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快樂的教學成為時下眾多教師努力追求的方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思索,在多次閱讀阿黛爾·法伯和依萊恩·瑪茲麗施的系列作品后,領悟到讓教學變得“高快”并不難,只要教師能真正做到換位思考,認可學生的感受,做出恰當?shù)闹笇?,自然能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讓語文教學實現(xiàn)“高快”,這也是讓學生樂于學習的秘密所在。
關鍵詞:高效;快樂;換位思考
傳道、授業(yè)、解惑,作為教師最基本也最為本質(zhì)的職責而言,努力追求效率效益的最大化,這是數(shù)千年來從事教師這個行業(yè)者亙古不變的孜孜追求。而在經(jīng)濟日益發(fā)展,社會日益和諧,人類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愉悅感也日漸被人們所重視。于是,高效快樂,簡稱“高快”日漸為人們所熟知。
一、構建高效快樂課堂
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fā),高效生成,愉悅共享。這個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上高效率、高質(zhì)量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在學業(yè)上高效收獲、高效提高、高效進步。教師積極輕松愉悅地教,學生自覺主動快樂地學,課堂氛圍和諧融洽。
高效快樂的課堂是所有師生的理想課堂,而現(xiàn)實課堂中,總有那么一些不和諧的音符讓課堂的腳步變得緩慢,打破祥和愉悅的氣氛。在三四十個學生中,總有那么幾個常常走神,學習興趣不濃的后進學生;總有那么幾個行為乖張,情緒暴躁的問題學生,而在城鄉(xiāng)結合的學校里,這種情況日益突出,這正是我們這些學校老師所面臨的嚴峻現(xiàn)實,如何改變現(xiàn)狀,扭轉劣勢,這是我們這些學校的老師共同思考的問題。
二、換位思考,為語文教學插上輕盈翅膀
差異是種客觀存在。心理學說,“學生的個別差異是指不同個體之間在行為方面相對穩(wěn)定的不相似性?!倍鎸@群十三四歲的孩子,生理上正在慢慢發(fā)生著劇變,心理上也是千差萬別,而這種種的差異性,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認知方面的種種差異,都值得我們教師去關注。而如何跟這些存在問題的孩子溝通,如何處理好課堂中突發(fā)的狀況,讓你的課堂漸趨高效,讓課堂充滿真正的歡聲笑語,筆者在數(shù)十年教學過程中,不斷思索,不斷閱讀,發(fā)現(xiàn),其實,如若我們老師學會了換位思考,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1.處理干擾學習的情緒——站在他們角度,接納他們的情緒
學習屬于有意注意。在心理學上,“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正因為如此,在各種信息充斥周遭的今天,唯有意志堅強,才能更好地與周邊的干擾進行斗爭,才能學有所成。
“人起初是以別人來反映自己的?!倍S著年齡的增長,初中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發(fā)展,成人感增強。如果家長、教師和周圍的人不了解這一點,不尊重他們的意見和行動,無視他們自我肯定的需要,遇事譏笑、訓斥他們,或者在他們生活上過分地照顧他們,使其成人感受挫,他們便會產(chǎn)生自卑、焦慮,或敵對情緒。而這種情緒通常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此時我們教師就要幫助他們擺脫不良情緒,我們要學會接納他們的情緒,也就是說,站在他們的角度,體會他們的感受,認可他們的情緒,而不是否定他們、批評他們或給予一系列的忠告。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能遇到這樣的片段:
師:你這次作業(yè)又沒做,能告訴我一個合理的理由嗎?
生:我不會。
師:難道連簡單讀一遍、畫詞語也不會嗎?
