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洛川縣醫(yī)院(洛川727400) 馬宏喜 侯曉玲 楊紅霞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預(yù)防心臟病的發(fā)生已成為當(dāng)今主要的臨床策略,因此高風(fēng)險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從藥物治療方面能獲益更大,包括Famingham風(fēng)險評分在內(nèi)的傳統(tǒng)心血管風(fēng)險測試[1]。迄今為止仍然不能確認將要經(jīng)歷冠心病事件的人群,因此,全世界都在進行提高冠心病風(fēng)險評估的新試驗。冠狀動脈鈣化評分(CACS)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重要標志,它的嚴重程度與冠狀動脈斑塊負荷密切相關(guān)。CASC是冠心病風(fēng)險的獨立標志[2]。然而,CASC的測定需要高端的X線斷層攝影設(shè)備,這與傳統(tǒng)的危險評估試驗相比,顯得比較昂貴,而且病人會受到一定的輻射。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的終產(chǎn)物。研究顯示血尿酸水平與冠心病密切相關(guān),尿酸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3]。最近一項 Meta分析[4]顯示,高尿酸血癥能增加冠心病事件的風(fēng)險,且獨立于其他傳統(tǒng)冠心病危險因素。本研究旨在明確疑診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是否與CASC獨立相關(guān),為血尿酸水平是心血管危險評估附加試驗的可靠性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
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1~2012年心內(nèi)門診中疑診CHD的中低危冠狀動脈疾病患者442例納入該項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檢查獲得CACS,入選患者均排除:心肌梗死病史、心衰病史、肝腎功能不全、溶血性疾病及影響尿酸代謝的因素。根據(jù)CACS將入選患者分為三組:A 組,CACS=0;B組,CACS=1~100;C組,CACS>100。各組的年齡、性別均匹配,具有可比性。
2 檢測方法
2.1 實驗室檢查:所有入選患者禁食12h后采靜脈血行肌酐、血糖、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鈣和C-反應(yīng)蛋白等的檢測?;颊吣蛩岬臋z測采用比色法,一般在CACS測量之前1~3d內(nèi)進行,血尿酸的參考值是2.6~6mg/dl。
2.2 CACS的測量:采用多層CT掃描儀行CT掃描。
2.3 Framingham危險評分的計算:根據(jù)威爾遜等描述的版本進行,對每個病人,按照年齡、性別、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值、吸煙狀況、血壓和是否患有糖尿病等來預(yù)測患者的CHD十年風(fēng)險。
3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應(yīng)用SPAA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所有的連續(xù)變量用Kolmogorov-Smirnov正常測試進行核對以確定他們的分布狀態(tài)。正態(tài)分布的連續(xù)變量的比較采用配對的t檢驗和方差分析,非正態(tài)分布的連續(xù)性變量的比較采用U檢驗和方差分析,分類變量采用卡方檢驗。P<0.05認為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CACS與尿酸、年齡、性別、糖尿病、高血壓、吸煙狀況、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以及Framingham危險評分的十年平均風(fēng)險之間的檢驗采用皮爾森相關(guān)分析。
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下面積常常被用來評價應(yīng)用尿酸診斷CAC存在的準確性。尿酸的敏感性、特異性、陰性預(yù)測值以及陽性預(yù)測值是根據(jù)ROC曲線來計算的。P<0.05認為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CACS≥1概率的計算采用多元回歸分析,并建立假設(shè)檢驗,Ⅰ型錯誤的概率α不超過0.05,顯著單變量的P<0.05包括多元回歸分析的比值比和95%的置信區(qū)間。
1 納入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和實驗室資料 見表1。
表1 納入患者的基本資料
由表1可見,各組患者間的年齡、性別、高血壓、吸煙狀況、空腹血糖、血尿酸值以及Framingham危險評分的十年平均風(fēng)險存在明顯的不同。隨著CACS的增長,患者血尿酸水平明顯升高(P=0.001)。
由圖1可見,三組中血尿酸水平>5.6mg/dl的患者所占的百分比最高。
圖1 三個分組中血尿酸水平>5.6mg/dl患者的百分比
圖2 尿酸預(yù)測CAC存在的臨界值由ROC曲線決定
2 CACS與各臨床變量之間的相關(guān)性 CACS的對數(shù)與尿酸、年齡、性別、吸煙狀況、高血壓以及Framingham危險評分的平均十年風(fēng)險之間存在正相關(guān),空腹血糖的對數(shù)與高密度脂蛋白存在負相關(guān),見表2。
3 尿酸與CACS之間的關(guān)系 見圖2。由圖2可見,ROC曲線的走向確定了尿酸預(yù)測CAC存在的臨界值,ROC曲線下面積0.59(SE=0.03,95%CI:0.541-0.647)。在探查 CAC方面,血尿酸值5.6mg/dL的敏感性61.4%,特異性47.9%,陽性預(yù)測值49.8%,陰性預(yù)測值59.6%。
4 冠狀動脈鈣化存在的預(yù)測指標 見圖3。
表2 CACS和臨床個變量之間的關(guān)系
表3 CAC存在的一元分析
根據(jù)CAC的存在與否(CACS=0,CACS≥1),將受試者分成兩組來確定尿酸是否是CACS的獨立預(yù)測因子。在一元分析中,年齡、性別、高血壓、吸煙、空腹血糖以及血尿酸值與CAC的存在明顯相關(guān),見表3。在多元回歸分析中,年齡、吸煙、血尿酸水平以及Framingham危險評分的十年平均危險是CAC存在的獨立預(yù)測因子,見表4。
表4 CAC存在的預(yù)測因子
本研究旨在評估血尿酸水平與CAC的存在及其嚴重程度的相關(guān)性。結(jié)果表明,血尿酸水平與CACS正相關(guān),隨CACS的升高而升高,是CAC存在的獨立危險因素。該項研究還表明,傳統(tǒng)危險因素如年齡、吸煙、Framingham危險評分的十年平均風(fēng)險是CAC存在的獨立影響因素。
