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開放存??;圖書館;信息服務
摘要:文章簡單介紹了開放存的含義及特點,分析信息資源的開放存取為圖書館工作帶來的影響,著重闡述了圖書館在開放存取環(huán)境下所面臨的服務瓶頸,并對所面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與解決途徑。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11-0076-02
收稿日期:2014-08-13
作者簡介:曹淑霞(1964-),河南省委黨校圖書館副研究館員。1開放存取運動的興起與發(fā)展
1.1開放存取的含義
開放存取來自于Open Access(簡稱OA)。常被譯作開放存取、開放獲取、開放共享等。2001年12月,開放協(xié)會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召集了有關開放訪問的國際研討會,會上起草和發(fā)表了“布達佩斯開放存取倡議”(BOAI),把開放存取定義為:開放存取文獻是指Internet上公開出版的,允許任何用戶對其全文進行閱讀、下載、復制、傳播、打印、檢索或鏈接,允許爬行器對其編制索引,將其用作軟件數據或用于其他任何合法目的,除網絡自身的訪問限制外不存在任何經濟、法律或技術方面障礙的全文文獻,而只需在獲取時需要保持文獻的完整性。
2開放獲取運動對圖書館業(yè)務工作產生的影響
2.1網絡資源豐富,傳統(tǒng)意義上讀者“流失”
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出現(xiàn)各類強大的搜索引擎,比如以中國百度、國外Google為代表的全文索引;以雅虎、新浪為代表的目錄索引;著名InfoSpace、Dogpile、Vivisimo元搜索引擎,還有不計基數的垂直搜索引擎、集合式搜索引擎、門戶搜索引擎與免費鏈接列表等都能以快捷、準確地獲得所需信息。開放倉儲的出現(xiàn),信息資源的多樣化、獲取的便捷化打破了傳統(tǒng)圖書館“圍墻”,足不出戶便可獲取海量信息。對圖書館網頁來增加的訪問量,替代了到館人次,傳統(tǒng)意義上的讀者“流失”嚴重。但是,信息資源的開放存取極大地豐富了圖書館的館藏內容,對傳統(tǒng)資源的短缺與采購局限做了很大的彌補。
現(xiàn)階段,圖書館仍是數字資源的強大購買者、特色數據倉儲的建設者。在開放存取還未普及的情況下,信息用戶還必須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從圖書館獲得信息。圖書館所肩負的使命仍然不可低估。因此,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平臺與其他信息組織積極加入開放存取,建設獨具特色的數據庫,從根本上加快社會信息資源共享的步伐,提高了圖書館的利用率及信息保障能力。
2.2沖擊圖書館資源建設理念,采訪政策有待調整
傳統(tǒng)圖書館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紙質為載體的文獻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保存與傳遞。近幾年來,書報價格連年上漲,三年內上漲幅度達30%以上。圖書館經費實質性萎縮,只能減少數量,嚴重傷害了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完整性與連續(xù)性。學術追求商業(yè)化,使信息傳播與交流受到阻礙。但是,學術信息的開放存取、OA資源的不斷涌現(xiàn),極大地豐富了用戶獲取信息的內容與途徑。這種以因特網為媒介,無障礙、免費自由的信息交流方式與傳遞模式,可以使圖書館在有選擇、有目的、重特色的基礎上復制、長期保存免費的數字資源,極大地降低了典藏成本與原材料消耗。為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為信息資源的采訪提出新課題。
2.3尊重、保護知識產權,保證信息資源建設良性發(fā)展
“藏”與“管”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開放存取意義的真實體現(xiàn)在于信息資源共享和信息無障礙獲取。圖書館在實現(xiàn)資源共享的過程中,處理好知識產權與開放獲取的關系顯得尤其重要。眾所周知,知識產權是強調保護知識創(chuàng)造者的利益與權力,而開放存取則強調人們對信息資源無償、自由利用。因此,圖書館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與開放獲取的關系及其二者的相對性與絕對性。在為用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把握開放存取資源并不是絕對的自由獲取,而是在知識創(chuàng)造者授權的前提下無償、自由、平等地使用或獲取信息資源。只有這樣,更多、更廣泛的信息才能通過圖書館的服務與科學界定被社會廣泛利用。
2.4打破有限服務,開展平等服務
所謂平等服務就意味著不管年齡、職業(yè)、民族、教育、收入、地域、身體條件等方面的人都能夠獲取館藏的信息。圖書館加入開放存取,也意味著從文獻信息物理管理與服務到知識管理與服務的轉變,而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的重點在于促進知識與信息資源的共享。從服務方式與服務手段來看,開放存取也是實現(xiàn)從館員中介到用戶自助服務的一個轉變。讀者利用通訊技術直接從自助服務系統(tǒng)、網絡客戶端、手機等途徑獲取圖書館的資源。但是,這種方式并不說明讀者不需要館員,館藏資源的利用與共享,還需館員的介入方能實現(xiàn),其重要體現(xiàn)在嫻熟的信息技術、資源整合能力以及對信息的宣傳與推廣等。
3開放存取環(huán)境下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的對策
3.1建立自己的倉儲系統(tǒng),積極加入開放存取聯(lián)盟
3.1.1提高開放存取意識
開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簡稱OA期刊,被稱為開放存取的金色之路。它是國際社會為推動科研成果自由傳播而發(fā)起,目標是通過網絡技術,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地獲得各類文獻資源。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fā)布的2010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標注的學科類別對OA期刊進行分類,得到具有各項評價指標數據的OA期刊797種。我國的OA期刊近幾年也得到迅速發(fā)展,據“中國社會科學在線”2012年6月1日發(fā)布的統(tǒng)計,中國大陸有50種OA期刊。從整體來看,基礎科學類、醫(yī)藥衛(wèi)生類和工業(yè)技術類三個學科領域的OA期刊數較多,合計占到了總數的82.69%。
