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謹
【摘 ? ?要】素質教育一直在提倡,但就目前而言,素質教育仍停留在嘴巴上和文件中,受高考的影響,很多學校和老師面對素質教育仍感到可望不可及。面對社會和學生的升學壓力,不得不放棄向往以久的素質教育。當然不少學校和老師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可能準備不足或方法不當,迫于社會、家長的壓力不得不放棄。素質教育與高考教育是否水火不相容?能否找到更好的途徑即提高學生素質,同時對高考不影響甚至能促進高考教育的發(fā)展呢?本文著重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可行性的探討。
【關鍵詞】生本教育 ?素質教育 ?中學 ?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038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已成為當今教育的主旋律。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上并不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總結板書學生照抄背誦;教師設計實驗學生按部就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逐個回答。這種模式應付高考確實有成效。所以一直受到很多一線教師追捧。然而從中學化學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來看,這樣的教育是并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我們不僅要學生順利考上大學,最主要是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必須探索出一條更好的教學思路。
通過采集信息和教學實踐,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有助于實現高考和素質教學雙贏的局面。
一、為課堂創(chuàng)設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與教師溝通的熱情
實踐表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能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創(chuàng)造寬松、相互信賴的氛圍,能使學生處于積極進取力爭向上的心態(tài),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并在其中學會提問。那種一本正經、滔滔不絕的時代應一去不復返。實踐證明。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于融洽的教學氛圍。
二、改變課堂問答方式,教會學生自主挖掘問題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愛因斯坦說過,學生提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提出一些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還要鼓勵學生提問。例如在做氫氣還原氧化銅時,教師提問:為什么要“先通氫氣”,不“先通氫氣”不行嗎?我給出提示氫氣不純點燃可能會爆炸,同學們經過一陣討論,發(fā)現“先通氫氣”是為了排除試管中的空氣防止發(fā)生爆炸。我又提出還原氧化銅時導管要伸入到試管底部,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們通過討論,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是不是讓氫氣徹底排盡空氣”,我馬上給予肯定和表揚,學生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提問不斷。用這種方法,學生既懂得了發(fā)現和思考的重要,也學會了怎樣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強化了實驗意識,防止了錯誤操作的發(fā)生。這種積極探索的精神使他們整節(jié)課沉浸在探索發(fā)現的愉悅中。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使學生充滿探索的欲望。
三、創(chuàng)造情境,以引導方式教學
平常上課老師怕影響進度不讓學生提問,學生對教師的問題有時缺乏興趣或回答不上,教師等不及就包辦解決。長期下去教師越講越費勁學生越學越枯燥。為此我們要以學生為本,精心設計耐心指導。鼓勵學生提問遵循循序漸進、舉一反三的原則。教師的提問要有啟發(fā)性、引導性。學生初次提問不夠系統(tǒng),教師要幫他們疏理。經過長期訓練,學生的鉆研能力和提問能力會有很大提高。
四、教師以“無為”來滿足學生的“有為”
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處于積極進取勇于探索的求知狀態(tài)。讓他們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步養(yǎng)成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要多給學生積極參與、發(fā)表見解的機會。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教學過程。從實驗完成到概念建立,從一種現象分析到一個知識點掌握,從一個計算到一套方法掌握等,都要注重獨立完成、自主探索的培養(yǎng)。堅決摒棄一言堂、滿堂灌和純粹不講、放任自流。教師該講的一定要講,不該講的堅決不講。對于精講多練要把握好尺度,才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從表面上看教師的作用好像不大,實際上老師在課堂中扮演指路的角色,要求教師把大量時間花在備課和精心設計上。
五、重視實驗,挖掘潛能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綜合、運用的能力。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因此,要放手讓學生實驗,堅決不能“黑板上畫實驗,課堂上講實驗,課下背實驗”。要做到以生為本,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把實驗擺在化學教學的重要位置。方法如下:
1.做好演示實驗。許多知識如生產知識和生活知識,大都從先輩那學來的,所以演示實驗非常重要。一定要課前周密準備,課堂嚴格操作,使現象明顯,效果良好,操作規(guī)范,過程清楚,要求明確,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做好記錄。
2.做好實驗預習。分組實驗前,引導學生做好預習,熟悉規(guī)程?;蜃寣W生自行設計實驗過程,并做出各種假設分析,盡可能全面地考慮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3.放手讓學生實驗。實驗中鼓勵每位學生都參與實驗,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結合演示實驗和所學知識分析、判斷,做好實驗記錄填好實驗報告。
4.鼓勵選做實驗和家庭小實驗。
5.強調實驗安全。
6.幫助撰寫化學小論文。在第二課堂或課外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做一些選做實驗和家庭小實驗。培養(yǎng)他們綜合運用、獨立完成的能力和意識。
六、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品質培養(yǎng)
為保證教學順利進行,須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品質培養(yǎng)。首先,幫助學生克服依賴心理獨立完成實驗。其次,幫助他們克服膽怯心理,用科學家不畏艱險探求科學的事跡鼓勵他們大膽實驗。
化學反應會產生有用物,也會產生有害物。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除了注意安全,還要注意收集好藥品和廢料,不要到處丟棄。該進行無毒化處理的要進行無毒化處理。
最后還要強調的是,以生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意識,改變以往的本本主義,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尊重學生,尊重生才。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學生的啟蒙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礎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高考是檢驗學生的綜合水平,所以,素質教育、生本教育與高考教育本身并不沖突。兩者在某些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通過生本教育的理念提高素質教育,最終實現高考教育的目的,可是說這是一種雙贏的教學模式,值得我們更深入的研究和學習。