目前,多項研究[3,5]提示血尿酸水平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guān),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與高血壓[6]、腹型肥胖[7]、糖尿病[8]、代謝綜合征、高甘油三酯血癥、內(nèi)皮功能紊亂[9]以及腎功能衰竭[10]等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密切相關(guān)。血尿酸具有清除環(huán)自由基的抗氧化特性,但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最后階段,這種抗氧化狀態(tài)就消失了。有關(guān)尿酸在動脈粥樣硬化進程中的具體機制目前還不明確。
該項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與CACS的相關(guān)性似乎很強。有研究[5]表明,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與CAC的存在獨立相關(guān),但Santos等的研究[11]顯示,調(diào)整了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險因素后,血尿酸水平與CAC的存在沒有相關(guān)性。我們的研究結(jié)果與Santos等的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CACS替代臨床冠心病事件,被當(dāng)成動脈粥樣硬化的標志。往往,CACS能敏感的提示動脈粥樣硬化的存在,這也許是產(chǎn)生上述沖突的原因。
在查證CACS與尿酸水平的研究中,本研究是第一個在低中危冠心病人群中進行的研究。我們的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是CAC存在的獨立標志,與受試者是否有代謝綜合征無關(guān)。
我們不推薦把血尿酸水平的測試作為冠狀動脈鈣化是否存在的篩選試驗,因為他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高,但血尿酸水平與CAC相關(guān)性,我們認為尿酸是CAC的危險因素。
該項研究的局限性如下,首先該研究是橫斷面研究,如要進一步明確血尿酸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的具體作用,需進行前瞻性研究。其次,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流行性和形態(tài)學(xué)的種族差別,該項研究結(jié)果不能普遍應(yīng)用于所有人群。
該研究顯示,血尿酸水平、年齡、吸煙、Framingham危險評分是冠狀動脈鈣化存在的獨立危險因素。
[1] Brindle P,Beswick A,F(xiàn)ahey T,etal.Accuracy and impact of risk assessment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J].Heart,2006,92:1752-9.
[2] Arad Y,Goodman KJ,Roth M,etal.Coronary calcification,coronary disease risk factors,C-reactive protein,an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the St.Francis Heart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05,46:158-65.
[3] Kaya EB,Yorgun H,Canpolat U ,etal.Serum uric acid levels predict the severity and morpholog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detected by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J].Atherosclerosis,2010,213:178-83.
[4] Kim SY,Guevara JP,Kim KM,etal.Hyperuricemia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2010,62:170-80.
[5] Rodrigues TC,Maahs DM,Johnson RJ,etal.Serum uric acid predicts progression of subclinical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individuals without renal disease[J].Diabetes Care,2010,33:2471-3.
[6] Perlstein TS,Gumieniak O,Williams GH,etal.Uric aci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the normative aging study[J].Hypertension,2006,48:1031-6.
[7] Masuo K,Kawaguchi H,Mikami H,etal.Serum uric acid and plasma norepinephrine concentrations predict subsequent weight gain and blood pressure elevation[J].Hypertension,2003,42:474-80.
[8] Dehghan A,van Hoek M,Sijbrands EJ,etal.High serum uric acid as a novel risk factor for type 2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8,31:361-2.
[9] Khosla UM,Zharikov S,F(xiàn)inch JL,etal.Hyperuricemia induc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Kidney Int,2005,67:1739-42.
[10] Iseki K,Ikemiya Y,Inoue T,etal.Significance of hyperuricemia as a risk factor for developing ESRD in a screened cohort[J].Am J Kidney Dis,2004,44:642-50.
[11] Santos RD,Nasir K,Orakzai R,etal.Relation of uric acid levels to presence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detected by electron beam tomography in men free of symptomatic myocardial ischemia with versus without the metabolic syndrome[J].Am J Cardiol,2007,99: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