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云
【摘要】現(xiàn)如今跨國際的交流日趨頻繁,而做好國際交流就需要掌握對方的文化,我們學習應用外語,目的就是通過對方的語言實現(xiàn)交際。由于國際間的交流文化氛圍非常不一樣,因此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基于語言觀念的分析非常重要。中學階段作為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對于以后英語的學習具有很深遠的影響,因此文章通過對語言觀念的分析,介紹中學英語語言文化學習的演變策略,使英語的學習達到一個更加好的效果。
【關鍵詞】語言觀念 ?中學英語 ?文化氛圍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187-01
任何一門外語的學習都要熟悉那種語言的基礎知識,更要了解使用該種語言的人的文化觀念。所以在外語的學習上,掌握基礎的語音、語法、詞匯和習語是首要掌握好的,是學習一門語言的基礎。但是更好的利用這門外語就需要深入的了解對方的語言文化觀念,要知道和熟識使用該語種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要了解他們?nèi)绾斡盟麄兊恼Z言來反映他們的思想、習慣和行為,同時更要了解他們社會的文化。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語言觀念與基礎語言知識之間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我們要理解語言的運用,就必須要了解語言所處的文化氛圍和使用觀念,而很好的理解文化,唯一的途徑是要讀懂對方的語言。中學英語的學習是為日后的交際打基礎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一定要在語言觀念的基礎上分析好英語學習的途徑和方式。
一、認識語言觀念的內(nèi)涵
認識語言觀念需要先了解語言。那么語言到底是什么呢?這是關系到人類認識自身的重大問題。其實時代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對它做出的回答也不盡相同。馬克思與恩格斯對語言的解釋是——語言是思想的直接實現(xiàn),而列寧認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等等,每個人的說法不一樣,但都無一例外的反映著語言是人類在社會中的一種活動方式,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為了實現(xiàn)交流的社會活動體現(xiàn)[1]。語言觀念就是對于語言文化認識的一種思想認識,由于人們在思想交流和傳達信息時需要有種種的估量,這樣就有了語言觀念。在現(xiàn)代的交流中,語言觀念相互了解不到位就很容易帶來沖突的發(fā)生。
跨文化的交際,必然涉及不同文化習俗,不同人生觀價值觀,還有不同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甚至不同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所以在進行英語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言觀念的分析。假如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沒有這些的深入認識,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語文化中所形成的各種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習俗觀和世界觀去和外國人進行交往,必然會形成不同文化觀念在某個話題或論點方面的沖突和不快。
二、中學英語語言文化學習中的演變
在最初中學的英語學習階段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多的是強調(diào)“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略在英語文化的進一步學習。中學生在進行英語應用的時候很想當然的按照中國文化的思維模式進行英語的運用。現(xiàn)在素質(zhì)教育的推崇,要求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學時間的分配上,兼顧英語文化的學習,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要滲透到語言的文化中。同時,作為素質(zhì)教育,我們在語言教學中,應盡量多地全方位體現(xiàn)該語言范疇的文化現(xiàn)象、文化特征。做到用對方國家的思維模式去運用對方的語言,只有這樣才能將英語生動地運用好。
在中學生的英語學習中,他們應該可以理解在歐美國家最常用的成語、諺語、格言和典故。類似這樣的內(nèi)容在中學階段的學習中也會有所安排,但是并不會占用很多的課堂時間并且不會很深入的去探討文化的形成原因。諸如“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等等這些諺語只是在英語學習中夾雜著,機械性的讓學生記住?;谡Z言觀念學習英語,這些顯然是不夠的。英語文化中,常用的諺語還很多,而適合初中學生年齡認知的諺語也很多,我們需要在認識這些諺語的時候,并盡可能的將這些諺語的典故體現(xiàn)表達出來,讓學生的思維能跟隨文化的認識進而過渡到語言的學習。在第一套人教版教材中,初中英語第五冊曾有過《漁夫和魔鬼》的故事,簡單涉及了所羅門這們智慧之王的故事,但這類的典故并不多見。根據(jù)年齡與接受力的因素,我認為可以適當增加多幾個常見于西方文化中的典故文章作為了解和閱讀材料的,這樣可以盡可能的增加中學生對英語文化的了解。
中學教材畢竟是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和基礎階段,很多深入的,如委婉語、禁忌語和英語文體等在初中教材中極少出現(xiàn)。當然這些也是比較常見的現(xiàn)狀。為了英語學習的實際運用,怎樣做到在跨文化交往中更加有禮貌可以穿插在英語教學中。中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穿插類似的補充,我們必須明白英語的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教材只是英語學習的主要來源,但是文化作為補充,需要教師側(cè)面的加入,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學習達到有效的結果。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都知道中國人的漢文化與歐美人的英語文化在交往中體現(xiàn)出很大的不同,所以為了避免出現(xiàn)各種失誤與沖突,在教科書中需要做充足的安排,教師也要盡力的尋找例子,使得教學更有說服力和警示性。
人是各種文化交際的主體,使用英語也是用英語與外國人進行交流。因此就需要我們更全面地了解外國人,必須對他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人生觀、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這些都是語言觀念形成的認知。所以我們在教材中應適當補充現(xiàn)代著名的體育運動員、藝術家、政治家或社會以至為全世界和平、發(fā)展和進步作出杰出貢獻的人物的軼事。這樣對于中學生的心理認知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并且對于語言的運用也會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所欲在中學英語言文化的學習中必須要以語言觀念的認知為基礎,并充分的應用到教材,作為教材的補充。
三、小結
了解不同民族的價值觀念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和解釋不同文化的人的行為,消除分歧,加深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價值觀,大自己文明的參照系,相互借鑒,相互學習,文化共融,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fā)展[2]。語言文化觀念理論是集語言、文化、意識、認知等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研究理論。在外語教學實踐中,借鑒語言文化觀念理論及其研究方法可以優(yōu)化我們的跨文化交際教學策略,完善跨文化交際教學模式,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所以我們應通過教材的改革、更新和教學媒體的完善;教學工作者更新和完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盡最大努力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為他們?nèi)蘸蟮恼Z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對英語教學工作者而言,更應該深入了解和熟識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與內(nèi)涵,從而培養(yǎng)好一代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參考文獻:
[1]涂青,淺談語言和語言觀念[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李迎迎,跨文化交際的語言文化觀念理論研究視角[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