生:我問題不會。
師:不寫永遠也不會。再這樣把你父母叫過來。
……
這樣的場景在我們教學過程中一次次地上映,但沒做家庭作業(yè)的孩子繼續(xù)沒做家庭作業(yè),即使把家長叫來也無濟于事。也許癥結在于我們很多教師沒有真正去接納一個后進學生的情緒,沒有體會過他們對作業(yè)不會做的無奈和恐懼。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沒有得到有效指導和幫助,對教師的不滿情緒倒是在日漸累積。
我試著改變自己,關注學生的情緒,試著做出恰當?shù)姆磻??!耙瓿伤械恼Z文作業(yè)對于你來說,確實不容易?!薄拔伊私饽銓ψ黾彝プ鳂I(yè)的感受,你想,反正我有些不會,那些簡單的也沒什么意思?!蔽野l(fā)現(xiàn),此時學生的眼神不再是呆滯無神,而是略帶驚奇,也會看著我的眼神,跟我說得也更多。作業(yè)情況也有所好轉。
所以,站在孩子的立場,試著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同孩子的感受,有時給予孩子現(xiàn)實中不能實現(xiàn)的幻想,孩子的悲觀、敵對情緒也會漸漸消失,在你的課堂中,更多的孩子會接受你,認可你,“親其師而信其道”,自然水到渠成,課堂效率效益自然提高,課堂氛圍自然和諧融洽。
2.吸引孩子合作的技巧——理解與尊重,引導與指導
課堂效益的高質(zhì)高效,必然是師生之間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獲得最大收益的過程。而所謂“合作”的意思就是朝著同一個終點或目標共同努力。教師就要學會吸引孩子與我們教師合作,讓他們潛移默化地朝著我們所期待的方向發(fā)展轉化。
“尊重的欲望是人類天性中最深刻的沖動”(杜威),“自尊心是學生人格的頂峰”(蘇霍姆林斯基)。沒有一個孩子愿意在指責、諷刺、威脅、命令中改正自己的錯誤。學著理解他們的感受,尊重他們的想法,給予他們巧妙的引導和合適的指導,也許錯誤的行為會更容易糾正。比如說:班中常有忘寫名字的學生,教師應該直接描述問題“我這里有張沒有名字的卷子”,而不要帶有諷刺地說“哪位天才忘記在考卷上寫名字了”,也許這么說其他學生轟然大笑,氣氛活躍,而對于沒寫名字的那位學生來說是種無形的傷害,那么此時此刻,那位忘寫名字的學生對于老師的不滿情緒也許就慢慢滋生了。如果常有這種情況時,教師可以在考試中進行提醒“寫上你的名字”,也可以告訴他們教師的感受,“我不想看見沒寫名字的試卷”或者用另一種聲音或腔調(diào)進行幽默的表達等方式。
鼓勵孩子與你合作,面對問題,進行客觀的描述,給予他們一些善意的提醒,當他們不知道怎么做時,給他們一些選擇,表達你自己的感受,讓他們知道你的想法,有時,也可以給犯錯的孩子寫個便條,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是帶著鼓勵尊重合作的目的,沒有傷害,這樣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營造,孩子才能感受到你對他默默的關注與愛,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的教育將會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樣”。反之,有了愛的教育,這大愛將在春風細雨中,滋潤萬物于無聲。endprint
3.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與自律——多表揚少批評忌懲罰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學習與革命》)贊美如同春風讓人舒適溫馨,感到愉悅,表揚運用恰當,還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對于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不要吝嗇你的表揚。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已有了自己的思維和判斷,有了他們獨特的認知和感受,他們不會因為教師說“你真棒,你真不錯,”而乖乖聽你的話,反而會覺得你有些假,所以,我們在表揚時,要切實地描述他們所做的事,而不是評價。比如,在批改作文中,我沒有直接寫“很好!”或“很精彩”,而是寫了“看你的作文很愉快。母愛的主題很突出,母親生活中的小事對你的影響也寫得很細致生動?!痹诎l(fā)下去作文本的時候,我看到了那位學生眼神中掠過的微笑,下次的作文他也寫得更認真了。
描述性的表揚比空洞的評價式贊美更有價值,更能激發(fā)孩子內(nèi)心的求知欲、上進心。而不恰當?shù)呐u或懲罰會讓我們平時教育教學中的努力付諸東流,我們要盡可能少批評,不要懲罰。
“懲罰能控制不良行為,但是不能教給孩子正確的行為,甚至不能減少他們做壞事的念頭?!奔热粦土P有著很大的隱患,且不能根治問題,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粚ふ乙环N更適合的方法來代替懲罰,同時讓學生懂得自律,不再犯錯呢?
在我所接觸的孩子中,倒是有很多男孩因為父母的多次打罵成績?nèi)找嬖愀?,行為習慣日漸偏差的例子。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盡可能地避免采取懲罰的錯失,取而代之,我們以其他更有效方式解決,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讓他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讓他去體驗不良行為的后果,在這一過程中,父母或老師應該幫助孩子一起想辦法,告訴孩子如何改正,這樣孩子才能在正確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蹲下來與孩子交流,學著換位思考,接納他們的情緒,認可他們的感受,理解和尊重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真切關心與愛護,適時進行描述性表揚,幫助他們改正自己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與自律,建立融洽和睦的師生關系,那么高效快樂的教與學與我們就為期不遠了。
參考文獻:
[1]阿黛爾·法伯,依萊恩·瑪茲麗施.如何說孩子才肯學.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07-01.
[2]葉奕乾,祝蓓里.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6.
作者單位:孫秋霞,女,1981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唯亭學校,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