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玄學派詩人代表約翰·鄧恩詩歌中陌生化的分析,并將其與同時代詩人莎士比亞和本·瓊生做對比,以期表明鄧恩詩歌中“陌生化”的體現(xiàn)是智力與激情的完美結合,并揭示鄧恩詩歌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為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所帶來的變革。
【關鍵詞】約翰·鄧恩 陌生化 智力 激情
【中圖分類號】I1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9-0042-03
16世紀后半葉到17世紀初期,英國文學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特別是詩歌和戲劇為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此同時英國文壇涌現(xiàn)了一批具有獨特色彩的詩人,他們的詩歌有奇特的比喻、口語化的詩體以及豐富多樣的格律,他們被稱為“玄學派詩人”。約翰·鄧恩在其中尤為突出,成為玄學派詩人的代表。玄學派詩人向當時空泛奢華的詩歌傳統(tǒng)提出挑戰(zh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另辟蹊徑,用反傳統(tǒng)、反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元素和手法來表達詩歌的意象,在詩歌中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激情和智力,對當時的審美定勢造成了強烈沖擊,但因其詩歌思想大膽超前,內(nèi)容晦澀難懂,形式上生動活潑,缺乏理性邏輯,直到20世紀才大放異彩,為詩歌界所推崇。
一 陌生化
“陌生化”是20世紀俄國形式主義文論的核心概念之一,由什克洛夫斯基在《作為技巧的藝術》一文中提出。什克洛夫斯基認為,“文藝創(chuàng)作不能夠照搬所描寫的對象,而是要對這一對象進行藝術加工和處理。陌生化則是藝術加工和處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這一方法就是要將本來熟悉的對象變得陌生起來,使讀者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藝術的新穎別致?!毙W派的詩歌雖然早于陌生化理論300多年,但是它的反傳統(tǒng)和超前意識恰巧就體現(xiàn)了陌生化。這些詩歌對當時奢華鋪排的文風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在當時的英國詩歌界中異軍突起。
二 陌生化與約翰·鄧恩詩歌中激情的表現(xiàn)
玄學派詩歌雖然時間上緊接著文藝復興,又緊接著新古典主義的理性時代,但其并不滿足于伊麗莎白時期傳承的中世紀的柏拉圖式精神之愛,也不具有理性邏輯。玄學派詩歌把眼光投向世俗中的男歡女愛,直言不諱地表達出作為人類最基本的欲望。文藝復興時期推崇的主要是愛情詩,在這些愛情詩中,詩人們多用玫瑰、太陽、美酒等比喻來對愛情頂禮膜拜,歌頌精神之愛的純粹與美好。代表人物莎士比亞,出生于伊麗莎白時期的一個小鎮(zhèn)上,比約翰·鄧恩大8歲,卻與鄧恩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風格上截然相反。莎士比亞深受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影響,也積極接受伊麗莎白時期人們對美的觀念,用一種近乎唯美的無可挑剔的表達方式來抒發(fā)自己的激情,這與他的生活經(jīng)歷,渴望被社會接納、與上流社會相容的心理狀態(tài)是分不開的。在他的代表作《十四行詩18》中,詩人把心儀的對象比作夏天:“或許我可用夏日將你做比方”。眾所周知,英國的夏天和煦愜意,與中國的驕陽烈日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這首詩一開始給人的感覺就是溫暖美好的,不會讓讀者在心里產(chǎn)生很大的漣漪。隨后作者筆鋒一轉,道出了他的憂慮:“每一種美都終究會凋殘零落”。讀者心里一顫,感覺到了美好事物的消失,但這都是自然規(guī)律,無可厚非。最后作者說明只要把心儀的對象的美麗寫進自己的詩中,就永遠不會消失:“只因你借我的詩句便可長壽無疆?!弊詈髢删渥尨蠹倚睦锏膿鷳n放下了。莎士比亞把自己的真實情感帶進詩中,真情流露之處,讓眾讀者為之動容,自然而親切。而且整首詩每行有五個音部(foot),每個音部有一輕一重兩個音節(jié)。全詩所押的韻為abab cdcd efef gg讀起來瑯瑯上口,沒有任何跌宕起伏的感覺。正如徐志摩所說:“你投塊石頭到湖心里去,一圈圈的水紋漾了開去,韻是波紋?!?/p>
