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茜
摘 要: 韓國來華漢語學習者根據(jù)不同需要,對聽力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本文主要從韓國來華學習漢語的留學生角度分析學生在漢語聽力上遇到的問題,找出相應策略,以期幫助學生在短期內提高漢語聽力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聽力習慣,增強學習漢語的動力。
關鍵詞: 韓國來華留學生 漢語學習者 聽力水平 速成研究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聽力課不僅是在所有漢語教學課程中難度最大的一門課,對漢語學習者來說也是最重要的一門課。因為接觸一門外語的第一步就是“聽”,這是第二語言習得的敲門磚。加拿大認知心理學家Anderson認為,“聽力是一個包括注意、理解、記憶和評價的積極過程,是聽者借助已有的知識,運用各種策略,理解所聽內容的心理過程”。由此可見,聽力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對口語、閱讀等能力的提高有著一定的催化作用。許多學者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發(fā)現(xiàn)“聽”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技能。但是對于初到中國的外國留學生來說,其不了解漢語的語言體系、語法規(guī)則等,對于漢語還沒有整體認識,“聽錄音—回答問題—對文本的解釋”這一固有的聽力教學模式進入訓練階段,會使學生感到疲倦、厭煩,缺乏學習積極性,在學習漢語中產生強烈的挫敗感。本文主要分析初來華的韓國留學生在聽力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試圖找出相應的對策,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快速適應漢語聽力學習,并有效促進口語、閱讀、寫作等技能的發(fā)展。
一、影響韓國留學生學習聽力的原因
1.母語的遷移
韓國人學習漢語要比西方人更有優(yōu)勢,但是往往韓國學生的聽說技能并不如歐美學生,反而歐美學生在聽說方面容易超越他們,其實這跟韓語作為母語有著密切關系。歷史上,中國的漢文化對韓文化的影響很大,雖然韓語采用的文字被稱為訓民正音,是1444年由韓國的世宗大王創(chuàng)制的,但是在這之前,韓國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韓國人懂得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因此兩個民族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淵源已久。韓語中有60%~70%的詞語都是源自漢語詞匯,在語音上保留了很多中國古代漢語的讀音特點。所以韓國留學生學習漢語時對漢字的敏感度比西方人強,書寫和認知漢字的能力也是超過西方人的,這種現(xiàn)象可以說是母語的正遷移,對韓國留學生來說,這應該是他們學習漢語的優(yōu)勢。但是韓語畢竟屬于一門獨立的語言,韓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結構語言,韓語屬于黏著語,漢語屬于孤立語,韓語雖然借用了漢語的很多發(fā)音,但只是一小部分。韓語中的固有詞就是純粹的韓語,固有詞、漢語詞在韓語中會同時出現(xiàn),韓國學生在學習漢語時,難以辨別,思慮過多,特別在聽的方面,反而會出現(xiàn)一些帶有普遍性、規(guī)律性的難點和偏誤,容易產生聽力障礙。跟西方人相比,這種語言組合讓韓國學生在學習聽力時更加尷尬,就產生了負遷移,矛盾更難解決,不如西方人如同一張白紙更清晰。
2.聽力習慣的問題
韓國學生在漢語聽力學習中是比較被動的,本身韓國學生的性格就較為內斂,不善表達,深受東方教育文化的影響,在學外語的習慣上,首先是找到一本好的教材,然后以語法學習為主,通過做題完成練習。因此,課堂聽力練習很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脫離書本、沒有漢字,學生很難找到支撐點。歐美學生上課只帶一支筆、一對耳朵,他們更善于通過聽去理解,而韓國學生人手一本電子詞典,他們對于電子詞典的依賴有時大于教師,所以韓國學生只靠聽很難捕捉到信息,因為沒有這樣的聽力習慣。大量漢語聽力語料的灌輸,會使韓國留學生感到疲憊、厭倦,課堂氣氛也會變得沉悶,學生很快就會喪失學習聽力的積極性。
3.教師教學模式的問題
大部分聽力課教師都會按照傳統(tǒng)教學模式“聽錄音——回答問題——講解文本”聽課文內容,開始上課就聽錄音,學生單詞量有限,很多不了解的詞語、語法充斥大腦,很容易產生挫敗感。這種單一的聽力練習,如果對漢語不太敏感,學生很容易困倦,很容易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所以漢語聽力的學習效果不明顯。因此,教師在聽力課上的教學模式是影響學生聽力學習的一個顯著原因。
二、解決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1.針對母語正負遷移帶來的學習聽力影響,應該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辨音辨調能力和聽后模仿能力。漢語拼音里有很多相似的聲母和韻母,如b,p,f和z,zh,j,這對于韓國學生來說就是難點。增加大量辨音辨調練習,用圖示的方式為學生展示舌位變化,集中訓練一到兩周,使學生熟練掌握各個聲韻母的發(fā)音方法和發(fā)音部位。同時開設一對一的聽力訓練課堂,學生可以通過人機對話練習聽力、聽后模仿,不斷重復訓練,一個月內的強化訓練,會讓學生對自己的聽力信感自信。
2.針對聽力習慣的問題,由淺入深地進行聽力訓練,讓學生一開始練習聽力就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從詞語到句子的練習,使學生有效捕捉語言信息,隨著聽力能力的提高,達到快速筆記的程度。充分利用學生對漢字的敏感度,讓學生通過寫漢字的方式集中精神捕捉聽力中的語言要素,提高學生聽力信息的采集能力。短片教學,讓學生邊看邊記錄,然后將自己的記錄進行整理,演講發(fā)表,不但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習慣,提高學習漢語的興趣,還能有效提高漢語口語技能。
3.針對教師的聽力教學模式,靈活多樣當然是改善單一模式的最好方式,可以采取植入語言環(huán)境的方式,帶領學生進入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雖然有很多地方難以聽懂,但是學生愿意提高自己的聯(lián)想及猜測能力,這對于聽力水平的整體提高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難以理解的詞語及語法,教師可以把這些重點結合聽力材料帶到聽力練習中,重點突出講解,反復使用,加深記憶。在游戲中強調重點詞語及語法,則學生會增加對這些信息的關注度,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較快地提高自己的聽力技能。
三、結語
“聽、說、讀、寫”本為一體,不可分割。本文將聽力學習單獨提出,只是想通過一些具體措施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希望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對韓國來華學習漢語的學習者有所幫助,消除聽力學習障礙,促進口語、閱讀、寫作技能的發(fā)展,讓學習者能在短期內提高聽力水平,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燕.來華預科留學生漢語聽力策略實證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1,VOL11(1).
[2]周磊.中級水平韓國留學生語言學習策略與漢語聽力理解的關系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3]馬曉文.聽力理解策略研究現(xiàn)狀與前瞻[J].西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4]朱靈.初級漢語階段留學生聽力障礙的考察[D].上海師范大學專業(yè)碩士學術論文,2012.
本文為西安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14IN36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