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忐忑,“飛·言情”新開了編輯專欄的版塊,也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喜歡。
想當(dāng)年,調(diào)姐也是一個活躍在雜志圈的知名寫手,那年月,不曉得多少雜志的小讀者、編輯部的小主編對我熱情追捧(貍崽:調(diào)姐,有摸著自己的良心說話嗎……),現(xiàn)如今,寫個編輯專欄,也要在貍崽面前再三申請,到底誰才是老大!也不想想,我要是不寫第一期,這往后的編輯專欄還有人想看嗎!
唉,最近像貍崽這種煩心事太多,我都想回去種田了。
隔壁“桃之夭夭”組的組長貓懶懶同學(xué)也干起了副業(yè),把家里的米運到長沙,據(jù)說在編輯部同事中已經(jīng)成功推銷出去幾百斤了。
隔壁新來的“飛·星動”的主編大熊,據(jù)說因為看在貓懶懶組長美貌(瞎了眼?。┑姆稚希獙⑹O碌拿锥假I下來,送給食堂大師傅。
前兩天又接到父親大人的電話,說他做生意的那個菜市場重新抽選攤位,他的攤位旁邊的那個位置人流量不錯,問我要不要考慮回去跟他一起賣豬肉,還有賣牛肉的二叔旁邊也空出了位置,賣魚的話生意應(yīng)該不錯。反正市場里面家里的親戚賣什么的都有,就缺賣魚的了,要是我回去了,正好填補了家族事業(yè)(……)的空缺。
雖然父親大人的提議總是讓人忍不住翻白眼,但是每次在電話里聽到他老人家說隔壁XX的兒子覺得在外面工作很辛苦,已經(jīng)辭職在家休養(yǎng),你要不要請個假回來休息一下的時候,就忍不住有哽咽的感覺。
十八歲之前,總想逃離父母的身邊,十八歲之后,真正離開了他們,才發(fā)現(xiàn)想再回去已經(jīng)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他們,卻一直敞開懷抱,告訴我,他們一直在等著。
別看我每天跟同事們有說有笑的,大家就以為我是一個諧星,呃,好吧,其實我以前也以為自己是,最近卻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很感性的一個人。
可是每次發(fā)一點感性的東西在微信朋友圈里,就有一大堆的同事跑過來攻擊我,說什么調(diào)姐不要裝了……調(diào)姐,你的接地氣呢……
難道姐就不能空虛寂寞憂愁嗎?
為什么會空虛寂寞憂愁呢?
細想起來,好像也沒有什么非得憂愁的理由,一定要抓一個的話,那就是因為成長吧。
前陣子看《繼承者們》,里面的女二號問男二號為什么一把年紀(jì)了,還會處于青春期,還會因為青春期不開心?男二號回答說,青春期不是因為年齡,而是身處的狀況決定的。
如果說青春期的痛是一種銳痛,那么成長后的痛,就是一種沒辦法發(fā)泄,無處求救的鈍痛吧。
成長就是就算身邊圍繞了一堆的愛人,還是感覺孤立無援,就算身邊有很多朋友,還是感覺寂寞,不想傾訴,不能推卸,就這樣面帶微笑地扛著。
終于明白,為什么武俠小說里面,那些大俠和高手們,歷經(jīng)了生死拼搏,結(jié)局的時候卻都選擇退隱江湖了。
放下和退出,對于成年人來說,是心里最深的奢望。
成年人不是因為年紀(jì)到了就是成年人了,成年跟青春期一樣,也是由身處的狀況決定的。
好在,青春總要成長,成長就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