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TEM-4)中,聽寫題型是失分最嚴重的題型之一。運用跨文化交際學中的“高/低語境文化”理論分析聽寫解題失誤的深層原因,能為事半功倍地提高解題效率提供純語言技巧之外的跨文化啟示。
關鍵詞: 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 聽寫 解題策略 高/低語境
高校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TEM-4(Test for English Majors-4)是教育部面向全國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發(fā)起的本科教學考試。在該考試的六大題型中,短文聽寫是考生首先面對的題型,然而,聽寫又是TEM-4所有題型中失分最嚴重的題型,值得教學雙方深入探究。
一、聽寫題型及評分標準概覽
要提高聽寫解題效率,改變失分較多的現(xiàn)狀,首先必須徹底了解聽寫題型設置及評分標準。國家英語專業(yè)考試大綱評分要求規(guī)定:“聽寫題型要求學生在全面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逐字逐句寫出全篇短文……拼寫和標點符號正確無誤,錯誤率不超過8%……”[1]具體而言,該題型要求考生聽完四遍錄音后,逐字逐句寫出長度約為150個詞的文章。第一遍和第四遍錄音為正常語速,約為每分鐘120個單詞。第二、三遍按照意群頓句朗讀,分句之間約有15秒停頓。評分細則規(guī)定“聽寫錯誤分兩類:小錯誤和大錯誤。A.小錯誤:(1)單詞拼寫錯一到兩個字母。(2)標點符號錯誤,如定語從句前用句號,或一個完整的句子后用逗號。(3)冠詞、單復數(shù)錯誤。如果漏寫或多寫冠詞,屬于大錯。(4)小錯誤扣分標準:小錯誤在一節(jié)中出現(xiàn)一次,留作總計;出現(xiàn)兩次,扣0.5分;出現(xiàn)三次,扣0.5分后留一小錯做總計;出現(xiàn)四次及以上,扣1分。B.大錯誤:漏寫、加詞、造詞、移位、時態(tài)錯誤、原文一詞變兩詞。每個扣0.5分”[2]。
從題型設置和評分標準看,聽寫是一項綜合性測試,在句子理解、聽力和書寫等方面對應試者有較高要求,在細節(jié)記取上要求尤其嚴苛。加上該題型出現(xiàn)在試卷第一部分,其成敗得失直接影響后續(xù)解題心態(tài)的好壞,因而往往會給應試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二、聽寫題型解題中常見失分類型
一般來說,“TEM-4聽寫所選材料廣泛而不生僻,可以為敘述性、描寫性或說明性的短文,難度適中,詞匯以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英語教學大綱要求的前四級為主,但不會出現(xiàn)太偏僻的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或詞匯”[3]。以2013年TEM-4聽寫真題短文“What are dreams for?”為例,錄音原文共含11個句子、154個單詞。除了solve,purpose,solution,analyzing,folders,delete,concerned7個相對較難拼寫的單詞之外,并無生澀詞匯出現(xiàn),而且這些單詞都只是公共外語四級詞匯。此外,聽力原文簡單句和并列句居多,定語、原因狀語、同位語從句及其他長難復合句較少,題目中最長的句子不超過27個單詞,顯然,短文所考查的句子結構和詞匯的難度并不大。然而,與往年聽寫題目一樣,2013年度的聽寫題目失分依然嚴重。失分情況大致可歸為三大類:
第一類失分情況出現(xiàn)在輸入階段。具體表現(xiàn)為在聽寫過程第一階段中,應試者不能將英語語流組合成意群進行意義加工,不能獲取理解整體意義,忽視了不少關鍵信息。第二類失分情況出現(xiàn)在聽寫第二階段記錄過程中。具體表現(xiàn)為應試者在將意義以書面形式表述輸出時,信息有所遺失或者產(chǎn)生表達上的偏差,這其中包括文字記錄過程中的單詞拼寫錯誤及各種筆誤。第三類失分情況出現(xiàn)在聽寫完成后第三階段的校對過程中。主要表現(xiàn)為應試者遺漏一些對標點符號錯誤和時態(tài)語態(tài)錯誤的核準。
針對上述失分情況,有研究者從認知機制、聽寫筆記體系等角度尋找應對策略。但這些關注解決“輸出”的研究,往往忽略了影響“輸入”的文化心理因素。
三、聽寫題型失分的跨文化解讀
