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條校規(guī)由學生公投制定
卡夫卡說過:“沒有經(jīng)過思考的創(chuàng)作,最終可能只是一連串的馴化過程?!绷装啵ㄏ喈斢趦?nèi)地高三)的林添祥,當初知道本地有家創(chuàng)意書院時,便直覺這是實踐這句話的最合適之處。第一天去上學,林添祥便碰到了一件讓他至今想起還覺興奮的事。“學校保安居然認出了我襯衫上的卡夫卡像,還拉住我討論壁畫和香港漫畫……”
跟林添祥一樣,兆基書院的許多學生都是沖著這里“自由”“藝術”的氛圍來的。
這所成立于2006年的高中,是香港第一所提供全面創(chuàng)意教育的直資中學(指由香港教育局根據(jù)其學額提供若干資助的學校,但其課程、收費及入學要求等均由學校自行決定,有著相當大的自由度)。這之前,香港沒有專門教授藝術課程的直資中學,這些課程一般都在體藝(即體育和藝術)中學里,或是職業(yè)培訓學校,課程包括旅游、裝潢、美容美發(fā)等。
阿詩是創(chuàng)校第一年進來的學生,她記得,那時很多同學都是看了媒體報道,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過來的?!胺_新學期的選課表,我既興奮又不安。這里除了中學文憑考試必考的中文、英語、數(shù)學和通識課程外,還有學校專設的設計、電影、多媒體表演和環(huán)境研究類4門課程供我們選擇。此外,還可以選修文學、歷史、倫理宗教等課程?!币驗榉锤兄八诘膫鹘y(tǒng)中學純粹為了應試而教的內(nèi)容,阿詩一度產(chǎn)生厭學情緒甚至逃學,在這兒她卻漸漸找回了學習的樂趣?!皟?nèi)容太多了,知識多到要讓你腦子爆炸。都是原來學校沒教的,但卻是我最想吸收的東西。”
不像其他任何學校,這里的課堂上幾乎沒什么教輔書,更不用背考點和做模擬試卷,老師完全根據(jù)自己的方式來教學。語文范文找的是報刊文章、經(jīng)典文學;數(shù)學的等差數(shù)列可以和手工立體書、透視繪畫法結(jié)合起來;中國歷史可以通過戲劇編排來加深印象;就連體育老師都會聯(lián)合書法老師一起教他們武術……至于那幾門兆基獨有的創(chuàng)意專業(yè)導向課程,更是跟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大異其趣。
老師全是本地或海外請來的藝術家,包括電影美術指導、建筑設計師等。他們長年駐校執(zhí)教,學生們因此能隨時接觸到業(yè)界第一手信息。學校還有短期的“駐校藝術家”課程,他們曾找來一位日本服裝設計師駐校3個月,跟學生一起創(chuàng)作,最后舉辦了一場時裝秀。還曾請來民間一位扎大頭佛的師傅來開設工作坊。
“這里給我的最大感覺就是太自由了。”John看上去像個乖乖生,過去讀的是一間“精英學?!保兴模ㄏ喈斢趦?nèi)地高一)那年執(zhí)意轉(zhuǎn)學到了這里?!跋愀塾行W校連襪子的長度也要規(guī)定,同學們都像從一個模子里出來的?!倍矚g的藝術類課程,在學校只被稱做“閑科”,老師教得馬虎,學生學得沒勁,只因這些科目不在高考范疇之內(nèi)。
剛到兆基時,John的心情可以用“惶恐”來形容。周圍每個人的教育背景和興趣點都不同,大家都恣意揮灑著自己的個性:校服可以按自己的品位隨意搭配;化妝染發(fā)不被禁止;教室可以任由學生自己布置——重刷墻漆,點綴裝飾,隨意編排桌椅,堆滿自己的作品,甚至在教室后放張沙發(fā),上課困了就跑去睡覺。但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上了這種氛圍。因為,兆基書院尊重每一個學生的選擇。有些學生在課堂上打瞌睡——也許并不是懶散,而是前夜通宵在學校剪影片——而對于這種創(chuàng)作激情,老師會留校陪伴,校門更是始終開放,不會一放學就趕人回家。
翻開人手一本的《校園生活手冊》,上面看不到任何“禁止”類的字眼,只有“不接受”行為。唯一的一條校規(guī)是:“遲到或無故缺席20次,學生須要離校?!本褪沁@唯一一條校規(guī),還是學生們提議出臺的。這兩年學生人數(shù)越來越多,遲到缺席的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許多師生的爭論。于是,全校400多名師生利用周三的例行聚會,認真討論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比如課桌涂鴉,很多學生都喜歡這么做,但有些老師不贊成,覺得畫得太難看。這種行為在普通學??赡芫褪怯泜€小過,再罰擦桌子解決了事,但在這里,又引起了全校公投?!罢n桌涂鴉到底好不好?”“什么樣的涂鴉才叫美?”學生們把一張張被涂鴉了的桌子搬到舞臺上,讓全校師生評選。最后的決定是,人校時每人定一張桌子,愛怎么畫怎么畫,離校時把它全部擦干凈就可以。
