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探究了大學生閑暇教育的現實意義,在分析調查資料基礎上歸納了大學生閑暇教育存在的不足,在探討大學生閑暇教育的缺失原因的基礎上,提出對實施閑暇教育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閑暇 ?閑暇生活 ?閑暇教育 ?大學生閑暇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075-02
1.大學生閑暇教育的意義
國際上對現代意義上的閑暇教育形成了共識,認為閑暇教育在于使學習者利用閑暇時間接受教育從而獲得永久性的變化。并且獲得的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等方面,它通常發(fā)生在學習者的生活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中。
大學生閑暇是指一個人在大學里,除參與學校安排的課程與有組織的活動外,可以根據個人意愿自由支配活動時間。大學是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階段,也是學生在成長中所經歷的最重要時期之一??茖W、合理的閑暇教育在大學生的發(fā)展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1有助于大學生個性多元發(fā)展
閑暇教育以一種自由開放的形式,使得每位大學生都可以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又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發(fā)展需要來提升自身,讓“所有的大學生都可以從事他們自身所喜歡的事情,都可以有一個進行心愛的勞動的角落”。實施自由、開放的閑暇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開拓眼界、提高能力,并通過豐富多彩的閑暇教育來促進個性的自由發(fā)展?!伴e暇時間可以促進人們生活的個性化,使人們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喜好、潛能,可以促進更好地生活。”
1.2有助于大學生溝通能力的提高
由于大學生在學校中以集體生活為主,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集體,因此人際溝通交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閑暇教育為大學生促進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通過閑暇教育這個交流平臺可以擴大他們的交際范圍,使大學生在閑暇活動中擴大交往的需求,避免小團體的缺陷。同時,在閑暇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可以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社會中與不同的社會成員接觸,通過與社會和社會人的交往,不斷豐富自己的人際關系,使自己能夠更好的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
1.3加快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
大學生在閑暇時間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閑暇活動方式,并在這一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大學生可以通過閑暇教育這一方式,比如通過開展講座、報告會以及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來接觸社會,投入實踐,開闊眼界,從而達到豐富大學生的閑暇生活的目的。這樣可以促進大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幫助他們實現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
2.當前大學生閑暇教育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閑暇生活是自由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渠道。調查發(fā)現,大學生的閑暇生活現狀并不令人滿意,存在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只有進一步找出閑暇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之所在,才能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有效提高他們的閑暇生活質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2.1大學生閑暇時間較充足,但時間利用不合理
調查表明,大學生每天擁有閑暇時間2小時以上的占91.9%,大學生在校期間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由于在閑暇時間內大學生的自主性較強,如何安排閑暇時間主要取決于大學生自己的意志,沒有固定的模式。為了了解大學生對閑暇時間的安排情況,我們又進一步做了調查,結果發(fā)現面對充裕的閑暇時間,12.5%的大學生表示有計劃的安排閑暇時間,表示比較有計劃的有31.9%,表示一般約占33.8%,21.9%的大學生則表示沒有計劃、比較隨意??梢?,當前大學生對閑暇時間的安排缺乏計劃性,對于具備良好學習習慣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會合理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選擇各種積極性的閑暇活動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一些自控力較差的大學生往往會缺少自覺性,不能夠有效地利用閑暇時間,讓閑暇時間白白流失,使自己的閑暇生活處于盲目的狀態(tài)。
2.2大學生閑暇活動較豐富,但閑暇活動層次低
