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詩翔
請以“遞一根拐杖”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角度自選;2.立意自定;3.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一、思路點撥
(一)關于審題
1.揣摩“拐杖”之意:它本是輔佐行走的用具,年老者,病弱者,風雨里,攀登時,都用得上,由此引申出在別人不便時困境中提供的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是物質(zhì)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是長久的。
2.揣摩“遞”?!斑f”者,傳遞,傳送也,指的是從一方到另一方,從一處到另一處,是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
3.題目中省略了關系,即“誰”遞給“誰”;隱去了情境,即在對方遭遇不便或陷入困境時才須遞一根拐杖,這些在構思時都要有所考慮。
4.按照正常的思路,“遞”的行為反映的是扶危濟困的愛心,在立意上可以由此生發(fā)開去。同時應該注意到,“遞一根拐杖”的意義還在于精神上的長久的作用,而不僅是解一時之急。
(二)關于構思
1.寫記敘文,立意比較好的,還是立足“拐杖”的本義,在此基礎上生發(fā),由有形的拐杖到無形的拐杖。選材應該可以有較廣闊的空間:很多人,在很多種情況下,都是需要一根拐杖的。注意用生活的細節(jié)打動人,注意通過細節(jié)凝聚各種情感,反映人生百態(tài)。
2.寫議論文,肯定是著眼于“拐杖”的比喻義,即圍繞“給困境中的人以幫助”這一話題展開論述。文章開頭盡量從其本義展開論述,而且第一段就應該點題。在立意上可以拓展到幫助人在精神上獨立、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等高度。
二、升格提示
“給誰傳遞拐杖”是文章立意成敗的關鍵,從根本上決定了一篇文章的思想價值、情感價值、審美價值。給身邊人傳遞拐杖,體現(xiàn)親情、友情;給陌生人傳遞拐杖,體現(xiàn)溫情和關愛;給自己傳遞拐杖,體現(xiàn)自立自強(巴爾扎克在最窮困潦倒時,用剩下的錢給自己買了一根綠玉杖,對自己說:“我將粉碎一切困難!”);給弱勢群體傳遞拐杖,體現(xiàn)對生命的尊重敬畏;也可以給都市人、名人、富人傳遞淡定從容的人生態(tài)度、成熟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告訴他們平平淡淡才是真。
三、范文
遞一根拐杖
奶奶走路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腳給扭傷了。
一直小心謹慎的奶奶突然大意地摔傷了,我還真有些不習慣。奶奶像個小孩子一樣一臉的不高興,因為不能走路了!
姑姑從來就是孝順的好女兒,于是就給奶奶買了根拐杖,說:“媽,您走路時就拄著它,可別再不小心跌著了!”奶奶拄著拐杖能走路了,可依舊一臉的不高興,姑姑很細心,這次她重買了個拐杖,比上次更精致,更漂亮的拐杖,質(zhì)地堅硬,很是氣派。
我說:“奶奶,這次您滿意了吧?這拐杖可是村里最漂亮的拐杖呢!”
奶奶笑了笑,卻透出一絲無奈來。我不知道她為什么還不高興,一向樂天派的奶奶突然憂郁起來了。
還是爸爸最懂奶奶的心,他說:“奶奶呀,是因為有了那根拐杖才不高興的!”
我不明白,習慣忙碌的奶奶現(xiàn)在可以不用成天坐在椅子上,可以起來走路了,不應該高興一點嗎?
爸爸說:“傻孩子,拄了根拐杖變老了,誰會高興呢?”
我突然明白過來,原來奶奶也是怕別人說她老的呀?或者,是不愿意變老吧。
看著奶奶坐在椅子上端詳著那根拐杖,一言不發(fā)。奶奶難得這么安靜,或許應該是我猜猜她的心思的時候了。
小時候在奶奶身邊長大,她很疼我,給我做飯,洗衣,接送我上學,放學,替我背書包,成天樂呵呵的,忙得跟陀螺似的也不嫌累。奶奶總是干凈利落,笑聲清明,嗓門很大地說話,后來聽說她是大家閨秀,我還不相信。
原來文靜、聰慧的奶奶為我們晚輩變成一個勤勞忙碌的世俗中人,什么東西可以改變她這么多?
后來離開了她去縣城念初中,高中,難得回來看她一次。每次走的時候,奶奶總是拉住我的手,說:“要用功學習,什么都可以耽誤,這事不能耽誤啊!”奶奶手上粗糙的皮膚總是把我的手磨得很疼。
我們離開的時候,誰都不忍回頭。不論走出多遠,只要能看得見,回眸時便總是會看到奶奶瘦小的身影,固執(zhí)地站著不肯離去,嘴里卻說:“你們快走啊,再不走來不及了?!?/p>
而現(xiàn)在,奶奶愈發(fā)蒼老,滿面皺紋,干癟的皮膚,斑白的頭發(fā),真的是老了。
生命走向衰老時,奶奶卻固執(zhí)地不肯接受那根可以支撐她的拐杖,她總是悲傷地凝視著這根拐杖,似乎她經(jīng)常這樣凝視,凝視窗外的四季變化,凝視爺爺?shù)倪z像,凝視我們漸漸模糊的背影。
我們似乎懂她太少了,善良的奶奶,她總說:“你們沒空就別回來,我一個人好著呢?!庇帜菢泳鞈俚貫槲覀兯蛣e。
我突然懂得了奶奶的無奈,兒時我們不會走路時,奶奶何曾遞給我們一根拐杖就離開了呢?再精致的拐杖也比不上我們晚輩的攙扶和陪伴呀!
我走過去,將奶奶小心地攙起來,陪她散步。
奶奶似乎也明白了什么,她笑了,笑得很好看,斑白的發(fā)絲被風吹拂到我的臉上,我看得出她的欣慰。因為我找到了最好的拐杖,不是嗎?
【點評】
本文優(yōu)點:1.入題快,扣題緊。文章直接進入敘事,開門見山,并設置懸念,結尾釋疑,闡釋真正的“拐杖”不是物質(zhì)的補給,而是情感的慰藉和精神的支撐;2.準確把握“拐杖”的深層涵義,對“拐杖”的理解由淺入深,從有形到無形,文章最后揭示:再精致的拐杖也比不上我們晚輩的攙扶和陪伴,深化主旨,發(fā)人深省。3.文章語言優(yōu)美簡練,人物形象鮮明動人。如“小時候在奶奶身邊長大,她很疼我,給我做飯,洗衣,接送我上學,放學,替我背書包,成天樂呵呵的,忙得跟陀螺似的也不嫌累。奶奶總是干凈利落,笑聲清明,嗓門很大地說話,后來聽說她是大家閨秀,我還不相信”、“生命走向衰老時,奶奶卻固執(zhí)地不肯接受那根可以支撐她的拐杖,他總是悲傷地凝視著這根拐杖,似乎她經(jīng)常這樣凝視,凝視窗外的四季變化,凝視爺爺?shù)倪z像,凝視我們漸漸模糊的背影”,足見小作者深厚的描寫能力和記敘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