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中圖分類號】G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069-02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要通過說來表情達意,小學英語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是在缺乏異國人文意識、語言環(huán)境的條件下進行的,大部分的教師又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中違背了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和語言學習規(guī)律,把英語課當作純粹的知識傳授課,過于偏重“讀、寫”訓練,忽視了“聽、說”訓練,導致學生在交際場合就張口結舌,啞口無言。
一、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值得我們思考:
1.氣氛壓抑。學習者不積極參與課堂口語表達,特別是中高年級同學,擔心出錯,受批評,失面子。
2.無話要說。一方面話題過于空泛,讓學生無話可說;另一方面話題的難度過大,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口語語料的儲備。
3.不平等的參與。在以往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是“少數(shù)學生撐場面,多數(shù)學生當聽眾”,而這一部分旁聽者,他們很少或根本沒有開口。
4.聽、說、讀、寫語言技能發(fā)展不平衡??谡Z訓練與聽、讀、寫技能的訓練不能有機結合。
5.口語實踐空間陜小,口語訓練形式枯燥單一。
二、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教師忽略了對小學生“說”的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師忽略了對小學生“說”的信心的培養(yǎng)。
3.教師忽略了對小學生“說”的興趣的培養(yǎng)。
4.教師忽略了對小學生“說”的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
三、我們應該在課堂中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在生活中鼓勵他們靈活運用,使其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的能力。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立足課堂,營造民主氣氛,讓學生“敢于開口”。
學生膽小不愿意說話,是處于一種膽怯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和諧的交際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權,使作為主體的學生愿意說,敢于說,樂于說。
(二)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易于開口”。
1.堅持課前熱身,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特別注意利用上課的前十來分鐘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Warming up)。
2.堅持值日生報告制度或小演講
堅持值日生報告制度或小演講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均等的開口說英語的機會。
(三)注重實踐,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大膽開口”。
口語交際作為一種技能,技巧的訓練,它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我們可以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四)利用多種形式,加強口語訓練,讓學生“隨時開口”。
1.教學內(nèi)容要貼近生活,符合小學生興趣的需求。教學的語言材料和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應充分反映小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教學內(nèi)容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的語言材料真實、實用。學生在課上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反復實踐,學用結合。
2.創(chuàng)設情境,相互交流,樹立學習信心。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chuàng)設栩栩如生的情景,把簡單刻板的教學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實情景中,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交流的機會。
3.通過大量語言材料的輸入,特別是聲像材料的示范和英語教學音像資源多媒體軟件,學生模仿,教師指導,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書寫、拼讀的習慣,并真實自然地使用語言。
4.變換操練方法,營造英語氣氛。無論何種教學手段,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的重復,學生也會厭煩,只有運用多種感官與聽、說、讀、寫等活動,才能長久地吸引學生。
(五)采用花樣練習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練說興趣。
我們要教學生說英語,更要讓學生說標準的英語,這么一來適當?shù)目谡Z練習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分類分階設計練習方法。
1.拷貝不走樣
顧名思義,這個方法就是要讓學生模仿著說,一般這個方法適用于學習的初期。這里的“拷貝”不單單只是讀音,也包括發(fā)音時的口形。
2.分角色演讀
在小學階段英語學習中,大多的口語內(nèi)容都是以問答形式出現(xiàn)的,特別是每個單元都有一個E(Read and act)部分專門是設計來讓學生表演的,因此,在學生個人練習外,應該鼓勵他們參與到對話的情境中來,扮演其中的角色,這也是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之一。
3.小小演說家
高年級教學中可以運用在對于英語課文的復述上,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編故事來講,盡量用英語來表述自己想要說的內(nèi)容;中低年級則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充分運用學過的英語日常交際用語,另一方面,將學過的單詞穿插到中文里去說,這不但增加了語言的趣味性,也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單詞,避免遺忘。
4.音樂之聲哆來咪
我們可將英語與音樂搭配起來,鼓勵學生演唱英語歌、吟誦韻律詩。在充分利用好每單元G部分(Fun house)里面的歌曲和韻律詩的基礎上,我還鼓勵學生們自己來創(chuàng)造。
(六)針對特定口語目標,建立單獨評價機制。
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口語教學更是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應該運用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評價形式,“因材施評”。此外,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xiàn)出的興趣、態(tài)度和交流能力為主要依據(jù),評價內(nèi)容多樣化,有難有易,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
(七)注重差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主動用英語交際的習慣。
可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部分同學不但課下不習慣說英語,有的甚至連課上也不愿意開口,對這樣的學生,教師一方面要多鼓勵、訓練他們,另一方面則要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如在課上盡量選擇他們想讀、想聽、想看和想談的內(nèi)容,采用各抒己見、角色扮演、短劇表演、模擬配音、看圖說畫、做游戲等訓練他們的“說”,并在各個活動中進行具體指導。
總之,教學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本身,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對小學生英語口語的訓練決不能急功近利,而必須持之以恒。只要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愉悅的交際氛圍,一個讓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并適時和適度地加以引導和點拔,口語活動不僅會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會獲得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