從歷年的考試看,與其說是聽寫輸入內容難住了應試者,倒不如說是應試者文化心理習慣給自己造成了麻煩,這種隱形障礙只有通過跨文化交際學相關理論才能分析得清晰透徹??缥幕浑H學是二戰(zhàn)后在美國興起的一門跨學科研究學科,涉及人類學、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目前,該學科在多個領域皆得到廣泛運用。這里我們從“高/低語境文化”理論入手,分析聽寫題型失分背后的文化心理誘因。
跨文化交際之父霍爾(Hall)根據(jù)文化對交際語境的影響程度高低,把文化分為高/低語境文化(High/Low Context Culture)兩極。在對語境依賴程度高的文化交際體系中,許多信息并不能從交際信息本身讀取,而需要交際雙方根據(jù)交際環(huán)境上下文理解。交際者對口頭及書面信息表達本身依賴程度小,交際雙方需要敏感地捕捉文化、交際場所、非語言交際、情緒等多方面的微妙信息符號?!案哒Z境文化的人擅長讀取非言語信息和環(huán)境,并期望言語接受者能理解言語之外的信息。而低語境文化則不同,大部分信息依靠言語清晰地表達出來,環(huán)境和交際者不起重要作用。言語信息在低語境文化中尤其重要”[4]。中國等絕大多數(shù)亞洲國家屬于典型的高語境文化國家,而像美國、英國等國家則是典型的低語境文化國家。
聽寫過程實際上是具有中國文化心理的高語境應試者通過語音的形式接收低語境的英語信息,并最終通過筆頭形式把全部信息按照英美語言要求轉述出來的過程。這其中固然有單純語言的輸入與輸出,也有文化信息的輸入與輸出。聽寫應試者是中國文化心理背景的個體,在長期的家庭學校文化氛圍的熏陶下,應試者本質上是高語境文化意義下的文化人,他們從小養(yǎng)成了依賴語境而非信息本身的文化心理習慣。表達時,他們傾向于“點到為止”,更愿意通過非語言的方式編碼自己的交際意圖。直白的、事無巨細的詳細表達在他們看來往往是死板的、咄咄逼人的,甚至是不禮貌的。在接收信息時,他們往往喜歡在特定語境下分析交際者傳遞的信息,習慣尋找信息背后的“弦外之音”,而非簡單地關注信息本身內容,這種種文化心態(tài)使得應試者在聽取聽寫短文時更傾向于理解整體意義,而非關鍵信息。
在具體解題過程中,上述情況往往有如下體現(xiàn):首先,與其他題型不一樣,聽寫錄音開始之前,應試者沒有任何參照信息可以依靠。從文化心理上,會因為缺乏慣常的語境而缺少安全感。這種心理上的無目標、無參照感無形中使得應試者情緒煩躁,使得應試者在輸入階段的第一遍聽音時因焦慮而難于從整體上把握整體意群的脈絡。其次,在第二、三遍聽音記錄過程中,雖然應試者很想將所聽的信息一字不落地記取下來,但他們的文化心理在內心深處卻一直在說沒必要這樣做。這種潛意識里的不配合,使得應試者在記錄過程中“不小心”漏掉或寫錯很多關鍵信息點。此外,在聽寫最后階段的校對過程中,對信息本身不甚在意的高語境應試者往往會遺漏一些對標點符號錯誤、時態(tài)語態(tài)錯誤的核準。
就聽寫錄音材料本身看,高語境文化應試者“輸入”和“輸出”的是低語境文化材料。也就是說,應試者面對的信息與平常接受到的絕大多數(shù)高語境語言信息是不同的,這也從客觀上造成了應試者的心理壓力。
四、結語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慣常的文化心理習慣影響了我們對英語信息的解碼與傳遞,干擾了我們的解題節(jié)奏,最終影響了聽寫輸出的效率。找準了問題深層原因之后,接下來我們不僅要從語言層面上開展聽寫訓練,更要從文化心理適應層面出發(fā),進行各種深入的探究與實踐。總而言之,只有力爭在語言訓練及文化心理調適兩方面同時雙管齊下,才能徹底取得攻克聽寫題型解題的全面勝利。
參考文獻:
[1]高校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大綱修訂小組.高校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大綱[S].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2.
[2]安全勇.聽寫題型解題策略[J].沙洲職業(yè)工學院學報,2013,(04):32.
[3]嚴明貴.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聽寫錯誤及訓練策略[J].青海師專學報,2004,(6):118.
[4]張瑞.高低語境文化交際模式對比研究[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11(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