化加以運用,同時要在發(fā)展過程中,有效地利用文化干部的引導作用,多角度、多方面的發(fā)展群眾舞蹈活動,使其成為廣場文化建設的堅實基礎。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時間空間的轉移。人們需要更高層次的文化生活來滿足日常需要。廣場文化和群眾舞蹈必須沿著發(fā)展、創(chuàng)新、繼承的方向不斷前進。只有這樣,大眾活動才會用嶄新的姿態(tài)給百姓文化到來更多新鮮感和亮點。在各個城市的大中型廣場,都會看見跳舞的群眾,這說明社會已經進入全新的健身時代。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群眾舞蹈和廣場文化的聯(lián)系會更加緊密并不斷攜手前進。在以人文本的理念下,更多的文化精英和文化干部會將歷史文脈和地域特色更好地融合、吸收和展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胡志強.群眾舞蹈在公共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神州民俗(學術版),2011,(03).
[2]宋祿霞.廣場民間舞的美學特征[J].四川戲劇,2010,(02).
[3]荀志丹,黃英杰.淺談群眾舞蹈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大舞臺,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