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在某些地方很像A片,劇情流程已是定數(shù),結果可以料想,必須在別的地方制造新意:動機、場景、環(huán)境……恐怖片制造者往往四下里尋找新點子,《你是下一個》算是找到了。
年輕女孩跟著男友一家去郊外別墅度假,被一群戴著面具的殺手圍剿。女孩是孤立的,和那一大家子的相處本來就蘊含緊張度,郊外別墅的夜晚,更是將這種緊張推向極致。面具殺手就在此時出現(xiàn),別墅因此成了封閉空間,兩方對抗格外慘烈。電影開始時,對面具殺手的動機做了誤導,讓人以為他們之所以制造滅門獵殺,純屬個人愛好,這種無由、未知的兇殘,又把其間的恐怖放大了。這種故事構架,是以往的恐怖片里看不到的。
這個故事還好在,它藏著第二個故事,就是女主角的前史:她的父親擔心地球資源用盡、人類陷入絕境,會為了爭奪剩余資源而互相加害,于是帶著她加入一個基地,在那個基地里,她接受了殘酷的生存訓練。這解釋了她為什么會在關鍵時刻處變不驚、并能利用一間普通住宅里的材料,制造出暗器和機關,也讓人對那個基地里發(fā)生的一切產(chǎn)生聯(lián)想,拓寬了故事的空間。
沙妮·文森從《犯罪現(xiàn)場調查》《舞出我人生(3D)》一路走來,她瘦削、干練,帶點適度的陰沉,讓她的角色設定變得合理。如果這部電影有續(xù)集或前傳,就應該是女主角的故事。她怎么在基地里存活,走出這間別墅后又會有些什么際遇,她的身世足夠三四部電影來消費。
我一點也不懷疑這部電影會出續(xù)集,而且在多年后翻拍,盡管它和那些恐怖片經(jīng)典比起來還有差距,但它有新意,這就夠了。能夠留下來的恐怖片,所憑借的就是點點滴滴的新意,它們必須要在某種傳說、某種職業(yè)、某個地方、某個心理狀況以及某種情境里找出特別之處,將它和恐怖殺戮糅合,讓恐懼帶上特點,讓奔逃之路不那么單調,讓自己的特色成為一個小小宗派的源頭。
《隔山有眼》的新意,源于50年代的核恐懼以及戈壁深處的荒涼生存;《月光光心慌慌》的新意,來自萬圣節(jié)不安、邁克爾·梅耶的不尋常身世、醫(yī)生盧米斯的憂心忡忡;《德州電鋸殺人狂》則用人們對精神病家族的恐懼,構建了一個狂亂的世界;《寂靜嶺》的新意,來自人們對異世界的想象,它和現(xiàn)實世界只有一線之隔;《黑暗侵襲》的新意,由女性戶外運動愛好者、洞窟、不明生物、絕境中的人際關系組成;《狼溪》則用澳大利亞的荒漠戈壁、戶外徒步愛好者的莽撞以及對本國旅游業(yè)的自黑,構成了魅力點。還有《猛鬼追魂》系列里的地獄盒子、《午夜兇鈴》中的錄像帶和現(xiàn)代社會的病毒式“繁殖”,以及《榆樹街噩夢》中的夢中殺手。
讓我產(chǎn)生興趣的,不是恐怖片的驚心動魄,而是其中的創(chuàng)意智慧。在被輕視的故事類型中,殫精竭慮地尋找新的興奮點,盡管它往往被忽略,被觀眾毫不猶豫地打上一星二星(即便最經(jīng)典的恐怖片,豆瓣評分也很難超過7分)。沒有一種執(zhí)著,比投入在恐怖片里的執(zhí)著更強烈;也再沒有一種熱愛,比恐怖片里的熱愛更不求回報。
《陰風陣陣》 (1977)
導演:達里奧·阿基多
主演:杰西卡·哈珀
美國女孩孤身奔赴異國芭蕾舞學校學習,卻發(fā)現(xiàn)這間學校很可能是女巫的巢穴。電影處處俗套,達里奧·阿基多卻用一切手段,將帶著怪異色彩的恐懼感渲染到了極致。這是我個人的恐怖片單的第一名。
《神秘失蹤》 (1988)
導演:喬治·斯魯依澤
主演:伯納德·皮亞里·唐納迪歐
電影成功給出一種憂郁、迷離、脆弱的情緒。1993年,這個故事被導演本人翻拍,照舊緊張,但那種迷人的情緒卻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