“我們不喜歡空降一套規(guī)矩來逼我們服從。也許我們?nèi)匀徊幌矚g某條規(guī)定,但至少大家理解這條規(guī)定是怎樣和為何被定出來的?!比缃?,這種全校大集會已經(jīng)成了每周三的慣例,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嘉賓演講、全校公開課等,都會在這天進行。
教師辦公室是學生最喜歡去的地方
你也許想象不到,在這里放學后最受學生歡迎的閑逛地之一,居然是教員辦公室。這間約有三四百平方米的大房間,用矮矮的格子壁板隔開了幾十張辦公桌。每張桌上除了資料外,還堆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手工藝品、公仔、玩具、籃球、樂器……
“在我以前讀的那所中學,教員室是個禁地。如果要見老師的話,你只能在門外按對講機,請某某老師出來。而在這里,想進來隨時歡迎。你一眼看過去,基本上分不清誰是老師誰是學生?!敝硇iL劉天明笑著說。他原來在舞蹈團工作,兆基書院剛創(chuàng)辦時,他是第一批老師中的一員,“來這所學校時,我一直抱著一個疑問:到底文化藝術能不能改造一個人呢?現(xiàn)在,每一天我都在驗證著?!?/p>
剛來那年,劉天明的挫敗感非常強,上課時簡直想哭,他教的是中文課的語法修辭,學生似乎完全聽不懂。而來上學的孩子,也大多哭喪著臉。可是慢慢地他發(fā)現(xiàn),只要用心去關心每位學生的成長,他們就會進步。
“你到大多數(shù)中學外面看看,掛的橫幅上都寫著:誰誰拿了什么獎,誰誰考上了名校……但社會需要的并不只有這些人,也有另外一些人,他們心里裝滿r對藝術的熱愛。要他上中文或數(shù)學課也許會非常痛苦,但他卻不介意夜以繼日地看電影,整個通宵跟你聊設計?!?/p>
這類學生是不是就沒法教了呢?在傳統(tǒng)學校,答案也許就是不能教,老師只能拿出各種規(guī)則來規(guī)范學生,但兆基書院不想這樣做。這里一個班只有20多個人,老師完全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輔導。
“這里沒有所謂優(yōu)生、差生,每個人的個性和能力都相差太大了,而這種獨特性也是我們努力讓他們保持的。所以,你沒法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對待所有學生。當然,這樣就沒人會告訴你事情應該怎么做,也沒人會告訴你這種做法好不好,你得為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這非常刺激,也非常累。”教倫理和宗教課的謝國俊老師同樣是剛創(chuàng)校時就來到這里的,之前他在一所國際學校教音樂。
在兆基書院教高考科目的中、英、數(shù)、通識的老帥,共同的目標就是在藝術的氛圍內(nèi)讓學生學到盡可能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這間學校非常多元化,但也容易讓人誤解它是一間“差生學?!?,一直到現(xiàn)在都是這樣。所以我們也有個使命,就是讓人們發(fā)現(xiàn)這間另類的學校是能學到東西的,它只是讓你用另一種方式去發(fā)展而已。
有趣的是,不論是哪個科目的老師,或多或少都有些文藝上的造詣:歷史老師喜歡吹長笛,中文老師是詩人,體育老師書法寫得很好,而且正在修讀藝術類碩士……“我們非常希望招到這樣的老師,他們不僅通曉自己所教的那一科,同時也有其他方面的造詣,這樣上起課來便可以‘跨界’,達到更通達的效果。而且,有這么一個榜樣,學生也會有更多的追求?!?/p>
但現(xiàn)實總會讓他們回歸到一個問題:升學考試。這仍然是一所高中,所有的學生最終依然要走向大學,他們必然要跟其他經(jīng)過多年應試訓練的學生一起競爭。每年高考出成績時,對兆基書院的老師來說都不啻為一場沖擊,促使他們重新考慮,接下來的工作應該怎樣進行,他們還可以為學生做些什么?“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尋求一種平衡,如果一個很有天賦的學生有機會上大學,他接觸的空間是會更廣闊的,這是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我們有責任幫他解決?!?/p>