曹淑霞:開放存取環(huán)境下對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的思考曹淑霞:開放存取環(huán)境下對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的思考開放存取倉儲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又稱機構知識庫、機構倉儲、機構藏庫存等,簡稱OA倉儲,是開放存取的綠色之路。OA倉儲是通過作者自存檔 (Self—Archiving)方式實現(xiàn), 即研究機構或作者,將未曾發(fā)表或已經在發(fā)表的論文作為開放式的電子檔案存儲在學科知識庫(Disciplinary archive)或機構知識庫(Institutional repository)中。OA倉儲可以存放各個學科的研究資料、學術論文、技術報告、實驗數據等,一般不實行內容方面的評審,只要求作者提交的資料基于某一種特定格式或標準并附合一定的學術規(guī)范,其目的在于研究資料的共享與長期保存。其實質是一個數字化檔案庫。所以,參與度比較容易,可以獨立創(chuàng)建,也可以獨自進行一些常規(guī)性的限制。
3.1.2積極加入開放獲取運動
建立機構數據倉儲系統(tǒng)并對外開放是圖書館加入開放存取的具體體現(xiàn)。如今,無論是高校圖書館還是公共圖書館都在借助現(xiàn)代化的知識管理技術與先進的信息組織收集相關的學術信息,建立獨具特色的信息數據庫,并以網絡的形式進行發(fā)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著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變。圖書館以此為基礎,聯(lián)合起來,建立開放存取聯(lián)盟,以功能強大的搜索引擎做輔助工具揭示服務內涵,實行聯(lián)邦檢索等,廣泛迅速地推動學術信息的傳播與交流。
3.2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化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2008年,中國圖書館學會發(fā)表《圖書館服務宣言》:把圖書館服務放在首位,“圖書館是一個開放的知識與信息中心,圖書館以公益性服務為基本原則,以實現(xiàn)和保障公民基本閱讀權利為天職,以讀者需求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由此可見服務是圖書館的價值體現(xiàn),傳統(tǒng)服務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開放存取環(huán)境,改變服務理念是圖書館發(fā)展的根本。
3.2.1服務手段智能化
自從人們利用網絡以來,網絡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特別是開放存取運動興起后,整個互聯(lián)網成為一個通用的信息交換媒介。以印刷文獻為主導的傳統(tǒng)服務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因此,圖書館要利用自己的資源優(yōu)勢,進行文獻信息開發(fā)與整合,加強計算機技術在服務中的應用。首先建立起自動采訪系統(tǒng),用戶通過客戶機、手機登錄圖書館,進行圖書文獻的推薦、評價及建議;利用智能系統(tǒng),與用戶進行互動,使每個人既是信息的使用者,又是信息資源的提供者,通過動態(tài)的、廣泛參與的技術使圖書館信息資源有序化、有效化。
3.2.2服務范圍擴大化
在傳統(tǒng)觀念上講,每個圖書館都會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服務群。但是,在網絡時代信息獲得的多渠道,要求圖書館拆除“圍墻”,利用自己的資源優(yōu)勢擴大服務范圍,開展特色服務、定制服務、跟蹤服務等。以此來突顯圖書館的針對性、特殊性、專業(yè)性。
3.2.3服務方式知識化
知識服務是基于用戶對信息需求的具體要求而開展的服務,開放存取要求館員既是讀者服務員、信息處理員,又是學科信息員、知識導航員。形式上為用戶檢索、傳遞文獻信息解決實際問題;內容上以館藏資源、網絡為基礎建立高效的知識導航系統(tǒng),為用戶提供專業(yè)的、方便快捷的個性化服務。
4了解國內開放獲取的發(fā)展,向讀者及時推薦OA資源
隨著人們對開放存取認識的逐漸加深,不少信息機構、圖書館吸取發(fā)達國家的經驗,積極加入開放存取,探索和研究開放存取在信息傳播、社會生活中的運用。據不完全統(tǒng)計,每年約有15%的學術成果在互聯(lián)網上開放存取。但是,在學術研究比較集中的高校至少有70.08%的讀者沒有聽說過OA資源。圖書館及其館員要積極向用戶宣傳和推薦OA資源,鼓勵應用OA資源。在圖書館網頁建立OA資源鏈接,對用戶開展利用OA資源的培訓活動、舉辦講座,編發(fā)宣傳資料等。讓讀者擁有開放存取理念,并積極加入。這樣,一方面可以加快圖書館信息資源開放獲取的速度,另一方面也能激發(fā)科研工作者加入開放獲取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雷.我國開放存取資源研究狀況分析[J].國醫(yī)信息,2012(8):44-45.
[2]黃原原.開放存取學術資源分布及利用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網刊,2010(5).
[3]徐珂瑋.平等服務視角下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研究[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1(2):49-51.
[4]初景利,吳冬曼.圖書館發(fā)展趨勢報告(三):資源建設和用戶服務[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0(3):3-9.
[5]金鑫,李雪嬌,吳靖.中文OA期刊影響力調查分析[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2(11):74-78.
[6]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服務宣言[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6).
(編校: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