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5點,我爬起來,準(zhǔn)備去離鎮(zhèn)中心十幾公里的山頭看日出。我住的家庭旅館是老式泰國木質(zhì)民居,走起路來地板嘎吱作響,洗漱時我放輕了腳步,生怕驚醒了房東。家里的雙子狗一早就蹲在門口,準(zhǔn)備見人就黏上去。一只狗毛色黑白相間,叫Mi Panda(大熊貓);另一只黃色的忘記了名字——我不懂泰語,房東又不懂英文。從入住開始,房東婆婆每天笑嘻嘻地跟我拉家常,絮絮叨叨,盡管我一句都聽不懂。也正是這些舉動讓我覺得自己住進的是遠房親戚家,而非異國他鄉(xiāng)。
院門象征性地掩著,不出所料,約好的嘟嘟車沒有出現(xiàn)。司機的名字讀音類似“蛋”,于是我手機里有了這樣一個神奇的名字。蛋沒有來,我只好打電話用剛學(xué)會的幾句泰語夾雜著英語告訴他我到了。要不是旁邊小店的老板主動幫忙,我真不知道怎樣才能表達清楚我的確切位置。
等“蛋”的時候,小鎮(zhèn)依次排開的木門陸續(xù)打開,各家門前鋪起長條的紅地毯,居民們開始在地攤上整齊地擺放盛滿食物、金光閃閃的容器。人們雙手合十、拿著鮮花,雙眼緊閉念叨著什么——這是布施供養(yǎng)的準(zhǔn)備工作。伴隨著遙遠的鐘聲,身著黃袍的僧人就要來了。沒等化緣的和尚走近,“蛋”來了。他的嘟嘟車和其他泰國人一樣,掛滿了飾物,插滿了鮮花,車上還綁著個“Made in China”的劣質(zhì)音箱。我坐上車,伴著帶有老撾腔的泰語歌,和車上叮當(dāng)作響的飾物撞擊聲,駛向山頭。
在清刊,最值得玩味的,當(dāng)屬當(dāng)?shù)氐哪举|(zhì)民居。用長條窄木板層層相疊形成屋身,屋檐、勒腳幾乎沒有裝飾。屋頂是緩坡,不知道從前是不是茅草質(zhì)地,現(xiàn)在已經(jīng)更新為金屬瓦楞板。泰國氣候炎熱,催生了民居的“灰空間”,陽臺、外廊、大屋檐下的休息區(qū)比比皆是。也只有在當(dāng)?shù)刈咭蛔?,才能體會烈日當(dāng)頭屋檐下深深的陰影有多重要。這個國家的休閑氛圍也滲透到了民居,哪怕是最普通的人家,都會在房前屋后種滿花草,精心布置院落,擺上桌椅,經(jīng)營自己的生活,其中不乏出彩的設(shè)計。與樸素的木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金碧輝煌的佛寺,在全民信教的國家,哪怕這樣一個邊陲小鎮(zhèn)都會有幾處不容小視的宗教場所。顯然佛教讓這里的人們變得祥和、安寧,同時讓這里的木屋、花園、街道也變得樸素、真實。
午后的清刊極其慵懶,烈日當(dāng)空,屋檐下、陽臺上隨處可見打瞌睡的居民。一家小咖啡店索性立了個牌子,寫著“在休息呢,下午3點回來”,3點路過這家店,上面的時間被劃去,改成“4點”。看到這個有點幽默的牌子,我會心一笑,原諒了“蛋”的失約。夜晚來臨,安靜的街道變成夜市,兩旁木屋勾勒出的空間變成長長的露天店鋪,食物、飾物、工藝品應(yīng)有盡有,像極了世外桃源。
Tips:
1.前往清刊可從泰國東北部的孔敬府或烏隆府搭乘班車,前往清刊所在的黎府,再從黎府汽車站乘搭當(dāng)?shù)匕褪俊?/p>
2.清刊沿湄公河而建,河邊客棧、餐館豐富,泰國當(dāng)?shù)毓?jié)日會相對擁擠,建議錯峰出行。
3.在清刊可選擇騎車游覽田園風(fēng)光,也可租三輪摩托車前往鎮(zhèn)外的山頭,欣賞壯麗的云海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