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盾
【摘 ? ?要】小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可以不斷的識字、懂事,不僅讓學生增強對其他學科的理解力,還使得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zhì)不斷地提升。學生通過對語文知識的不斷積累,可以開闊眼界、豐富內(nèi)心世界、燃起對夢想的希望等。但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方面的不足之處,有待教師的積極改正。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教師 ?學生 ?課堂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049
小學生正處在一個愛動、好問、好奇的年齡階段,就像是初升的太陽,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因此,需要逐漸重視小學語文課堂,是非常有必要的。語文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是古今中外文化碰撞和交流的結(jié)晶;是每一個華夏民族的兒女都應該去學習的文化。這不僅代表了學生自己,還代表了我們重視自己民族的文化。我們應在新時期、新階段應不斷弘揚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讓國學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應順應時代的潮流,將漢語推向世界,讓孔子學院在國際上越來越普遍。因此,作為一個小學生,應該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語文課堂的學習過程中,讓自己能不斷的學懂語文、學好語文?,F(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并不是十分的理想。針對上述狀況,本文將主要從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不足之處和針對上述不足提出的相應改進措施等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不足之處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積極響應新課標的號召;不能及時的做出相關(guān)改變;不能采取最適合現(xiàn)階段教學情況的教學方法等都造成了現(xiàn)階段語文課堂的不活躍、不生動現(xiàn)象。
(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教學熱情
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的語文教師,已經(jīng)在長年累月的教學過程中喪失了對教學的熱情。沒有了當初初登講臺時的那份忐忑和興奮,沒有對未來教學的期待和盼望;沒有大展宏圖的志向等。教師已經(jīng)變得隨和、過于平淡。雖然一方面來說,教師在長年累月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不斷的積累教學,吸取經(jīng)驗和教訓。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樣過于平淡的教師卻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生動、有趣的向?qū)W生展開教學內(nèi)容。因此教師應不斷改進自身的不足,響應新課標的號召,在授課過程中學會用親切的笑容、鼓勵的眼神、動聽的聲音、豐富的姿體語言等不斷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歡快的學習氛圍中展開對語文知識的學習。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失誤之處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味的向?qū)W生傳授教科書上的知識內(nèi)容,還要求學生把每一篇課文都熟讀并背誦下來。一方面,教師的此種做法,可以使得學生了解教科書上的知識內(nèi)容,讓學生在考試時能輕松自如的回答出來相應的默寫題目。另一方面,教師強調(diào)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不但使學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還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很多學生由于死記硬背,沒有加以深刻的理解,導致記憶很短暫。即便是才背誦了的課文,隔了一會兒,再去要求學生背誦,學生很有可能就背得不那么流暢了。因此教師應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摒棄舊的、落后的教學習慣并且逐步跟上時代的步伐,讓學生在理解中記憶和背誦,讓學生能輕松的開展語文知識的學習活動等。
(三)教師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教師由于過分重視和強調(diào)知識的重要性,往往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等等。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的黃金時期,如果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了自己動手、獨立思考的好習慣,那么在學生以后的成長道路上必定能延續(xù)這個從小就養(yǎng)成的習慣。但是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師并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只要求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下課按時完成家庭作業(yè),考試時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就行了。教師的忽略和不重視,造成學生一味的聽取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根本沒有自己的主見;學生思考問題時也不夠全面等。因此,教師應不斷重視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細小事物,不斷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好和不足之處。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能動手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和進步。
其次,學生在開展小學語文的學習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一些不足之處。學生也應像教師一樣,積極、主動的發(fā)現(xiàn)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并不斷的改正。
(一)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小學生才開始系統(tǒng)性的學習語文,對于小學和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的不同之處,還不能很好的適應。學生處在一個活潑、好動的年紀,因此上課時很喜歡動來動去,不能專心聽教師講課。學生沒有一種課堂很神圣的意識,經(jīng)常趁教師不注意便偷偷吃小零食。學生聽到教師所講述的好玩、好笑的內(nèi)容后,便忍不住的和周圍的同學講話,導致課堂鬧哄哄的。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導致課堂秩序不好,學生自己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去。而且還嚴重影響到教師的教學秩序,教師的教學進度跟不上,教學順序被打亂等。因此,學生應不斷改正自身不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讓自己和教師能在一個融洽的氛圍中展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
(二)學生的學習方法太死板
學生習慣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即便那樣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不僅學習效率不高,而且背誦的質(zhì)量也不理想。學生還是沒有一種主動更改掉老舊的、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意識。一味的隨大流的展開語文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很少投入自身的感情。如果不熱愛語文、不喜歡語文,那么學生要想學好語文,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學生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不斷改進自身的學習方法。
二、針對上述不足提出的相應改進措施
首先,教師為人師表,要做好表率作用。教師要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變中尋覓到最適合現(xiàn)階段教學情況的教學方法。第一,教師要注意在授課時充滿激情。要學會用激情去不斷的感染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能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學資源,和學生多交流,讓課堂氛圍不再死板和枯燥。第二,教師應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應積極響應新課標的號召,不再一味的強調(diào)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再一味的填鴨式灌輸給學生知識。教師要學會讓學生理解記憶,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空間。第三,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語文,感知到語文的魅力之處,讓學生愛上語文。
其次,學生也應該不斷的向教師學習,積極改進自身的不足之處,讓自己能更好的開展語文學習活動。第一,學生應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只有擺正了心態(tài),帶著一顆熱忱的心去展開學習活動,學習才有可能學好、學精、學到位。第二,學生應積極改變自身的學習方法。學生要多與其他學生或教師交流溝通,相互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總之,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還存在著許多失誤之處,教師應找到最合適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改進措施和方案,進而完善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