既要顧及教學的藝術性和趣味性,又要培養(yǎng)學生對付傳統(tǒng)考試,的確是不容易的。“我們曾專門買回我們考生的試卷來進行分析,有些學生的答題思維非常獨特,很有見解,但就是因為不合考試大綱要求,得了很低的分,這是很讓人糾結(jié)的?!敝x國俊老師笑言,他們只能讓學生上課用一套思維,應試時再用另一套,有時感覺自己都教得人格分裂了。“其實,我們也仍然在應試教育的折磨下生存,只是嘗試著打開了一扇窗。窗外到底是怎樣的,沒人知道。但我希望有了這個開放的空間,社會會有一點點改變?!?/p>
辦一所沒有較威的學較
作為兆基書院的副校監(jiān),Mav的工作可以用“車輪戰(zhàn)”來形容:跟學生談話、與家長面談、處理大大小小的事務……就沒有停歇的時候。所以,當這位剪著利落波波頭的女士坐在你面前,用超過常人兩倍的語速連珠炮般說話的時候,你一點都不會感到奇怪。
“這所學校太特殊了,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要處理。我們換了好幾任校長都沒有合適的,所以只好讓我代理校長職務?!彼臼俏华毩⑽乃嚬ぷ髡?,兆基書院創(chuàng)辦時,請她做了項目總監(jiān),后來她又參與課程規(guī)劃和師資聘請,再后來就全身心扎進來了。
“我們希望創(chuàng)辦一所學校,從中學開始就專門為香港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意人才,而且是通過藝術去影響學生。比如我們會通過戲劇去教授歷史,通過舞蹈去傳授文學,這是一種很crossover(跨界)的教學方法。雖然課程密度并不大,但老師們?nèi)匀粫X得負擔很重?!?/p>
兆基書院有400多名學生,全職老師40名,再加上兼職教藝術的外聘藝術家就更多了。跟請不到合適的校長一樣,要找到合適的老師同樣是難事。他們的師資來源一是媒體宣傳,二是文化界的朋友介紹?!罢衅笗r,除了審核資格,我們一定會問:你對文化藝術有沒有興趣?看不看書?看不看表演?但很多老師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影響很深,比較看重權威,所以來到這兒后有些幻滅:這里的學生這么自由、不聽話,怎么教?但熬過第一年后,老師們(愿意留下來的)就慢慢理解并接受我們的價值觀了。”
然而,辦一所沒有權威的學校,遠沒有想象中那么過癮,老師們每天都要面對各種挑戰(zhàn)?;瘖y、染發(fā)、戴耳釘?shù)炔辉诮狗秶鷥?nèi)的行為,也引起過不小的爭議,甚至讓學生家長產(chǎn)生了很大擔憂。其實Mav自己也很看不慣,她不是不想下禁令,但憑什么?“染發(fā)不是一種錯誤啊,這只是一種審美,一種潮流文化。你只能說你不喜歡甚至厭惡它,但你沒法禁止它。因為我們信仰的是藝術,而藝術的宗旨是不能禁止這限制那的,不然怎么創(chuàng)作?還要這所學校干什么?”于是,她每每遇到這樣的學生便念叨:“你覺得這樣很美嗎?你是個香港人,卻全身上下都是日本文化,想表達什么呢?我一點都不覺得這適合你,更談不上好看了。”直到有些學生后來自己也覺得沒趣,悄悄換回正常的裝束。
其實,面對這樣的學校,不少家長最初也是疑慮重重的,有些甚至在孩子堅持轉(zhuǎn)過來之后,仍留著之前學校的學費不退,希望孩子還能轉(zhuǎn)回去。因此,學校在與家長溝通上非常主動,除了一年4次的家長聚會外,還經(jīng)常邀請他們來參與學?;顒?。
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在學習中快樂起來,回家也更樂于與父母溝通了,家長們都很欣慰。在新年的留言板上,不少家長在心形紙條上寫下:“多謝你們的努力,使我兒子喜歡來學校?!薄澳銈兊年P心,我們感受到了。加油!”
有些人覺得兆基書院的模式就像大學,強調(diào)自由和自律,但他們的對象卻并不是大學生,那么這種做法是不是正確呢?給予這個年紀的孩子如此多的自由,意義到底在哪里?這是他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幸運的是,經(jīng)過考試,他們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學生升人了更高等的學校(大學本科、副學士、大專院校等),有少數(shù)則自己出去創(chuàng)業(yè)了。
“看到他們?nèi)栽谧穼ぷ约旱膲粝?,我很欣慰。我很希望香港能再多開幾所這樣的學校,給學生們多些選擇。”May說。
(本文摘自《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