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飛揚
【摘 ? ?要】“三段教學”的全面實施,給學校帶來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新收獲,老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業(yè)務能力有了極大提高,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成績實現(xiàn)了歷史性突破。我們要實施情感課堂教學,營造寬松教學氛圍;實施 “三段式”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教法,激發(fā)學生情感興趣。
【關鍵詞】三段教學 ?主體需求 ?情景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153
為了讓學困生學起來、中等生優(yōu)起來、優(yōu)等生尖起來,使各層面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全國各所中學可謂是煞費苦心。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孩子們,往往覺得學習枯燥、勞累,經常是放著家長殷切期望的目光于不顧。叛逆、厭學等現(xiàn)象比比皆是,自私、沒有集體主義意識等現(xiàn)象更是稀松平常,這些讓多數(shù)家長和老師有不能名狀的痛。
自從實施“三段教學”以來,我校學生有了許多變化。當一個問題大多數(shù)同學都不舉手時,通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來解決,而不是由老師直接講解,也不是冷冰冰追問或者由會的學生一說了之。在討論、交流而不直接給答案的過程中,學生思考得更多,能吸收得也更多,從不同人的感觀和思維方式中受到沖擊,很多同學都是因此而開竅的。“三段教學”的全面實施,給我校帶來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新收獲,老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業(yè)務能力有了極大提高,學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成績實現(xiàn)了歷史性突破。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啟動,我校順應改革的潮流,實施情感課堂教學,營造寬松教學氛圍;實施“三段式”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教法,激發(fā)學生情感興趣。
唐代白居易曾說:“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諸多因素中,首先起作用的是情感因素。所以,在語文課中注重情感教育,以“情”調動學生的興趣;用“情”開啟學生的思維;借“情”提升學生的能力。使本來看似枯燥無味的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調動是教師對學生充滿愛,寓情于理的教學,它將使學生在理智、情感、道德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有利于改變傳統(tǒng)歷史教學中的唯智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語文課堂的活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都會產生更加積極的意義。《語文學習》雜志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边@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說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局限于課內是不行的。不少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學生讀書時間越長,學習語文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xiàn)出種種消極心理。所以,了解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從情感態(tài)度方面入手,可以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針對學生語文學習認識的偏差、情感態(tài)度的消極怠工,以及我個人教學中的教訓,我想是不是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調控改變。
其一,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yōu)化心態(tài)。初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xiàn)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以前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中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把班級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單元課文和讀本的內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單元里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資料,并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后,班上組織交流。最后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獲。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這以后,有一些學生還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其二,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鬃釉唬骸爸?,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舱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梢?,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復習詩歌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時,《詩經》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蔽蚁?,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其三,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于初中學生更為重要。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xiàn)代文閱讀和詩歌鑒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鑒賞復習階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學:了解詩歌的常識——鑒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關于談詩歌鑒賞技巧的小論文。經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鑒賞也就這么回事情嘛,沒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個普遍現(xiàn)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的鑒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他們多做練習。否則,理論并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鑒賞詩歌,這才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語文課堂上必須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我們不僅要求“形似”,更要做到“神是”!在語文教學中融匯“三段教學”,創(chuàng)造靈動的素質教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