大學生閑暇活動的選擇方式很多,既有積極向上、追求自我完善與發(fā)展、提高自身能力的活動,如讀書、看報、自修學習、書法、繪畫、寫作、勤工儉學等;又有滿足身心發(fā)展需要、恢復體力的娛樂活動,如體育健身活動、旅游等;但也有消極的消磨時光的活動,如睡覺、外出閑逛等。華中師范大學孔雯在《大學生閑暇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2010)中對大學生在閑暇時間最經常做的活動做了統計,結果顯示,大學生最經常做的事情是看報紙、雜志、課外書籍(25.6%),其次是上網(23.8%),然后是自修學習(16.9%),看影視,聽音樂(11.9%)等。總的看來,娛樂消遣活動占據大學生閑暇生活的主體地位,而大學生參與自我提高的活動很少。美國學者納希按照人們在閑暇時間內所從事活動的價值(包括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把閑暇分為六個層次,并把閑暇活動分為三種價值類型了,即負價值、零價值和正價值。根據納希閑暇層次特征描述來看,大學生閑暇活動一般居于二、三、四層,而積極參與、創(chuàng)造性地活動較少,大學生閑暇活動總的來說層次較低,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3.大學生閑暇教育缺失原因分析
3.1社會因素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應該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位。然而現代大學日益專業(yè)化、現代化、功利化,過分強調社會本位的功利主義價值觀,導致高校對大學生閑暇教育的漠視,使得大學生對閑暇也懷有工具主義與功利主義的傾向,不能科學有效的利用閑暇時間,阻礙了他們全面自由的發(fā)展。
生活中,人們就習慣于把閑暇和工作對立起來,認為工作能夠創(chuàng)造財富,是有意義的活動,而閑暇生活作為無法創(chuàng)造直接價值的活動則被人們所忽視,更有甚者把閑暇活動嚴重化。加上我國提倡“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的優(yōu)良傳統,人們普遍認為閑暇生活是毫無價值的。在這種實用主義價值觀的指導下,人們的閑暇時間逐漸轉化為工作時間。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務實化現象嚴重,人們往往只關注現實利益,對閑暇教育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且在閑暇生活的配置上也有一定的欠缺,大學生閑暇教育的缺失也在情理之中。
3.2高校因素
3.2.1高校缺乏科學的閑暇教育理念
現如今高校普遍對閑暇教育的認識存在著誤解,認為高校是研究學術的地方,學生都應該具備自制的能力,能夠自己利用閑暇時間進行消遣,很容易忽視大學生生活的豐富性和對于閑暇教育的渴望,片面地把閑暇活動看作休息和放松的方式,這種教育觀使得大學在實施教育時缺乏了全面性。
高校的務實化也越來越嚴重,“高校在實施教育時放棄了教育的本質,使人們難以從人生意義、教育價值等問題上去正確的認識自己和改變世界,也必然會拋棄衡量人的心靈的那把神圣尺度,把一切目的都變?yōu)橹\取生存的有限目的”。如此一來,大學便成了單純的生存工具和就業(yè)手段。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yè)率,高校對熱門專業(yè)大力擴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而忽視了對學生利用閑暇時間的指導,這些都顯示了高校的功利主義價值觀。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會具有功利主義傾向,認為閑暇教育并不能給自身帶來收益,因而無法提高自身生活的質量。
3.2.2高校閑暇教育資源匱乏
閑暇教育所需要的資源包括經費、師資、設備等匱乏。閑暇教育的實施需要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但是由于高校對閑暇教育的忽視,使得教育經費大多用在教育規(guī)模的擴大和改善教學環(huán)境上,導致現有的基礎設施資源缺乏,閑暇教育所需要的設備落后,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嚴重匱乏,無法滿足大學生的需求,也制約了閑暇教育實施的規(guī)模與速度。
此外,由于我國對閑暇教育的研究起步較晚,還沒有系統培養(yǎng)專門從事閑暇教育的教師,因此高校普遍都沒有專門從事閑暇教育的教師,而現有的教師又對閑暇教育的認識不夠全面,缺乏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因此無法對大學生的閑暇生活做出有效的指導。大多數高校把閑暇課程看成是娛樂活動,只重視學生的閑暇技能,忽視了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閑暇教育觀的指導,造成了閑暇課程單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
3.2.3大學生自身因素
首先,由于受到社會與高校等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大學生在對待閑暇教育上帶有了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認為閑暇時間只是用來放松和休息,忽視了閑暇教育對其技能的培養(yǎng)和興趣愛好的發(fā)展;在接受閑暇教育時缺乏正確的指導,造成對閑暇教育的片面認識,沒有充分發(fā)揮自身在閑暇生活中的主觀能動性,在閑暇時間里無所事事,消磨時間,從而降低了閑暇生活的質量。
再次,大學生的閑暇生活技能也存在不足。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追求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使得應試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掌握書本知識,不懂得計劃閑暇生活。進入大學之后,時間寬裕,大學生對自身的要求降低,也不夠重視閑暇教育,導致缺乏合理利用閑暇的能力。
4.完善大學生閑暇教育的對策
4.1社會層面
