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在2014年11月25日《北京青年報》撰文指出:胡潤研究院22日發(fā)布的《2014海外教育特別報告》顯示,有80%的中國富豪計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海外讀書。這一數(shù)據(jù),旋即引來爭議。有人認為這一數(shù)據(jù)有些虛高,樣本有些問題,雖然中國富翁送子出國留學的逐漸增多,也不至于高達80%。這屬于學術范疇的探討,準確掌握中國富豪究竟有多少計劃讓子女出國留學,對于把握我國的出國留學需求和分析這背后的原因很有必要。
但還有一部分爭議,就把問題討論弄偏了。對于富翁送子出國留學,一些網友斥責他們不愛國,有的則稱他們的孩子在中國讀不下去,當然只有出國混文憑了,還有的表示“熱烈歡迎”,富翁的孩子都出國留學,國內的寒門弟子就有更多機會進北大、清華等名校了,最好他們都到國外留學去,也免得國內大學弄出招生丑聞。這完全是不理性的情緒化討論。讓出國留學熱的討論,變成了口水之爭。口水之爭可能會轉移話題焦點,但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只會制造情緒對立和矛盾——這種環(huán)境,恰恰會進一步加劇出國留學熱。
出國留學是個體的選擇,與愛不愛國沒有關系——用愛國與否來評價是否出國留學,或者回國工作,這是多年前就過時的論調?,F(xiàn)在還拿出這種論調,足見一些人還活在過去。千萬富翁的子女中,或有部分確實在國內讀書不好,可是,不要認為這些人選擇出國留學,就為逃避中國教育。他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為選擇更好的教育和生活環(huán)境。至于富翁子女留學會一定程度減少內地升學競爭,這可能不假,但還要分析這背后的教育問題,內地學生爭相進的“名?!?,在國際范圍看,其實是教育理念很落后的學校,并不能給學生高質量的教育,那只會降低我國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從而深遠影響我國經濟、社會未來的長遠發(fā)展。
對于富翁送子女出國留學,之所以討論會走偏,大致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教育部門、學校拒絕就此進行教育問題反思,不認為出國留學熱是中國高等教育、高考制度、基礎教育出了問題,而是一些人盲目選擇,甚至是逃避國內教育——自己不適應中國高考制度,卻把問題推給教育制度,因此,會對出國留學熱進行曲解。二是民間社會,對出國留學熱讓內地高校成為二流、甚至三流學校的輿論氛圍有諸多不滿,他們還希望用國內的一流,來激勵孩子努力上名校,而不希望教育問題的揭示,影響學生上大學的選擇。
富翁送子女出國留學的實質問題是,我國有經濟條件的家庭絕大多數(shù)已經在做送子出國留學的打算。這是對教育的以腳投票。我國教育部門、學校必須反思我國高考制度、大中學教育質量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改革加以解決。如果不改革中高考制度,不改革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局面,不提高大學辦學質量,越來越多的有條件的家庭會送子出國。這給我國教育和社會發(fā)展會帶來嚴重的影響。
于教育而言,內地學校會流失大批優(yōu)質生源,從而減弱學生對內地教育的認同,而且隨著優(yōu)質生源的流失,內地教育改革的動力會進一步減弱,富翁們已經不關心內地教育改不改了。于社會發(fā)展而言,出國留學不但意味著教育需求的流失——每年40萬之多的出國留學生,將帶走至少800億元的教育消費,還牽涉到投資的流失、優(yōu)秀人才的流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