與鄧恩同時代的本·瓊生也是17世紀杰出的愛情詩人,他的《致西麗婭》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義的愛情詩,古樸典雅又浪漫多情,它主要沿襲了文藝復興早期的“宮廷愛情”,歌頌柏拉圖式的甜蜜細膩的理想化愛情。在詩中,作者運用了美酒、玫瑰、秋波、香吻這些耳熟能詳?shù)脑~匯,來表達詩中主人翁對心儀的對象的愛戀,從而抒發(fā)自己的感情。這首詩句與句之間透露著作者所表達的精神之愛,提醒世人不要沉溺于世俗之愛。讓讀者讀起來仿佛回到了初戀般的美好,會讓讀者心里泛起點點漣漪,但不會對讀者的心靈產(chǎn)生強大沖擊力。“《致西麗婭》采用民謠的形式來創(chuàng)作,主要用抑揚格,單行四音步,雙行三音步,除隔行采用尾韻外,還在詩中插入了頭韻,如thin/thee;smell/swear;be/breathe”。在韻律上《致西麗婭》和《十四行詩18》一樣瑯瑯上口,甚至可以作為吟唱的文本。
可以看出兩首詩在激情的表達上還是中規(guī)中矩,沒有走出該時代的條框。讀者對于此類愛情詩也是屢見不鮮了。而處于兩者之間的約翰·鄧恩卻像個離經(jīng)叛道的小孩,在詩中直白地用近乎離奇的描述來抒發(fā)自己的激情,讓讀者的內(nèi)心深處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強有力的沖擊,深切感受到讀者那份急切的、直言不諱的對戀人的感情。而這也是“陌生化”所推崇的那樣,用新奇的事物打破人們已有的傳統(tǒng)心理定勢,讓人們以一種新的眼光重新審視已有的舊事物,使其更加生動豐富。
《跳蚤》是鄧恩詩歌中關于愛情的一首代表作。在這首詩中,鄧恩明確表達了性愛是人類的基本欲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僅從詩的標題我們就已經(jīng)很困惑了,難道作者要描寫那令人生厭作嘔的跳蚤嗎?這正是玄學派詩人的巧妙之處,僅從標題就讓讀者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是陌生化的一種體現(xiàn)。若作者以愛情為題,估計會把對這首詩的閱讀興趣降低很多。在詩中的第一節(jié),可以看出作者求愛未果而轉向那只吮吸了他們血液的跳蚤,表達了他的醋意,告訴他的戀人雖然你并未同意我的求愛,但是跳蚤通過吮吸我們的血液已使我倆結合了:“罪惡、羞恥、貞操的丟失,它沒有向我們請求就得到享受,飽餐了我們的血液后大腹便便,這種享受我們無能企及?!痹谶@種脫離常規(guī)的陌生化的求愛方式下,作者直截了當,不加掩飾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令人覺得既好笑又深切感受到作者急切地想占有愛人的心情,心里隨著作者一起期待著他戀人的答案。在第二節(jié)里,戀人無情地拍死了跳蚤,粉碎了作者的期許,這種殘酷的做法激起了作者的憤懣,同時氣急敗壞地通過他的詩句告訴了讀者,讀者也感到震驚,心里被作者感情的強烈表達撞擊了一下又一下。最后一節(jié)是全詩的高潮,作者并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的確,擔心不過是虛驚一場:接受我的愛,你的名譽不會有絲毫損失,就像跳蚤之死不會讓你的生命有所損失?!比魏螒賽壑械那槿硕疾粫艞墝ψ约簯偃说南矏酆驼加?,這與每個讀者的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約翰·鄧恩在詩的韻律上的安排也獨具匠心,在每一節(jié)的最后三行抒情的部分都向后縮進了兩個字節(jié),這樣就同前面描述的六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讀者更加注意作者抒情的這部分,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而且在這首詩中作者還運用了民謠體音韻、口語式語言和戲劇獨白,這種與常規(guī)韻律不同的陌生化的表達方法反映了鄧恩與同時代詩人的不同,更加突出了其詩歌的與眾不同。作者通過對自己感情強烈的抒發(fā)和陌生化的表達方法讓讀者對作者所期許的世俗之愛沒有絲毫的厭惡之情,反而同作者一樣熱切地盼望著詩中戀人的允許,當戀人粉碎了大家的期許時,讀者也和作者一樣氣急敗壞,但是也并未放棄?!暗@里特別重要的是,詩人沒有提供事情的結果,我們的好奇心沒有完全得到滿足,這樣我們的探索也不會局限于就事論事,而會深入到事情背后的意義中去?!奔s翰·鄧恩比起莎士比亞和本·瓊生來說,更加強有力地表達了對戀人的喜愛和占有之情,詩中富有濃烈的激情,沒有任何掩飾和矯揉造作,讀后也讓讀者意猶未盡。而這些多少是因為陌生化帶來的獨特效果。
三 陌生化與約翰·鄧恩詩歌中智力的表現(xiàn)
約翰·鄧恩相比莎士比亞和本·瓊生,他出生于富商之家,家里有著優(yōu)良的教育環(huán)境,他的成長經(jīng)歷無疑是最優(yōu)越的,除了后來因為他離經(jīng)叛道的婚姻和信仰的改變導致他仕途發(fā)生重大轉折。這并不影響約翰·鄧恩的博學多才,他閱讀了大量神學、醫(yī)學、法律和古典的著作,精通天文、地理、神學、生物學等知識。這些都是同時代很多創(chuàng)作家所不能比的,包括莎士比亞和本·瓊生。這也使得他的詩歌中出現(xiàn)了很多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比喻,詩人還把當時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融入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而這些同樣是陌生化的表現(xiàn)手法,向我們展示了約翰·鄧恩的非凡智慧。