首先,社會相關部門應進行有關閑暇生活的宣傳和引導。閑暇教育就是生命范式的一種體現,關注閑暇不是要否定勞動的價值和地位,要改變把“閑暇”看作“無所事事”的傳統觀念,我們應該認識到當今社會是閑暇社會,人活著不僅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高質量的生活,閑暇生活是人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閑暇教育是提升人們閑暇生活質量的有力措施。其次,要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充分利用社會的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良的環(huán)境,并積極引導和開發(fā)社會的閑暇教育資源,為大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文明、有益身心健康的社會文化氛圍。并加強對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等這些文化場所的建設和管理,使大學生能在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4.2高校層面
高等院校是實施大學生閑暇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領導、教師、課程以及校園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影響極大。因而,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發(fā)揮高校的主導作用。
4.2.1利用課程資源,開發(fā)閑暇教育課程
與學校的正規(guī)課程一樣,閑暇教育課程也應該包含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兩種?;顒诱n程是以提高學生運用閑暇時間的技能、技巧的課程,一般來說包括四類課程,一是提高精神境界、陶冶情操的課程,如閱讀,書法,欣賞戲劇等;二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應變能力的體育課程;三是開拓創(chuàng)新的科技或其他創(chuàng)作發(fā)明;四是社會交往和實踐活動。學科課程向學生傳授與閑暇教育相關基本知識和科學的閑暇價值觀,兩種課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進行閑暇教育課程的時候應該將兩種課程結合起來,以保證課程的完整性和多樣性,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4.2.2優(yōu)化閑暇教育的環(huán)境,提高校園文化建設
要優(yōu)化高校的校園文化,就要進行校園文化建設。首先,在物質文化建設上,高校應該為大學生提供充足的閑暇教育基礎設施,營造廣闊的閑暇活動空間,讓學生在有益的閑暇活動中形成良好的閑暇習慣和掌握一定的閑暇技能。其次,在精神文化建設上,學校應當優(yōu)化高校管理,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風,進而創(chuàng)建良好的班風、舍風等;也可以開展豐富的閑暇活動,比如各種講座、讀書指導課、大學生藝術節(jié)、運動會、校園成果展等。在這種校園文化下所受到的教育會使大學生更加充實閑暇生活。再次,在組織制度文化建設上,高??梢越梃b國際知名高校的辦學模式,使辦學制度合理化,提升大學生閑暇生活的質量。
4.3大學生自身層面
大學生是閑暇教育的主體。只有當大學生意識到在閑暇教育中的主人翁地位,并且在閑暇教育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充分理解閑暇教育的內涵,才能真正達到閑暇教育實施的目標,提高大學生閑暇生活的質量。
大學生正處在心智邁向成熟的關鍵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判斷力和自制力,有自己的主見和主觀判斷。另外大學生本身就存在個體差異,他們的興趣愛好,需求目標也不盡相同。因而在大學這一關鍵時期要根據每個大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自身需要,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閑暇教育。大學生應當把自身需要、實際能力、興趣愛好與閑暇活動結合在一起,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閑暇活動,培養(yǎng)獨立安排閑暇時間的意識和能力,保證其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的利用閑暇時間,掌握閑暇技能,加強大學生在閑暇教育中的自我教育,通過這樣使大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閑暇價值觀,達到閑暇教育最初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建軍.閑暇及閑暇教育[J].北京:教育研究.2000,36.
[2]王廣紅.理工科大學生課余生活狀況及成因分析[M].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4)
[3]閆大偉,任守軍,高開軍.關于大學生閑暇狀況的調查[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1999(9)
[4]李翠新.大學生閑暇生活現狀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9
[5]孔雯.大學生閑暇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
[6]胡小巖,劉占輝.淺談大學生閑暇生活及閑暇教育[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4(6)
[7]杜向民,饒鳳陶.試析閑暇教育與大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7)
作者簡介:
高慧穎,男,(1975-),河北保定人,任職于華北電力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管理學碩士學位,工程師職稱。從事教育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