莎士比亞的詩歌大部分就像上述提到的《十四行詩18》一樣描寫一切美好的事物,反映生活中的人、事、物的美好。詩中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比如明喻、擬人等,增強了想象力和感染力。但是詩人似乎有意避開將世俗的東西帶入他的詩中,詩中出現(xiàn)的幾乎都是自然之物,讀者很難在其中找到當前社會發(fā)展帶來的科技進步以及世俗之物。也許在莎士比亞看來這些世俗之物會影響他的詩歌的美,而這正是詩人詩歌中一直所追求的事物?!吧勘葋喸谄浜笃谠姼柚校谶@方面已有所突破。但真正的變革來自于17世紀的玄學派詩人?!?/p>
本·瓊生相比莎士比亞,他運用了一些文學典故在《致西麗婭》中,Jove為羅馬神話中的主神;Nectar為希臘神話中眾神所飲的酒?!岸摇吨挛鼷悑I》的內(nèi)容起源于公元3世紀希臘作者斐洛斯特拉托斯的愛情詩《書信集》。歌頌了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愛”。瓊生的《致西麗婭》歷經(jīng)近四百年時間的檢驗,成為千古傳唱的經(jīng)典。我們不得不贊賞本·瓊生的博學,經(jīng)他創(chuàng)作過的情詩早已超越原著,成為屬于本·瓊生自己的創(chuàng)作了。不過這與約翰·鄧恩的博學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伊麗莎白時期歌舞升平,處處都在宣揚著人文主義,當時的詩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歌頌愛情的詩歌以此來迎合大眾的喜好,人們早已對這種常見的詩歌產(chǎn)生了審美疲勞。什克洛夫斯基在《作為手法的藝術》中也談到,“當感知變成習慣性的動作時,它就是機械的了”。再加上這個時期時局動蕩和科技的發(fā)展,敏感的約翰·鄧恩意識到他需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鄧恩勇敢地把跳蚤黑殼下的肚子比做夫妻的婚床:“還有你和我,我們的婚床,婚姻的殿堂?!边@種看似惡心荒誕的比喻不就體現(xiàn)了約翰·鄧恩與眾不同的才智和勇氣?也是向與當時主流社會把鮮花、太陽、星星等比做愛情的詩人挑戰(zhàn)。另外,在同樣經(jīng)典的《別離辭:節(jié)哀》中,作者用天體的震動比喻自己和妻子的離別,在這里他使用了托勒密的天動學的觀點;他還用化學中金子的延展性來比喻他和妻子的愛情;最后又用數(shù)學中的作圖工具圓規(guī)來比喻他們夫妻二人即使分離也是在一起的。鄧恩在他的詩歌中毫不掩飾地寫進了自己對天文、地理、物理、化學、數(shù)學、生物等的了解,讓讀者在欣賞詩歌的同時,也不得不為作者的博學而折腰。雖然詩人這些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的比喻與陌生化的表現(xiàn)方法看似有些賣弄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認這種陌生化刺激著讀者的舊觀念和遲緩的神經(jīng),既推動了讀者對于詩歌的重新審視,也向讀者展現(xiàn)他的非凡才智,這些都與同時代那些急于融入上流社會,迎合大眾口味的詩人、作家是完全不同的。
四 結束語
形式主義的代表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的創(chuàng)作原則,他指出“藝術語言要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采取鮮有的,不熟悉的甚至異類的方式和手段來表達對生活感受的認識,從而超越、突破現(xiàn)有的模式、慣例,使讀者感受到新奇的美感”。約翰·鄧恩的詩歌似乎在各處都與不同時代的陌生化原則不
謀而合,由《跳蚤》可見一斑。約翰·鄧恩直白火熱地表達自己的愛情比起含情脈脈更讓人激情洋溢,更能令讀者理解詩歌中詩人的想法;再加上現(xiàn)代科學知識的插入,更是讓讀者眼前一亮,新奇萬分,這在其他的詩歌中是其極少見的。這種激情與智力的結合無疑是結合著陌生化這種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兩樣都是約翰·鄧恩詩歌中缺一不可的,缺少其中任何一樣,都會落入俗套。
總而言之,約翰·鄧恩的詩歌在17世紀的文壇里特立獨行,也在世界詩歌界的大百科全書中為自己寫下單獨的一頁,他為將來的詩歌開辟了一條新穎的道路,影響著后來的詩人、作家們。
參考文獻
[1]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郭嘉.英美詩歌精品賞析[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3]羅經(jīng)國.新編英國文學選讀(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英〕拉曼·賽爾登.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xiàn)在(劉象愚、陳永國等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5]王英文.“陌生化”的美[J].藝術界,2004(6)
[6]肖明翰.跳蚤——婚姻的神圣廟宇[J].名作欣賞,2002(3)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